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宾王简介(骆宾王的一生简介) 骆宾王,公元619年出生在婺州义乌(今中国浙江义乌),是唐朝著名的诗人,他在七岁所做的《咏鹅》一直流传至今,千年不衰,也因为这个典故,他从小被人称作神童。 骆宾王解释图 他出生的地方是义乌的一个小村子骆家塘,原本骆氏在当地是大氏族,祖父也曾是个地方官员,父亲是才华横溢的才子,在他出生的时候,虽然骆氏已经大不如从前,可是严谨明礼的家风却是一直没有改变。 骆宾王的祖父和父亲都是极有才华的人,最后他的名字是取自《周易·观·六四》:"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从此之后,他的名字就是宾王,字观光。意思即是希望他长大成人之后能够有一番作为,进入仕途,辅佐明君,光耀门楣,并且成为一个有品德有声望的高官员,最好能体察民情,帮助天下的黎明苍生,为天下的黎民百姓谋福。 可是当时那个年代,社会动荡,武则天独霸天下,宠幸奸佞,残暴不仁,骆宾王认为她是个秽乱宫闱的罪人,几次上书讽刺,被打入牢狱之中两年有余,后来李敬业起兵时,他作为幕僚先声夺人,写下了气势磅礴的《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成功的为李敬业造势,可是兵败垂成,骆宾王从此消声觅迹,是死是活都没有人知道。《资治通鉴》说他与李同时被杀,《朝野佥载》说是投江而死,《新唐书》本传说他"亡命不知所之"。 骆宾王的诗有哪些 骆宾王,初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并称为"初唐四杰"。他是七岁能作出《咏鹅》的"神童",在诗词方面极具天赋,极其擅长写七言歌行,七言歌行的长篇代表作《帝京篇》辞藻华丽、形式灵活,且言辞工整、音节和谐、感情丰富、朗朗上口,在当时被称为是千古绝唱。 骆宾王的诗 永徽年间,骆宾王犯事被降职发配西域,在边疆驻守的日子里,他没有沮丧,没有自弃,而是写下一篇又一篇的边塞诗,来表达自己的豪情壮志。比如《送郑少府入辽》,用极高的格调和优美华丽的辞藻,将自己想要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决心表达了出来。 在五律诗方面,骆宾王也极具天赋,写下了很多名篇巨作。比如以蝉寓己、用蝉明情、人蝉合一的《在狱咏蝉》,其情感细腻深邃,对于蝉的妙处不仅仅只是在于结构上的符合,更是在于蝉的意向上所包含的文化内涵,是后世脍炙人口的佳作。 骆宾王在骈文方面的代表作《为徐敬业讨武瞾榭》,是以大忠大孝为依据,来讨伐武则天自立为女皇。写作手法上的巧妙使得这篇文章更像是一个集结令,号召天下人用忠孝的眼光来审视武则天的行为,来反对武则天自立为女皇。文章气势磅礴,情感充沛,字里行间更是体现出大家的挥洒自如,是最能体现当时骈文风格的文章,也是值得一读的历史名作之一。文章所表现出来的才能,让被声讨的武则天都为之钦佩折服。 骆宾王到底活了多久 骆宾王,我国古代唐初时期伟大的诗人,更是个颇具有传奇色彩和浪漫主义的奇人。字观光,生于公元619年,卒年不详。所以关于骆宾王到底活了多久一直是史学家们研究的课题。 骆宾王像 而骆宾王之所以逝世的年份不详,是因为他是被战乱所累,不确定是否死亡造成的。当时李敬业起兵造反,希望骆宾王可以写一封讨伐武则天的文章,正好骆宾王被武则天迫害而对她心生不满,所以很爽快的答应了下来,这才有了《讨武曌檄文》的面试。 但是在起义兵败后,骆宾王就下落不明。