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小故事(职场经典小故事) 职场小故事蕴含大道理,工作中感到迷茫了拿出来看一看,也会有很大收获。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职场经典小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职场小妖精必备灰色技能 网上广为流传"灰色技能" 职场话题,尽管最终所指都一样,但总能变着花样翻出不同概念,成为重新包装后的职场规则找到市场,尤其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在就业形势严峻的当下。近日,网上流传最广的莫过于"西游记里的那些妖精们"和灰色技能。 何为"懂套路"的妖 "懂套路"的妖,如黑狐精给上司白骨夫人祭完最后一炷香后,就跳槽了。她很明白业务过硬只是职场生存的一个方面,"为了跟领导套关系,我有时候还不得不……" 职场人士要借鉴黑狐精 网友们总结出,职场人士要借鉴的就是黑狐精这种,如何在没背景的情况下,获得一份工作,并且站稳脚跟。这就需要技能,还有个专门名词——灰色技能,概括起来就是能喝酒、打牌、唱歌和处理好人际关系。 领导面前为表现拼命喝酒 11月8日,重庆巴国城广场,四个西装笔挺的年轻人醉倒在地上。一打听,都是参加公司复试的,中午领导请吃饭,他们拼命喝酒图表现喝醉了。 灰色技能成招聘企业面试第一关 灰色技能成为招聘企业面试的第一关,以致在中国青年报对2298人进行的调查中,70.7%的人认为在职场竞争中具备"灰色技能"很重要。 职场已形成了一种潜规则 这么多人认可,说明职场已形成了一种存在于人们想象中的潜规则,而过度的解读,又让这一"潜规则"成为大众的偏见。所谓"灰色技能"是员工人际交往能力的一部分。 希望毕业生不是书呆子 不可否认,有些企业的这种期待交杂了一些社会阴暗面,但总体来说,这只是希望毕业生不是书呆子,既能干好本职工作,又能跟职场同事相处融洽。毕竟大多数岗位不是科研岗,而是与人和社会打交道的。 销售、广告类岗位看重灰色技能 从各类报道来看,把灰色技能看得重的也多是销售、广告类岗位。 培养自己具备多种技能 一个有生活趣味的人,是大家所喜欢的,具备多种技能,也是社会全面发展的需要。大学所学专业和毕业生是否上进,与这些所谓的灰色技能并不冲突,不会像qq与360那般不兼容。 2、频繁跳槽有碍职业发展 2013年毕业于新疆一所普通院校的小李,一年多来已换了五、六份工作,搬了三次家。目前在一家私营公司谋得一席之位,仍不时光顾人才市场招聘会,以觅得更理想的工作。 记者走访太原市一些人才市场时发现,被称为"跳早族"的大学毕业生屡见不鲜。许多已握有工作岗位的大学毕业生仍活跃在各大招聘会上,期待找到待遇更好的"下家"。太原理工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高峰分析说,过于频繁的跳槽折射出部分学生就业期望值仍较高,不利于学生成才。 "多尝试几份工作,多些阅历和体验,才可能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职业。"太原理工大学2014年毕业生小侯却认为,只要适合发展,对成长有帮助,年轻时多跳几次槽无可厚非。 "频繁跳槽者,往往专注性不强,或对自身评价失衡,我们并不欢迎。"一些用人单位招聘人士认为,过多跳槽者缺乏基本的职业精神,无法面对职业生涯中的挫折,也很难专注于一项工作并由此取得成绩。而"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才能使大学生真正成才,也才会对工作单位有所贡献。 高峰认为,大学生求职择业不应过分关注工资水平及地理位置等因素,而应尽可能珍惜自己得到的就业机会,在其中充分学习和发挥潜能,才能从中汲取人生成长的养分,最终实现人生价值。 3、八成研究生逃离北上广 "153、129、48、6"这一串数字是"江苏正大天晴药业"今年对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的需求量。昨天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主办的"2011届研究生专场招聘会"上,1万余名研究生进场争抢7382个岗位。然而记者调查发现,不少企业张贴的需求表上,本专科生依然占了大头。就业形势虽回暖,企业对高人才需求增幅不太明显。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研究生在不断调整自己的定位,大部分在锤炼中变得更加现实谨慎。记者现场调查了五十名研究生,其中不乏"985""211"名校生,但在高房价、高成本压力下,八成研究生放弃去"北上广"。 关键词 地域 "北上广"高房价吓退研究生 口号:"要床更要房" "宁要上海一张床不要__的一套房。"