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战斗机(中国空军装备一览表)微信中国引进歼11战机的漫长过程:歼11家族是解放军空军的顶梁柱 原创萨沙2021-05-25 23:52:10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中国引进歼11战机的漫长过程:歼11家族是解放军空军的顶梁柱 【萨沙讲史堂第一千五百五十九期】(军事系列第499讲) 中国航空业的底子,曾经是非常薄弱的。 朝鲜战争,中国付出了巨大牺牲,由此苏联人相信中国是他的朋友。 由此,苏联对中国进行大量的帮助,包括航空业。 在苏联的帮助下,中国很快完成了歼6的仿制工作。 歼6就是米格19,在那个时代还算是比较先进的。 自然,到了60年代,中国已经看中了苏联最先进的米格21战斗机。 随着中苏交恶,苏联断断续续地交给中国方面图纸、实物、零件、生产机器,却不再手把手的详细指导。 接着就是中苏绝交,中国方面只能自己研究米格21,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歼7。 然而,我们花费20年才吃透了米格21。 有意思的是,抗美援越期间,我们曾经将自己刚刚研发的歼7型援助给越南。 当时歼7产量极少,到1981年总产量只有180架,其中给越南40架。 而越南虽然缺飞机,竟然拒绝接受歼7,因为这种飞机非常不可靠,故障奇多,一些设计也有重大缺陷。 如飞机的前座舱盖是向前打开的,与驾驶员座椅连在一起。 如果飞机被击中,前座舱盖需要在1.5秒内连续做17个动作,才能打开15个锁。 只要有一个锁没有打开,弹射就会失败。 加工技术粗糙,多次发生弹射故障,飞机员被困死在机舱中。即便弹射成功,由于设计不合理,飞行员的脊椎很容易受伤,导致瘫痪甚至死亡。 该救生系统,被飞行员称为"活棺材"。 吃透技术含量并不算高的歼7,尚且如此困难,研究新式战斗机就更夸张了。 到了80年代,中国的航空技术进步仍然有限,自研的歼8迟迟不能形成战斗力。 到了90年代初,中美决裂,台海局势紧张。当时不要说对付美国空军,就算对付台湾空军,解放军也是颇有吃力感。 这种情况下,自研战斗机远水救不了近火,只能购买了。 当时中俄关系恢复,俄罗斯为了摆脱经济崩溃导致军费奇缺,开始大量军售。 本来,俄罗斯认为中国是邻国,可能会买下先进武器再对付自己,只愿意卖较差的米格29。 中国方面只愿意购买苏27战斗机,因为后者才符合中国的需要。 最终,中国在1990年苏联还没有解体的时候,花费5.7亿美元巨款,购买了26架苏27,其中4架是双座版本。 苏27和米格29不同。米格29的定位是轻型前线制空战斗机,航程很短,载弹量小。米格29主要用于争夺,装甲部队上空的制空权。它是廉价版的消耗品,雷达设备落后,主要依靠地面雷达进行引导和指挥,是用来打世界大战的。 东德和西德合并以后,西方研究过东德米格29,得出的结论是对于地面过于依赖,基本没有独立作战能力。 而大战爆发以后,即便是美国的地面雷达也很可能会被干扰、破坏,不能持续使用。 那么,米格29就完全成为瞎子、聋子,强行升空也是活靶子。 米格29的机载设备非常粗糙,雷达可靠性很差,甚至被德国人认为为不可用。 而米格29自服役以来几十年之久,从没有击落过一架敌人主力战机。 相反,苏27则是类似于美军F15的空优战斗机,可以以巨大的航程,深入敌人腹地,保护己方轰炸机作战。 苏27的航程可以达到2500公里,可以深入敌人境内400到500公里。 它具有很大的载弹量,装备更大的雷达,具有超视距作战能力。 苏27可以不依赖地面雷达而独立作战,非常符合中国方面的需要。 中国领土面积巨大,要了米格29战斗机,根本没什么用处。 即便选择了苏27,也不能单纯的购买。 歼11A 马岛战争的阿根廷就是最好的例子,无法实现武器自产,根本不能和强大的敌人持久作战。 1992年,601所总设计师李明写信给军委副主席刘华清,认为购买外国战机不是办法,还是需要仿造。 从1993年开始,新一轮谈判最终达成中国自产苏27的计划,这就是歼11A。 最初的歼11A就是老旧的苏27SK,由俄罗斯方面提供零件,我们进行组装而已。 客观来说,中国对于歼11A并不满意。 一来,歼11A性能已经落后。 俄罗斯试飞员就曾说:中国人为什么购买这种落后的飞机?你们拿到以后,不出几年就没用了。 歼11A的雷达、飞控系统都相当老旧,发动机AL31F寿命仅仅900个小时,每300个小时就要大修。 而台湾F16的发动机,大修间隔期为2500个小时。 歼11A的合同为200架,金额为25亿美元。 从1995年开始,到长达7年后的2002年,中国从单纯的组装,到由俄罗斯提供材料和毛坯进行加工,最终基本完成零件自产,采用本国材料。 到2005年,中国完成了完全自产的105架歼11A。 目前,最初的歼11A已经颇为老旧。 在2015年中泰军演中,面对泰国的JAS-39C/D"鹰狮"战机,歼11A多次空战都被击败。 在近距离作战中,歼11A丝毫不落下风,但进入超视距就不行了。 《空军月刊》的文章中,泰国飞行员曾表示:演习中使用的’侧卫’大多数还是模拟式(电子和飞控设备)飞机,与‘鹰狮’相比严重过时,中国飞行员将飞机飞到了极致,但在空空武器的射击中往往需要进行‘心算’,这有时候会让歼-11A在超视距导弹射击失去准头。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西方媒体的报告,参加军演的歼11A并不都是老旧信号,还有2架是"部分安装先进电子设备的歼11延寿改装型"。 目前,歼11A已经停产多年。 歼11B 歼11A已经过时了,解放军研究歼11B几乎是必然的。 通过各种渠道,解放军获得了一些新技术,比如从以色列获得了幼狮战斗机的雷达技术。 自然,这是秘密合作。 同时,先进的霹雳12超视距导弹也研发成功。 沈飞以此为基础,开始研发歼11B。 歼11B采用自研的雷达、武器和航电系统,理论上比歼11A强大太多,最终还是使用自己的发动机,太行涡扇发动机。 歼11B项目在2003年启动,获得了研究成功。 然而,外媒报道认为,最初一批歼11B有很多的技术问题,可靠性很差。 俄罗斯战略与技术分析中心主任鲁斯兰·普克霍夫认为:中国制造的发动机安装到歼-11B上之后,30个小时后经常发生小问题,而俄罗斯的发动机400小时才需要整修。 除了发动机以外,飞控系统故障也很多。 要知道,飞机不是坦克或者军舰。一旦出现飞控系统故障,战机就很有可能机毁人亡,是非常严重的事情。 同时,俄罗斯方面也大闹,认为歼11B的自产是违法协议的。 中方许诺歼11B绝对不会出口,才善罢甘休。 沈飞又花费很长时间,才解决了歼11B的各种问题。 歼11BS 歼11B研究成功过以后,就出现了一个训练问题。 歼11A有26架双座训练机,可以满足需要。 歼11B和歼11A已经有了不小的差别,采用歼11A双座是不合适的。 无奈下,沈飞研究了歼11B双座版,也就是歼11BS。 歼11BS的特点是使用了自产的发动机,还有国产先进飞控系统。 歼11BS虽是训练机,却为后来的歼16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