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目漱石草枕(草枕txt百度云)原创枫妈染上世俗2021-05-10 12:41:31人生是由无数个瞬间构成的,我们以为自己拥有未来,其实不过是活在当下。而这些真实发生过的瞬间,又是未来的重要组成部分。换句话说,活在当下,也是在消耗未来。 十几岁的时候,懵懂无知,觉得玩乐挺好;二十岁的时候,突然开悟,懂得了生的价值;二十五岁的时候,明白生活不是非黑即白,还有灰色地带;三十岁的时候,感觉人生欢乐的时光多,忧愁的日子也不少。 如今,在这种感慨中,时间也在悄悄溜走。于是,不禁越来越厌烦世俗的一切,想要逃到一个没有喧嚣的地方。然而,人注定是世俗的,又能逃到哪里去呢?毕竟,桃花源与乌托邦不过是人们的美好幻想罢了。 幸运的是,在日本国民大作家夏目漱石的作品——《旅宿》(日文名《草枕》)中,我找到了答案。在本书中,他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讲述了一位年轻的画家进入深山,寻找作画灵感,并借此来逃避世俗羁绊的故事。 我们都知道,再好的作品,若是没有遇到优秀的译者,那么它一定会黯然失色。因此,当看到这本书是我国著名散文家、画家、翻译家丰子恺先生所译时,我就知道选择它是没错的。两位大师级人物的联合,那绝对能得到1+1>2的效果。 首先,这部书籍打动我的地方,在于美且有趣的散文手法。 比如,"岩块没有弄平,悠然地耸峙在崩下来的泥土上,并没有给我们让路的气色。对方既然不动声色,那么我就非跨过或绕过不可 。" 比如,"我一心注意菜花,把蒲公英踏了一脚之后,觉得对它不起;回头一看,那黄鱼的花依然安坐在锯齿形的叶子中间。修养功夫真好!" 又比如,"熟睡之中,不知有己。清醒之际,不忘外界。在这两境之间,隔着轻纱般的幻境。说它是醒,则过于模糊;说它是睡,又嫌太有生气。" 如果说前两个能够表现出夏目漱石于文学上的趣味塑造,那么后一个则能看出丰子恺先生在散文方面的深厚功底,使其进一步译出这样动人的文字来。 其次,富有启发性的哲学思考。 当画家漫步于生机勃勃的深山,这美丽的一切令其感受到了一个"非人情"的世界。于是,他浑然忘我,出口便可成诗。谁料,一场雨的到来,打破了这种和谐的氛围,使其重新回到真实的世界。 说到底,一个在深山里被雨淋得浑身湿漉漉的人,心情又会好到哪里去。于是,在身为画家的"我"看来,"完全忘却了实体的我,纯客观地着眼的时候,我方始变成画中人物,和和自然景色保持美好的调和。但在感到下雨讨厌、两脚疲劳的瞬间,我就既非诗中人,又非画中人,依然是一市井的竖子而已。" 这种介乎于人情与非人情世界的思考,是贯穿全文的。深山虽人烟稀少,却并不至于绝迹。在画家与老妇人、马夫、美丽的女主人公、剃头匠、老和尚等人相遇中,他不停地在两个世界徘徊,构建自己的画作,最终还是觉得充满了人性美的作品更有生命力。 最后,出人意料却又意味深长的结局。 无论是唯美的自然景色描写,还是对深山里人物的描写,亦或者是画家对创作的思考,都给人以柔和、通畅的感觉。然而,到了故事的最后,一个人物的去向却让主题再次得到升华。 原来,青年久一来到深山的目的,是为了向亲人告别,因为这可能是他们最后一次见面了。作为一名即将应征入伍的军人,他别无选择,只能带着对未来的迷茫被装进火车而匆匆离去。 当画家以旁观者的身份看待他人的人生,他知道人与世俗之间终究是断不开联系的。不过,若是能够暂时脱离尘世,那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回到之前提出的问题,我觉得既然注定要染上世俗,那么不如在现实与理想中寻找微妙的平衡,从而获得精神上的解脱。 阅读《旅宿》的过程,就是在进行一场心灵的朝圣。当夏目漱石和丰子恺先生分别与故事中的画家合二为一,他们也在思考自己的人生。另外,在书籍中,还可以欣赏丰子恺先生的精美画作和《浮世绘》卡册,并聆听朗读音频哦! #阅读的温度##头条品书团##生活心理学#@华景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