若干年前,大部分研究生喊着这句口号抱着雄心壮志竭尽全力挤进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记者昨日在调查中发现,曾经受热捧的"北上广"企业让毕业生"绕道走",约80%研究生不再"惦记"上海的床,更想要二线城市的一套房。 "在北京的买房压力实在是太大了",南师大学前教育专业的王健说:"不是没有考虑过北上广,但在巨大的压力前面只能选择现实。"王健给记者算了笔账,"在南京,起步每个月3000元到4000块应该能生活得比较宽裕了,随着薪酬逐年上涨,父母再补贴一点儿,贷款买套小房子还是可以的。如果换成上海,一个月拿五千块,刚够吃喝住行,买房更是遥遥无期。"经过这番思考,王健把求职地域定在南京及省内其他地级市。南京理工大学张力(化名)不久前刚刚拒了上海一家大公司,待遇不错月薪七千,前几年在南理工非常热门。"思前想后去上海生活成本太高了,吃不消。" 采访中,也有研究生表示想冲一冲一线城市,前提是对方给的薪酬够高。在招商银行[13.28 -2.06%]的展台前,南大经济系的一名男生的"要价"吓了记者一跳,"北京的话起码20万,不然不去。" 专家点评:二线城市更易脱颖而出 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任雷鸣:曾经"北上广"有着其他二线城市难以比拟的优势,然而高额的房价、巨大的压力使生活在这里的年轻人有些喘不过气。从往年情况看,江苏学生去上海、杭州的很多,北京广州相对少。确实一线城市人才济济,想脱颖而出很难;回到二线城市,反而能在岗位独当一面。无锡、苏州、南通,甚至昆山、江阴,这些地方急需新材料、新能源等方面专业的高层次人才,能给研究生提供施展的空间。 4、文科生:有尊严地求职 文科生不选择与专业对口的职位,是兴趣使然,还是现实所迫?日前,复旦大学发布的《2010复旦就业行业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显示,依据近几年各院系毕业生就业实际流向的统计分析数据,文科毕业生的职业选择与专业相关性越来越低,尤其在人文类基础学科如文史哲等专业上,毕业后,从事与专业对口职业的学生甚至不到一半。 在很多文科生看来,这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人人网上就有一条状态被许多文科生转发:"上帝还是很公平的:学生阶段,文科男生好找女朋友;理科男生不好找。毕业了,文科学生工作难找,媳妇就跑了;理科学生工作找到了,媳妇也就有了……" 毕业生供大于求,对口职位收入微薄,已成为摆在文科生面前不争的事实。在对同学的就业建议中,《报告》中的各个院系也纷纷写道,"对于希望从事非专业相关工作的学生,要在大学学习期间提早做好其他专业知识的储备","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外语水平的提高,注重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充分利用复旦大学丰富的资源,研修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鼓励学生选修第二专业,并关注相关领域的实习与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岗位稀缺,可替代性高:"我们能做的谁都能做" 复旦大学2007级中文系的孙晓(化名)目前正在求职,她主要瞄准两个方向:一是媒体,二是事业单位和国企,如国有银行等。全班90多人,读研的约占一半,剩下的都要找工作。"一般到大三上学期,大家开始迷茫,然后基本定下找工作或直研,找工作的人开始不断实习,直研的人开始继续修绩点和联系老师。找工作的也是要么外企,要么传媒,要么公务员,要么老师,都在艰难地找着。" "再高考一次我就考理科。"这是孙晓前不久看到班长改的msn状态。作为从理科转专业到中文系的学生,她自认和班里的大多数同学一样,对中文专业的热爱度很高,但还是选修了一个经济学的第二专业,为找工作做准备,毕竟中文专业对于找工作而言"太没有优势了"。 在大三决定求职后,孙晓找了两份实习的工作:先在某大型门户网站做了一个月的行政助理,又在一家行政机关担任了4个月的办公室文秘,随后,就开始一心一意找工作了。到目前为止,她投了十多份简历,包括七八家国企、一家民企、一家媒体、五六家银行,基本都是石沉大海。"媒体一年只招几个人;而在公司,文科能去的职位多是办公室文秘的岗位,没有技术性,竞争者也多,得到面试机会自然就很难,所以就继续投着,没音讯着,目前在等银行,希望他们给我笔试的机会。"看着理科牛人们已有一些找到了工作,她心里有点着急。 汪北辰(化名)是复旦大学历史系的2008级硕士生,和他同专业一届的同学中,只有3个人选择继续读博。作为一名本科师范专业的学生,又读完了硕士,他虽然和班里打算找工作的另一些人一样,"仍处于混沌状态",却很坚定地不想当老师。 "现在硕士的出路很窄,去高校只能当辅导员,而且基本上只能是中西部;这是我们这个专业的特点所决定的,范围小,需求也小,而如果去专科学校,就基本没有学术前途。"他所在的该专业处于全国顶尖水平,硕士生在2003年前,博士生在2005年前,有机会进入一流院校和科研能力强的单位,但近年来,由于高校更愿意聘请有工作经验的副教授以上人员,毕业生去一本高校的工作几率几乎为零。"至于高中,上海的高中老师收入是不错的,但一般只签两年,而且对于非上海生源来说,不设门槛的学校也比较少。同时,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历史老师需求量很小,某种程度上讲,可以看作是一种运气的比拼,因为学校一方并不是每年都需要进新人的。"汪北辰说。 5、分享一下我的求职经历 我是一名读二级学院的学生,学的是信息与计算科学。目前拿到了3个offer。 我印刷了10份简历。我个人认为简历的东西关键就是要鲜明,能在瞬间突出你想要表达的要点,在找工作的时候不是每份简历都收的,在场的hr会自己先翻一下,要在那一时间让他发现在你简历里你的价值,这个是很不容易的,运气成分也有,比如他的目光刚好落在他正在寻找的东西上,我的简历就是个人资料(这个很重要,可以把不相干的东西全丢出去,拿出你觉得最能体现你价值的东西,比如说数学建模得奖啊,软件设计啊),自荐书(这个估计没人看,反正我是没看到有人会在这上面停留超过一秒的),推荐表(这个也很重要,有的单位很看重这个,一上来直接问有没有这个),相关证书和资料(这个有些hr会翻一下,有的证书就把复印件全夹带在里面吧)。 我当时为我家乡当地的民政局和一些小公司编过一些运用系统和软件,就是类似人事管理系统和网站之类的东西,我把相关的资料全部夹在里面,在每每我决定投递一家的时候,他们hr一拿起我的简历,我就站他面前把我设计过什么全部一股脑的告诉他,这是我认为他们会收我简历的第一步,当时在招聘会现场的有四大银行,我把四大银行全投了。我投的第一家是工商银行,他们的hr没有把需要什么岗位写出来,我说我是学计算机的,自己能够独立开发什么之类的云云,那边的hr问我具体点,我就把我开发过的软件和系统全告诉他,他就说留下看看吧。建行什么都没问,这一点我觉得建行给人的感觉很透明,他们把要求全写在了后面的大型幕布上,要什么岗位,要求是什么,只要你符合,就可以把简历留下,然后就组织考试。当时我还投了几个卷烟厂,我正在说的时候,他打断了我,问我四级过了没有,过了的话把成绩单复印一份过来,简历就可以留下来了,其他的什么都没问,然后还投了几个企业的科技部门,软件公司我一个都没投,不知道为什么,给我的感觉总是去给他们打工的,当时南天集团在现场,我才说完我自己设计过的软件,那个女士问我,有四个工作地点你愿意去什么地方工作,当时是北京,上海,广州和昆明,我说除了广州什么地方都行,她在我的简历上写了个r,让我在第二天早上去一家宾馆参加第二轮。 投完简历收到考试通知的有南天集团,是第二天考的,我第二天去了那家宾馆的三楼,到了才发现,当时参加考试的人估计有40几个,大部分都穿的西装笔挺的(着装这一点满重要,我认为,你可以不穿西装,但是千万别穿你的什么非主流啊,嘻哈之类的东西,当时四大银行收简历的时候,有一个毕业生,简历上四个大字,厦门大学,可我再一看,挑染了点头发,脖子上带这个十字架,衣服是黑白斑点装…当时hr连简历都不接他的,直接说,你可以去其他地方看看。),我没穿西装,但是也算穿了我比较整齐的一套,过了一会来了几个人给在场的人发编号,说按编号进去,到我进去的时候,里面的房间坐着两个35岁左右的人,都很和蔼,其中一个问我,有过什么开发经验没有,让我谈一下,我说了一些,然后问我毕业设计是什么,接着问我,愿意离开家乡在外地工作吗,当然说可以了!然后让我在外面等通知。整个谈话,基本没有牵扯到专业的问题,接下来2个小时过后,通知了20个人留了下来,开始要发试卷笔试,发的那人问我习惯用什么语言做开发,我说c系列的,他挑了一份c++的给我,题目不难,我感觉和咱们考试的差不多,无非就是求结果,完整程序,最后让你实现一个排序,考完就走了,可能是在半个月以后通知我可以来签三方了。 四大银行里面只有工行和建行通知了我考试,建行当天下午就组织了考试,我投的是计算机岗位,当时考试是在建行大楼的四楼,我当时去觉得参加建行考试的人多得不行,通道挤得满满当当的,都走不进去,当时在的地方热得不行,特别闷,而且没坐的,大家都是站着,然后又是出来发卷,一次发20张,20个人进单独一个会议室里考 考完就要你走,不准你停留,会议室就好多了,有空调,我拿到卷的时候当时有点蒙,没想到建行的计算机考试考的80%全是计算机网络,包括网络拓扑,路由配置,子网分配等等,设计语言什么的一点都没考,总共6道题我感觉我会做的就2道,我把一道算子网掩码和一道软件工程的题做完,其他基本都是扯淡了,其他题目都是要我分配路由码,和建行的分点建立子网络等等,基本不会,所以当时感觉戏不大,出来以后问周围的人都说没想到考计算机网络,看在场的人估计都不是太好,果然,一直到最后我也没有接到电话参加第三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