有一种传言是,在战乱中骆宾王被杀,当时是687年,所以骆宾王活了69岁。但另一种说法认为骆宾王当时并没有死,据说骆宾王一行人跳水逃匿,追捕他们的官兵害怕上面官员责罚,所以杀了两个和他容貌相似的人,骆宾王自此可以活了下来,不过这则传言并没有说清楚骆宾王到底逃到何处,死于何年,只是说他最后儿孙满堂,所以这个说法没有办法推算骆宾王到底活了多少岁。 在他的家乡义乌,他母亲的旁边有座骆宾王墓,这是他的家乡人为了纪念他而特意立的衣冠冢。而不久之后在南通城黄泥口有人也发现了骆宾王的墓碑,不过经过岁月的璀璨,骆字只剩下最后的半个字,不过也有可能这是当地人以为被杀的那个是真的骆宾王,所以为了他建了坟墓,总之,最后骆宾王的卒年成了一个谜。 骆宾王是哪朝哪里人 义乌(婺州义乌),位于我国浙江中部的一个县级市,在1300多年前,也就是公元619年,在一个叫骆家塘的小村子里,出了个名震天下,才华横溢的文人志士,这个人就是骆宾王。 骆宾王故乡 骆宾王家世渊博,在义乌也是个姓氏大族,他的祖父还曾经是官吏,父亲更是当地远近闻名的才子志士,虽然他出生的时候家道中落,可是良好的家庭环境还是让他从小耳濡目染,七岁便能做出《咏鹅》这首诗,可是等到入朝为官之时,却是长期的怀才不遇。22岁考试名落孙山之后,又做了权门幕僚,可是很快就遭人排挤,丢了官职,后来骆宾王对于武则天气愤不已,认为她宠幸奸佞,残暴不仁,十分的希望匡复李唐天下。在李敬业起兵之时,先声夺人做了《讨武氏檄》。 李敬业兵败后,骆宾王不知所踪,有人说他已经兵败被乱军所杀,也有人说他是遁入空门,更有传言说他自杀身亡,但最后,他终究没能回到他的出生地。而他在义乌骆家塘的族人出逃到现在的李唐《也称李塘》,从第一代迁到李唐算起,骆宾王的后人们已经在这里居住了1900多年,即使是后来发生战乱,他的后人依旧守着他出生的地方,行不改名坐不改姓,向来以作为骆宾王的后人为荣自豪。 而如今在李唐的附近,有一座颇具规模的骆宾王园林,成为一个以纪念骆宾王为内容的景色圣地。 骆宾王墓在什么地方 骆宾王的墓在南通城东狼牙山山脚,因其是浙江义乌人,后人为了纪念他便在浙江义乌为其修建了衣冠冢。 骆宾王墓 公元684年,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自立为女皇执政,骆宾王起草了《为徐敬业讨武瞾榭》来号召天下人反对武则天的行为。同年十一月,徐敬业兵变失败,携骆宾王与其部下决定逃往高丽避难。在逃往高丽的途中,到了海陵,他们当时乘的木船因为遇到了风浪无法向东边高丽继续前行,众人不知该如何是好,都纷纷跳水逃生去了,骆宾王便藏匿在水荡。前来追捕骆宾王的将士见没有抓到徐敬业和骆宾王,害怕朝廷因他们没有追捕到二人而降罪,便找了两个与徐敬业和骆宾王相似的人,将其杀害,割下了头颅上交至朝廷,才得以交差。骆宾王也因此才能活了下来,自此以后便隐姓埋名,直至死后葬在了南通城北黄泥口。 骆宾王的墓在明代以前都无人知晓,到了明代末期,一个姓曹的农民在南通城北黄泥口挖地开荒时发现了骆宾王的墓。当时农民只是将刻有骆宾王之墓的石碑带了回去,但后来出于对鬼神之说的惧怕,心里上承受不住,便将石碑打碎,扔回了原来的地方。清朝的刘名芳在编撰五山志的时候,听到了这个传闻,便到城北黄泥口去一探究竟。在传说的地方找到了石碑的小半块,石碑上面的唐字是完整的,骆字只剩下上半部分了。刘名芳遂向太守董权文禀告了此事,并效仿前人,将骆宾王的墓迁移到了狼牙山山脚下。 武则天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