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师团(二战日军精锐师团排名) 抗日战争中,日军的师团是非常重要的一级编制。尤其在抗日剧的宣传下,就连一些对战争历史并不太关心的人都知道日军的师团。 而谈到日军师团的兵力,能说上话的人可就多了。不过绝大多数人对日军师团的认识都停留在四单位(即4个步兵联队)时期的满编状态下,认为其兵力总是高达2万多人。还有的人知道日军师团有甲乙丙丁或野战、治安师团之分,但对其实力数也不甚清楚。 其实日军的师团编制在战争中确实多有变化,甚至不是简单的甲乙丙丁和野战、治安师团就能说得清楚的。 我们本文便从日军第11军的编制入手,以1941年夏该军所辖的7个师团的情况,来跟大家简单聊聊当时日军师团的编制及兵力数情况。 在聊第11军下辖的师团前,我们有必要先谈谈这个第11军。 由于日军的军在抗日剧中不常出现,而绝大多数观众又不可能去看战史资料,因此不少人以为日军是没有"军"的,"师团"就到头了。 其实日军在总军之下是方面军,方面军之下便是军,当然也有总军直辖军的情况。 比如1941年日军的中国派遣军就是总军一级,其之下的华北方面军除直辖单位外,便有第1军、第12军、驻蒙军。而除了华北方面军之外,中国派遣军还直辖在华中地区的第11军、在华东地区的第13军、在华南地区的第23军和第三飞行集团、中国方面舰队。 其中我们所说的第11军组建于1938年7月,最初辖第6师团、第101师团、第106师团及配属部队。武汉会战后,日军占领武汉,而这个第11军便是日军在华中的最高建制单位,一般辖有7个师团及部分混成旅团和配属部队,兵力经常高达20余万。 在这个第11军的周边是国军的第五、第六、第九战区,我们知道这几个战区同样集中了国军的主力部队,兵力达上百万人。 抗战中期以后,国军所打的大部分会战其对手就是这个日军的11军。 在1941年夏,日军第11军总兵力为23万余人,下辖第3、第4、第6、第13、第34、第39、第40等7个步兵师团;第14、第18、第20独立混成旅团;此外还有62个直属及配属单位和50个辎重中队。 这其中7个步兵师团的总兵力为12万余人,很显然每个师团的平均兵力都到不了2万人,更别说2万多人了。 下面我们就分别介绍下这几个师团的情况及兵力数。 第3师团 日军第3师团是其战前17个常备师团之一,同样也是日军最早的6个师团之一,抗战后该师团始终都在我国作战。 全面抗战爆发后,该师团在上海派遣军序列内参战。淞沪会战时,第3师团便是首批增援的日本陆军部队。淞沪会战后,该师团又参加了侵占南京的战斗及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随枣会战等,是日军侵华部队中的急先锋。 在1941年夏季,日军第3师团依旧保持了四单位的编制,即仍然是辖2个步兵旅团、4个步兵联队及辅助联队的编制。因此该师团的兵力就在2万人以上,达到了23990人。 不过第3师团的四单位编制在当年也走向了终结,该师团第18联队调出,与其他两个师团调出的联队合编为了第29师团,因此第3师团的兵力在几个月后也有大幅减小。 第4师团 日军第4师团也是其战前17个常备师团之一,同样也是日军最早的6个师团之一,该师团也就是著名的大阪师团。全面抗战爆发后,该师团在关东军建制内。 1940年第4师团转隶第11军,在南下前改制为三单位师团,抽出第70联队与其他部队合编为了第25师团,因此在1941年夏该师团的兵力数便不及2万。 由于动员程度不高且没有价钱,该师团兵力更少,当时只有12377人,是第11军建制内兵力最少的师团。 第6师团 第6师团也是战前17个常备师团之一,同样也是日军最早的6个师团之一。全面抗战爆发后,该师团首先在华北参战,随后在第10军建制内参加淞沪会战。之后,该师团又攻入南京,是南京大屠杀的元凶之一。随后该师团又参加了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等。 1940年,第6师团改为三单位师团,第47联队抽出与台湾混成旅团合编为第48师团。不过第6师团虽然编制调整但配属力量仍强,在1941年夏师团总兵力为20094人。 第13师团 日军第13师团是在日俄战争时期新设的4个师团之一,但在1925年的大正裁军中被裁撤。 全面抗战爆发后,该师团又重建,并投入到了淞沪战场上,随后参加了侵占南京的作战,并参与了南京大屠杀。之后,第13师团又参加了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随枣会战等,是华中日军的主力之一。 1941年夏该师团仍是四单位师团,由于是主力部队的定位,故而兵力极多,达到了26214人,是当时日军第11军中兵力最多的一个师团,其兵力数几乎相当于两个较弱的三单位师团之和。 第13师团是日军最晚消亡的四单位师团之一,一直到了1942年12月,其第58联队才调出,编入第31师团。 第34师团 日军第34师团是1939年2月编成的6个三单位师团之一,这种师团不再辖步兵旅团,而是在师团之下的步兵团直辖3个步兵联队,以第34师团为例,下辖第216、217、218等三个步兵联队及附属部队,编制兵力将近13000人。 此类师团原定于执行治安任务,但其实也被当做野战主力使用。比如在1941年3月的上高会战中,遭重创的便是这个第34师团。 而在1941年夏的统计中,该师团兵力有14242人,是超编状态,可见其恢复实力还是挺快的。 第39师团 日军第39师团是在1939年6月编成的4个三单位师团之一,跟第34师团的编制及定位一样,下辖第231、232、233步兵联队及附属部队。 因此前一批6个及这一批4个师团共计10个在1939年新成立的三单位治安师团也常被合在一起讨论。 1941年初,第39师团一部参加了豫南会战,而在几个月后的夏季统计实力时,该师团兵力为13957人,兵力只是略少于第34师团,但仍然是略微超编的状态。 第40师团 日军第40师团是在1939年6月与第39师团同一批成立的,下辖第第234、235、236步兵联队。该师团成立后,列入第11军编制下,担负警备任务,也参加过湘赣、宜昌地区的作战。 在1941年夏季的统计中,该师团兵力为14260人,与第34师团兵力相当,也处于略微超编的状态。 因此以上第11军在1941年夏季所辖的7个师团中,其中第3、第4、第6是老牌的师团,战斗力以第3和第6师团为强,第4师团较弱;而兵力最多的第13师团则是重建的主力师团,战斗力也较强;最后的第34、39和40师团都是1939年新建的三单位师团,主要担负警备治安任务,兵力和战斗力相对较差。 上述7个师团中有3个为新建三单位师团,2个为调整三单位师团,另有2个依然是四单位师团,新建三单位师团的兵力基本在14000人左右,调整三单位师团中经过动员加强的兵力可达2万人,而没有经过动员加强的兵力甚至没有新建三单位师团的编制兵力多。 而仍然保留四单位的主力师团,兵力仍然保持在24000人左右甚至更多。 因此以上这7个师团,其实分为好几类,在1941年夏的兵力合计便为125134人,平均每个师团兵力不到18000人。 其实这只是抗战中期日军师团的基本情况,到抗战后期,日军又打造了"八大队"治安师团,再加上不断地减员,其各个师团的兵力数量就更加复杂了。 当然,这一时期日军的兵员质量则更成问题,因此在绝大多数战场对日反攻时,都能明显感觉到日军战力的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