从苏州相城区的家中出发,乘坐23分钟高铁,到达位于虹桥商务区的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这是软件实施工程师王建伟每天的上班路线。 要说匆忙,他比火车上许多乘客都从容,这样的跨省通勤已经历了3年多;要说悠闲,他还没下火车,就得盘算好明天的车票。"最近火车票越来越紧俏了,有时我甚至抢不到票。" 虹桥商务区和周边城市的互动,越来越密切。从上海虹桥商务区,到沪苏浙皖共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联系愈发紧密。走近大虹桥人的故事,描绘未来的无限可能。 图说:虹桥商务区 新民晚报记者 陈梦泽/摄 大交通|8元跨省易 王建伟是东北人,2018年和妻子离开家乡,先后辗转上海和苏州。去年,随着妻子在苏州落户,夫妻俩在相城区安了家。出差是王建伟的工作日常,为了方便通勤,他选择住在苏州相城区的高铁苏州北站地区。 苏州北站,是与上海虹桥枢纽距离最近的地级市高铁站。随着上海虹桥站客流逐渐饱和,苏州北站也有了新的定位。去年12月,通苏嘉甬铁路启动建设,通车后将有效减缓上海虹桥客流压力,同时也让苏州北站形成高铁的十字交汇,从京沪高铁的"节点"升级为长三角的"枢纽"。 "我的工作和生活都离不开高铁,希望未来能出一张针对跨城乘客的高铁月票,不用每天买票。"王建伟坦言。事实上,苏州北站、南站和上海虹桥枢纽正逐渐构建国家级综合铁路枢纽。 在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像王建伟这样跨省上班的员工有很多,苏州昆山也是一大居住选择。2018年,产品经理林涛还住在张江,每天在通勤上要花3个小时。"去年7月,我搬到昆山花桥,现在我每天开车上班,不到50分钟就能到公司。"林涛直言,虽然从地理位置上离开了上海,但和以往相比,通勤时间短了近一半,距离感反而没那么明显了。 图说:上海轨交11号线花桥站 新民晚报记者 周馨/摄 2013年开通的上海轨交11号线,是国内首条跨省地铁,从昆山花桥站出发,只花8元钱,就能抵达虹桥枢纽。2023年,苏州轨交S1线将与上海轨交11号线实现"无缝衔接"。苏州10号线、上海17号线、嘉兴3号线还将在长三角示范区江南水乡客厅"握手",实现三地轨道交通的贯通互联。 在既有京沪高铁、沪昆高铁和沪宁城际等线路的基础上,去年沪苏通铁路一期建成,沪苏湖铁路开工在建,预计2024年开通。王建伟和林涛欣喜地看到,如今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绘就了"一核两带"功能布局,其中北向拓展带将上海虹桥、长宁、嘉定与苏州昆山、太仓、相城、苏州工业园区连点成线,上海和苏州将越来越近。 大会展|进博溢出广 提及大虹桥的"一核两带",虹桥品汇分中心拓展负责人肖剑文期待满满。2018年,进博会常年展示平台"虹桥品汇"伴随首届进博会应运而生。地处虹桥商务区核心位置,虹桥品汇拥有来自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200家企业的1800多个品牌、1.5万余种商品,其中进博参展商70余家,进博会商品占总商品数的70%以上。 图说:国家会展中心(上海) 新民晚报记者 陈梦泽/摄 去年年底,虹桥品汇在杭州、合肥、常州、嘉兴、黄山、南京、苏州、嘉善示范区、绍兴和徐州等10个长三角城市分中心授牌。肖剑文介绍,今年以来,各地分中心向虹桥品汇的采购金额已达400万元。"长三角地区,目前销售成绩最好的是黄山分中心,第二、第三名则是嘉兴和苏州。" 上个月,中意(嘉兴)国际合作示范区启动,首批14个中意国际合作项目签约入驻。以嘉兴嘉善县和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南向拓展带"的嘉兴南湖区为主要承接地,中意合作示范区将在未来围绕"3 X",即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以及智能制造、时尚纺织等产业布局。 嘉兴与意大利有着良好的国际交往合作基础,他们的联手,离不开进博会的牵线搭桥。2019年,作为首届进博会的直接成果,总投资128亿元的中意直升机生产项目落户嘉兴平湖,为平湖打造"世界直升机制造之都"和以通用航空为主导的万亩千亿平台提供坚实基础。 其实,进博会这场家门口的国际经贸盛会,在长三角地区带来的影响力,一直在持续。 "目前,嘉兴地区一个月销售额保持在15-30万元,像比利时遇喜冰激凌、美国泰淳植物油和丹麦味道王国麦片等很多国际品牌,都已落地嘉兴。苏州分中心于去年12月开业,第一个月的销售额就达35万元。"肖剑文介绍。 从进博参展商变进口经销商,从深耕上海到辐射长三角,虹桥品汇的吸引力有目共睹。也正因如此,肖剑文最近忙得"脚不沾地":"我正在去山东的高铁上,准备谈济南、临沂的分中心项目,接下来还要去长春、青岛、南昌、上饶……"说到之后的工作计划,肖剑文显得有些兴奋,"看来要跑遍全国了!" 大商务|总部落户忙 "15 years@Bosch!"(博世15年)不久前,苏州博世智能驾驶与控制事业部销售总监周洁琛在朋友圈晒了两张图,纪念入职15年。大学毕业后,周洁琛进入苏州博世底盘控制事业部的生产部门工作,一做就是8年。"部门的每一个岗位我都做过,我就想尝试有挑战性的事情,学一些不同的东西。"通过轮岗计划,周洁琛也到博世中国上海总部负责过质量管理工作。 图说:虹桥商务区创意艺术设置 新民晚报记者 陈梦泽/摄 位于虹桥商务区的博世中国总部2011年建成使用,是博世集团在亚太地区最大的地区总部。博世中国汽车事业部东区高级经理赵方隽介绍,博世目前在国内拥有超过60家子公司,只要符合条件,员工可以申请任意公司的任何岗位,以保持工作活力和员工发展。 沪苏两地的博世员工轮岗现象十分常见。赵方隽说,博世的汽车业务占据总业务销售额的60%以上,在汽车领域,苏州博世是博世在国内最大的研发和生产基地。"上海和苏州地缘相近,对于员工来说,比较容易适应。" 拥有便利交通、核心区位、人才聚集和产业链效应等优势,虹桥商务区是各类总部企业投资发展的热土,包括博世中国上海总部在内,科施博格、联合利华、文晔领科、太太乐等10家知名总部企业均落户虹桥商务区。 去年,全球经济增长缓慢,但仅上半年,虹桥商务区就新引进各类总部49家,完成全年目标的80%。其中大量总部企业偏向于制造领域,在长三角区域都有制造基地。虹桥商务区也是科技创新产业汇聚的集中区域。今年1月,位于虹桥商务区的海盐国际(上海)创新中心启用,创新中心面积达6500平方米,致力于打造海盐在上海招商引资、承接科技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桥头堡。 "目前,创新中心已有多个科研项目入驻。"海盐招商服务中心主任赵淑奎介绍,包括质子医疗装备研发生产应用项目、华夏北斗项目等15个项目已集中签约,总投资134.35亿元。其中,质子医疗装备研发生产应用项目投资25亿元,致力于打造集高端医疗装备研发、核医学及肿瘤质子精准治疗于一体的核医学产业基地及长三角国际医疗旅游先行示范区。 赵淑奎相信,作为大交通、大会展和大商务的平台,大虹桥还将吸引越来越多海内外平台机构、企业总部落户。 新民晚报记者 吕倩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