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咖啡(中国咖啡店10大品牌排行榜) 种了40年咖啡树,张和云在前20年里都没喝过咖啡,"只知道豆子是苦的、酸的。" 而近年来的咖啡行情对这位云南老汉而言,别有一番酸甜苦辣:从2012年以来,咖啡的收购价一公斤只有11块左右,其40亩地咖啡一年的收成最多只有三四万,"收一斤咖啡还赔1块钱,很多年份豆子就挂在树上不采了,不然搭进去人工成本赔的更多,很多人干脆连咖啡树都砍了。" 张和云所在的云南,生产了中国99%的咖啡。然而,作为原料提供者,云南咖农的盈亏取决于国际期货价格的波动,近年来这一价格大幅下滑至成本线以下,大量咖农入不敷出,致使不少咖啡园撂荒失管,熟果无人采摘,甚至砍树毁园。 云南保山原本30万亩的咖啡园,已砍得只剩下10万亩左右。一个个种了"一辈子"咖啡树的张和云们正在陆续出走,到外地寻找生计。 然而另一头,中国是全球咖啡消费增长最快、市场潜力最大的国家之一。中国咖啡消费增速高达25%,远高于全球2%的平均水平,城市消费者愿意为一杯30元以上的咖啡买单。 如此矛盾的景象背后,是中国咖啡缺少著名品牌,产自云南的咖啡豆大多只能作为原料出口至国外,再经由这些国际品牌抵达消费者;而国内咖啡深加工企业普遍小、散、弱,深加工水平较低,不少农户自行处理后的咖啡品质也极不稳定,云南咖啡陷入了"低价——低质"的恶性循环。 作为中国咖啡的代表,云南咖啡产业的长远发展任重道远,但好在是,云南咖啡已经迈出了第一步。 入不敷出,咖农砍树毁园现象频现 事实上,放在十年前,种咖啡并不是一个糟糕的营生。 张和云向21世纪经济报道介绍,2011年以前,咖啡豆价格最低也要18块钱一公斤,彼时5亩地的收成比现在40亩地的收成都好,家家户户种咖啡,甚至很多人贷款来扩种咖啡。 图:张和云在咖啡园采摘咖啡 受访对象供图 (下同) 38岁咖农杨加林,在2005年时就种上了20亩的咖啡树,彼时一年能净赚5万元左右,此后他曾贷款10万左右将咖啡园陆续扩大了50亩,然而规模刚刚扩大,行情却开始走上一条不见回头的下坡路。而他靠咖啡园赚的钱,从一开始的5万元,降到了2019年的1万多。 "(咖啡豆)价格一度只有3块多一斤,50亩产7吨,大概卖5万多,扣除人工费2万左右,再加上化肥、农药的钱,基本没得赚。"他向21世纪经济报道介绍,坚持了四年之后行情一直不见好转,为了减负,他忍痛砍掉了30亩咖啡树。 图:在国产咖啡主产地,撂荒、砍树毁园并不少见 由于咖啡价格持续低迷,部分咖农对咖园无心管理、无力投入,弃管弃收的现象在当地并不少见。 全球咖啡种植区主要分布在地球的南北回归线之间,在中国,这主要集中在云南。1892年,法国传教士将咖啡从越南引入云南,拉开了中国咖啡种植的历史帷幕。目前云南全省有咖啡种植从业者约20多万户、100多万人。 据农业农村部统计,2018年全国咖啡总面积184.05万亩,其中云南咖啡面积占全国的99.22%,自2005年起,全国咖啡种植面积逐年增长,至2014年种植规模达到最大,此后种植面积却连年下降。 与此相伴的是,2018年全国咖啡总产量13.79万吨,其中云南产量占全国产量的99.55%,全国咖啡产量在2016年总产量创下16.03万吨的峰值之后,也出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在保山市咖啡商会会长陈新学看来,近两年咖啡行业产量、面积连续下降主要原因是:作为国际大宗贸易商品,云南咖啡价格"跟着国际市场跑",近年来价格持续下行,行业受损严重。 《2019年云南省咖啡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19年国际咖啡综合价格为2.22美元/kg,同比再度下降7.50%,创下2007年以来最低价格。同时,2018年云南省咖啡生豆平均价格14.78元/kg,已低于15.00元/kg的成本价。 图:由于价格低迷,不少咖农砍掉咖啡树,外出务工 由于咖啡价格持续低迷,砍掉咖啡树,种上蔬菜,或者出去打工,成了大多数人的选择。"寨子里身体好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只剩下老年人种咖啡。"张和云指出。 定价权缺失,亟需培育本土品牌 咖啡原产地的光景和外界所感知的光鲜亮丽有着天壤之别。 咖农几十亩地一年净赚不到万元只好砍树,而城市里的消费者却愿意为一杯30元的咖啡买单。很难想象,如此矛盾的两种现象正同时发生在一个快速增长且潜力巨大的咖啡消费国度。 中国是全球咖啡消费市场潜力最大的国家,年增长率高达25%,明显高于全球2%的平均增长率,美国年人均咖啡消费达到400杯以上,而我国年人均饮用咖啡仅有13杯;目前,中国咖啡消费市场规模约1000亿元左右,其中速溶咖啡占72%,现磨咖啡占18%,即饮咖啡占10%。与美日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咖啡消费仍处于初期阶段,未来市场容量巨大。 