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 第 3 代 Ryzen 处理器凭着 7nm 製程与 Zen2 架构优化,再精进 Chiplet 设计的 CCD 与 cIOD 晶片,让主流 AM4 脚位的 Ryzen 处理器,可有着最高 16 核心的「Ryzen 9 3950X」处理器,得以在 X570 平台中推出,这也让主流平台的核心数暴增,而在 11/25 号正式贩售前,就先来揭晓 3950X 惊人的多核效能,甚至可与 2 年前的 18 核心处理器相互较劲。 TR 下放主流推至 16 核心 Ryzen 9 3950X 就不花太多时间讲这代 Ryzen 的 7nm、Zen2 与 Chiplet 等技术,但从之前 2 代产品的规划到 3 代的改变,Ryzen 9 3900X 与 3950X 原属于 Ryzen Threadripper 的高核心範畴,但因为 Chiplet 设计的改变,让 AM4 脚位可在一个处理器上以两颗 7nm CCD 晶片搭配一颗 12nm cIOD 晶片,让主流平台有着最高 16 核心的处理器可选。 ↑ 第 3 代 Ryzen 规格表。 换个角度想,主流的 X570 可搭配 12 核心、16 核心的处理器,维持双通道 DDR4 记忆体、24 条 PCIe 4.0 通道的基本配置,无疑是让一般需要多核心但不用到四通道记忆体或夸张的 72 条 PCIe 4.0 通道的用户,相对有着较经济实惠的多核心 DIY 选择;虽然目前 Ryzen 9 3950X 的定价高于比较的 i9-9920X,但就效能来看 3950X 依然保有优势,就看之后 AMD 是否会佛心再现、再香一波。 ↑ 2 颗 8 核心 7nm CCD、1 颗 12nm cIOD。 Ryzen 9 3950X 开箱搭配 ASRock X570 AQUA 虽然 Ryzen 9 3950X 正式上市时间是 11/25 号,不过效能解禁定的时间比较早,先拿到的「Ryzen 9 3950X」测试盒装,这颗并没有赠送 RGB 信仰风扇,此外 AMD 还建议 3950X 的用户,请搭配使用 280mm 以上的 AIO 水冷散热器。 可见要让 3950X 正常发挥,散热可不能马虎,而因为没有含散热器的关係,处理器盒装就缩小许多。 ↑ AMD Ryzen 9 3950X 盒装。 ↑ Ryzen 9 3950X 与 3900X 盒装差异。 ↑ 内部就是处理器与说明文件,剩下都是泡棉。 ↑ AMD 提供搭配测试的 NZXT Kraken X62 280mm 水冷散热器。 说到水冷 XF 可是相当多(通常都懒得搬出来),这次 Ryzen 9 3950X 测试,搭配使用 ASRock X570 AQUA 水冷主机板,採用全覆盖水冷帮助 CPU、VRM 与 PCH 散热,并包含 2 根 M.2 散热片。 用料上更是 8 层 Server 等级 Low-Loss PCB、14 相 IR 60A PowlRStage MOSFET 的旗舰规格,肯定能好好伺候 3950X 所需的供电与散热。 ↑ Ryzen 9 3950 配 ASRock X570 AQUA。 ↑ 尘封已久的 360mm 厚排 + 3 颗高转速风扇与水泵。 ↑ 準备好就开测啰。 AMD Ryzen 9 3950X 处理器效能测试 各位玩家在意的效能测试,由于时间较短的关係,仅以 Ryzen 9 3950X、Ryzen 9 3900X 与 i9-9900KS 相互比较,此外再加上 1 颗 18 核心的 i9-7980XE 做为本次的测试比较参考。 但是,考量 i9-7980XE 实在有点年纪了(手边也无 i9-9920X 或 i9-9940X 可比较),若採主机板预设 Auto 测试,效能确实会被碾过去,因此礼遇 i9-7980XE 使用 4 通道 DDR4-3200 8GB*4 记忆体,以及主机板设定 AI Optimized,由主机板针对不同核心使用数进行超频,全核心最高达 4.4GHz,来进行比较。 测试平台如下图所示,在提醒一遍 i9-7980XE 使用 AI Optimized 进行超频,才能让分数稍微赢过 3950X。而 3950X 则使用 X570 AQUA 水冷主机板,搭配 DIY 360mm AIO 水冷散热器。 ↑ 测试平台。 CPU-Z 检视 AMD Ryzen 9 3950X 处理器资讯,具备 16 核心 32 执行绪的 7nm 製程 Matisse 处理器,搭配 ASRock X570 AQUA 主机板测试,BIOS 已更新至 P1.60、AGESA 1.0.0.4,记忆体则是双通道 DDR4-3200 8GB*2。 ↑ CPU-Z。 CINEBENCH R15,由 MAXON 基于 Cinema 4D 所开发,可用来评估电脑处理器的 3D 绘图性能。这也是目前用来评比 CPU 多核心运算性能,最常见也快速的测试软体。 多核心效能 3950X 夺得 4127 cb 的成绩,相比 3900X 则提升了 29% 的效能,对于 8 核心的 i9-9900KS 则是 89% 的性能提升;至于礼遇超频的 i9-7980XE 则几乎持平。 单核心方面,想当然以 i9-9900KS 的 5GHz 效能最高,但相去无几。 ↑ CINEBENCH R15,分数越高越好。 CINEBENCH R20,新版本採用更複杂的测试场景,其所需的渲染运算效能是 R15 的 8 倍,对于记忆体的使用量也是以往的 4 倍,因 此新版本的 R20 分数并无法与 R15 进行比较,但相对 R20 也更适合用来测试 8 核心以上的处理器。 多核心效能 3950X 获得 9370 cb 的成绩,相比 3900X 同样提升了 29% 的效能,不过这测试 i9-7980XE 则达到 9653 cb 的性能,与之相比 3950X 性能低于 i9-7980XE 约 2.9%。这还是 3950X 採预设 Auto 的测试成绩,倘若全核心开到 4.2GHz 就稳赢了。 ↑ CINEBENCH R20,分数越高越好。 Corona Benchmark 则是相当容易操作的测试工具,採用 Corona Renderer 1.3 渲染器进行测试,比较处理器的渲染速度与 Rays/s 的效能,评分为计时以秒为单位。 这测试相对核心越多就越强,因此 i9-7980XE 最快 47 秒,而只差 2 颗核心的 3950X 紧追在后 56 秒。 ↑ Corona Benchmark,秒数越短越好。 V-Ray Benchmark 出自 Chaos Group,其打造 V-Ray 基于物理渲染和模拟软体,而这性能测试则可测试 CPU 对光线追蹤的渲染图像的运算速度,评分为计时以秒为单位。 这测试结果与 Corona 相似,核心越多就越强 i9-7980XE 最快 34 秒,而只差 2 颗核心的 3950X 紧追在后 36 秒,差距明显缩短许多。 ↑ V-Ray Benchmark,秒数越短越好。 POV-Ray 是一套免费的光线追蹤 3D 渲染工具,藉由多核心 CPU 的算力,来计算光影与 3D 影像的渲染。 这测试反而是 3950X 有着 8082 PPS 的运算能力,赢过 i9-7980XE 的 7780 PPS,比起 3900X 性能提升了 28%。 ↑ POV-Ray,性能越高越好。 WinRAR 压缩效能,这款本来就对多核心要求不高,反而偏好时脉高与记忆体性能好的平台,但没想到 3950X 在这项还输给 3900X,反覆跑了几遍都一样的结果,实在让人摸不着头绪。 ↑ WinRAR,性能越高越好。 另一套 7-Zip 压缩测试则相反,可有效利用多核心的性能,3950X 在解压缩效能下获得最快的处理速度,但可惜在压缩性能上与 3900X 相当,因此整体略输于 i9-7980XE。 ↑ 7-Zip,性能越高越好。 影音转档方面,测试使用 X264 / X265 FHD Benchmark 进行。在 X264 编码下,3950X 以 70.7 FPS 小输 i9-7980XE 的 72.8 FPS,性能比起 3900X 则有 8% 的提升;而 X265 编码下性能提升更多,3950X 以 74.8 FPS 性能赢过 i9-7980XE 的 66.3 FPS,相较于 3900X 则提升了 26% 的转档性能。 ↑ X264 / X265 FHD Benchmark,性能越高越好。 Ryzen 9 3950X 电脑系统效能测试 电脑整体性能先以 PCMark 10 进行测试,可分别针对 Essentials 基本电脑工作,如 App 启动速度、视讯会议、网页浏览性能进行评分,而 Productivity 生产力测试,则以试算表与文书工作为测试项目,至于 Digital Content Creation 影像内容创作上,则是以相片 / 影片编辑和渲染与可视化进行测。 从 PCMark 10 总分来看,3950X 有着 7,786 分、3900X 7,474 分,纷纷赢过 i9-9900KS 与 i9-7980XE,而在 Essentials 与 Productivity 测试老实说一般实际使用相对难明显分辨出差异,但在 Digital Content Creation 上 3950X 有着更强的性能,提供给各位参考。 ↑ PCMark 10,分数越高越好。 PCMark 10 Application 测试,则是以 Office Word、Excel、PowerPoint 与 Edge 等实际软体进行测试电脑生产力效能。这项目同样是 3950X 最高 11713 分、3900X 11559 分,并都赢过 i9-9900KS 与 i9-7980XE,但老实说就一般文书工作来说,这 4 颗都相当够力才对。 ↑ PCMark 10 Application,分数越高越好。 至于 SYSmark 2018 则是较多企业、OEM 与公家机关,在购买电脑时会参考的测试成绩之一,但相对一般用户相对少接触这套测试软体。SYSmark 2018 採用实际应用进行测试,分为 Productivity、Creativity 与 Responsiveness 三类。 使用的程式包含 Acrobat、FileZilla、Excel、PowerPoint、Word、Lightroom、Photoshop 与 PowerDirector 等,并以多程式开启的状态下进行视窗切换,来测试系统的反应速度,测试相对严谨但也需要花费更多的测试时间。 而这测试结果反而是 i9-9900KS 最高 2096 分、i9-7980XE 2020 分,相较于 3950X 与 3900X 获得相当接近的成绩 1950 分左右;但细项比较,可见 Productivity 效能相当,仅 KS 因为时脉高较为突出,但在 Creativity 测试则被甩开差距,而 Responsiveness 反应测试下也略输。 同样都是电脑系统效能测试,提供给各位参考。 ↑ SYSmark 2018,分数越高越好。 Ryzen 9 3950X 游戏性能测试 游戏效能先以 3DMark 进行测试,这也是目前相当主流的游戏绘图性能测试工具,显示卡使用 RTX 2080 Ti 来比较不同 CPU 对于游戏绘图性能的差异。 主流 AAA 等级 DX11 的 Fire Strike 测试下,3950X 总分获得 29,552 分,并在 Fire Strike Physics 物理运算上拿下 32942 分的成绩;而在 DX12 的 Time Spy 测试中,四个 CPU 总分处在相同的分数。 跑分测试主要是快速的展示效能差异,但对于游戏来说 CPU 仅只是发号施令,实际还是 Sup 辅助 GPU 的角色,因此实际看游戏效能也是一个衡量指标。 ↑ 3DMark。分数越高越好。 游戏测试加入最新的 AAA 大作《碧血狂杀 2》,以及《全军破敌:三国》、《边缘境地 3》与《全境封锁 2》等四款游戏。其中,《全军破敌:三国》使用 DirectX 11 API、《碧血狂杀 2》预设使用 Vulkan API,而《边缘境地 3》与《全境封锁 2》则使用DirectX 12 API 进行测试;游戏设定为 1080p、预设特效最高设定。 