虽然国内咖啡消费逐年增长,但大部分云南咖农却越来越困顿。多位云南咖农和企业都向21世纪经济报道提到,根本原因在于云南咖啡标准不规范,以原料豆出口为主的云南咖啡深加工水平较低,缺少本土中高端品牌。 "长期以来,云南咖啡大部分以生产原料、做初加工为主,卖原料豆,做低质低价的‘三合一’。而整体行业的标准规范不够,创新升级品牌化也进展缓慢。"一位云南咖啡企业向21世纪经济报道说。 中咖、辛鹿(sinloy)品牌负责人杨竹指出,云南咖啡走得一直都是原料路线,在过去多年中,只是默默为国际大牌供应原料,而后者在为云南咖啡定价时大都参考国际咖啡期货价格,中国咖啡产量只占全球产量的2%左右,对国际市场价格几乎没有影响,近六年来国际咖啡期货价格一路下跌,使得国内咖农损失惨重。 图:云南咖啡一直以来与原材料出口为主 "云南咖啡要想存活下去,必须摆脱原料供应者的身份,建立自己的品牌。"杨竹说。 他创立了咖啡品牌辛鹿(sinloy)并在2010年入驻国内某头部电商,次年便将云南小粒咖啡销售做到了咖啡类目销量第一,以线上为主不断拓展市场的这一品牌在2020年的销售额已达到4000-5000万。 越来越多像杨竹这样的土生土长的保山人,开始创立本土的咖啡品牌。《2019年云南省咖啡产业发展报告》介绍,云南已建立中咖、云潞、景兰、合美、比顿、天栗、十岸、新寨、云啡、中啡等多家咖啡企业品牌,其知名度也在不断提高。 天猫数据显示:2020年天猫云南咖啡(企业注册地在云南省的咖啡品牌)整体规模达2.45亿,而该平台上咖啡行业最近3年环比增长超过50%,2020年增速超过70%。 从原料到深加工,精品路线任重道远 值得注意的是,本土品牌的崛起也正在改变咖啡产业链的利润分配格局。 长期以来,在咖啡产业链中,上游种植、中游深加工和下游流通环节的价值贡献分别占1%、6%和93%,利润主要流向了下游环节。而建立本土品牌的咖啡企业在获得更高收益的基础上,也能够为中上游的咖农留出更大的利润空间。 比如,杨竹的公司在云南的咖啡收购价比出口原料价高出40-50%,其会根据咖啡的灌溉、施肥、采摘、加工的精细程度等因素给出不同的价格,高的可能达到40-50一公斤,品质特别好的甚至能达到80-90一公斤。 保山市咖啡商会会长陈新学认为,深加工是云南咖啡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他介绍,保山咖啡产业经济收入2亿左右,咖啡种植农民占比16%,目前线上销售已大概占四成左右,如果能对咖啡做深加工,农民肯定能得更多的实惠,利润肯定也大大高于卖原料。 "比如,咖啡带壳豆的价格大概是14.6元/公斤,咖啡米是20块左右,焙炒后就是30块左右。但是目前做的并不多,一个主要原因是工艺上太麻烦,而且机器成本也高,普通农民没有这个能力去改变。" 据《2019年云南省咖啡产业发展报告》初步统计,云南省现有咖啡从业企业420多家,其中从事初加工的企业多达290余家,从事咖啡深加工的企业只有12家;全省咖啡企业鲜果加工能力超过100万吨,初加工能力超过15万吨,而精深加工能力大约只有3万多吨。 在云南咖啡交易中心总经理舒洋看来,云南咖啡在世界上所有的产区中品质并不算差,现在最主要的问题集中在两个方面:从一产角度看,亟需提升生产加工的标准化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从二三产讲,亟需培育精深加工产业,后者是更重要的。 "所以我们投资建设了云南精品咖啡加工园区,希望打造一个专业的公共平台,引入不同的企业,培育精深加工产业集群。" 云南咖啡也正在探索一系列新的发展模式。比如,保山市正在摸索"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和"互联网+深加工+初加工+种植业"经营模式,初步形成了从事咖啡种植、初加工、深加工和贸易的企业集群。 多位受访对象指出,作为中国咖啡的代表,云南咖啡产业的长远发展必须培育一批精深加工龙头企业,走精品化道路,积极开拓国内市场,打破外企垄断;由出口为主向内外两个市场并重转变,由生产大宗商品豆向加工精品豆转变,由原料提供者向培育本土品牌转变。 比如,杨竹的公司就在潞江坝建设了200余亩精品有机咖啡种植基地,并通过"电子商务+工厂+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了当地400多户农户、1000余亩咖啡种植基地的转型。 图:张和云正在采摘的咖啡果 2019年前后,咖农张和云也投资建设了先进的滴灌设施,改良了新品种,并开始跟本土品牌合作:由中咖给改良后的种子,种好后由中咖统一收购,"这种定制化的精品咖啡价格比出口原料高很多。" 如今,更加关注咖啡的品质的这位60岁云南老汉也开始喝起了咖啡,并成了咖啡行业的一位行家,"疲劳的时候都会喝上一杯,自己烘焙、自己磨、自己手冲,现在什么都会做。"张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