从测试结果来看,i9-9900KS 平均下游戏性能还是最高,但即便最高与 3900X 或 3950X 的差距,几乎都在 10 FPS 以内,而且也是有输有赢的局面;此外,还要称讚 AMD 一番,毕竟当时 1 代、2 代 Ryzen 高核心的处理器,还要开 Legacy Compatibility Mode,如今在架构、系统优化下,已可给予玩家足够的多核运算与游戏效能。 ↑ 游戏测试。 Ryzen 9 3950X 温度与功耗测试 温度压力测试,除了 3950X 使用 DIY 360mm 水冷外,其余都使用 Corsair H100i Pro 240mm 水冷散热器,但是 AMD 採用 Precision Boost 2 的自动超频机制,尤其在 3900X、3950X 多核心的压力测试下,会自动大幅降低时脉,因此在温度、功耗表现上较低, 在 AIDA64 压力测试下,3950X 最高来到 86°C,相较 i9-9900KS 与超频的 i9-7980XE 的温度还要低,而在 Prime95 v28 与 v29 的 Small FFT 测试下,因为自动调整时脉的关係,3950X 温度反而比 AIDA64 测试还低,主要原因是 Precision Boost 2 的自动超频机制所致。 功耗下亦同,3950X 压力测试全核普遍都在 4GHz 或更低的时脉,因此功耗相对低许多。但若全核下去与 Intel 差距应该不会太大。 ↑ 3950X 温度测试。 ↑ 3950X 功耗测试。 手动超频 Ryzen 9 3950X 全核 4.4GHz 手动全核心超频方面,手上这颗 3950X 与之前测的 3900X 相同,全核心都可达到 4.4GHz,只不过 3950X 核心电压要提升到 1.425v,才可顺利通过 Cinebench R15 与 R20 测试。 3950X 在全核心 4.4GHz 下,Cinebench R15 获得 4506 cb、Cinebench R20 获得 10242 cb,性能比起预设则提升了 9% 之多,但相对单核心效能则降低。 ↑ 3950X 全核心 4.4GHz。 总结 AMD Ryzen 9 3950X 以 16 核心 32 绪的强大多核心运算效能,制霸主流 PC 平台,甚至可上打对手 HEDT 的处理器,让需要多核心的用户,亦可在主流平台下获得所需的效能,无需上至 4 通道记忆体、多 PCIe 通道的 HEDT 平台;但相对的也让 3 代 Ryzen Threadripper 处理器,最低仅 24 核心的 3960X 可选择,变向的增加进入 Threadripper 平台的门槛。 而这颗 3950X 将与对手 i9-10940X 相互较劲,但这胜负可能以尽在不言之中。16 核心的 3950X 定价 $749 美元,对上只有 14 核心的 i9-10940X 定价 $784 美元,可预期 AMD 依旧在接近价位下,以更多的核心取得运算优势,再藉由多方优化让时脉变化更迅速、系统多核资源分配更完善,一般生产工具、游戏表现上也可紧随其右。 超频方面,3950X 与 3900X 相当,全核心 4.4GHz 但相对电压也较高,因此建议玩家至少选择 240mm 或 280mm 以上的 AIO 水冷散热器,才能发挥处理器该有的多核心性能,此外机壳内部气流也要顾,以免主板 VRM 供电模组过烫导致效能不稳定的状况。 即便 Core X 的价格调整,也难撼动 3 代 Ryzen 的性价优势,若想在主流平台上至 12、16 核心,那目前 Ryzen 9 3900X 与 Ryzen 9 3950X 可是各位仅有的选择;随后还有 3 代 Ryzen Threadripper 的效能测试,将再次提升 HEDT 平台效能,各位玩家敬请拭目以待。 来源: 主流最强!AMD Ryzen 9 3950X 处理器测试报告 / 16 核心虐翻主流 本主题由 lin.sinchen 于 2019-12-24 09:37 添加图章 效能首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