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房产时事环球科技商业
投稿投诉
商业财经
热点动态
科技数码
软件应用
国际环球
晨报科学
新闻时事
信息智能
汽车房产
办公手机
教育体育
生活生物

新研究发现睡前听音乐会对睡眠产生影响

  许多人在一天中都会听音乐,并经常在临近睡觉时听音乐来放松自己。但是这实际上会导致你的睡眠受到影响吗?当睡眠研究者、贝勒大学心理学和神经科学副教授Michael Scullin博士 最近调查了听音乐和睡眠之间的关系,重点是一个很少被探索的机制:非自愿的音乐想象,或“耳虫” ,当一首歌或曲子在一个人的脑海中反复重复时。这通常发生在清醒的时候,但Scullin发现它们也可能发生在试图睡觉的时候。
  Scullin最近的研究发表在 《心理科学》 杂志上。
  Scullin说:“即使没有音乐,我们的大脑也会继续处理音乐,包括显然在我们睡着的时候。每个人都知道,听音乐的感觉很好。青少年和年轻的成年人经常在临近睡觉时听音乐。但有时你可能会有太多的好东西。你听的音乐越多,你就越有可能抓到睡前不会消失的‘耳虫’。当这种情况发生时,你的睡眠有可能会受到影响。”
  与很少经历“耳虫”的人相比,晚上经常经历“耳虫”的人(每周一次或多次)--睡眠质量差的可能性是前者的六倍。令人惊讶的是,该研究发现一些器乐比抒情音乐更容易导致“耳虫”并破坏睡眠质量。
  该研究涉及一项调查和一个实验室实验。调查涉及209名参与者,他们完成了一系列关于睡眠质量、听音乐习惯和“耳虫”频率的调查,包括他们在试图入睡时、半夜醒来时和早晨醒来时立即遭遇“耳虫”的频率。
  在实验研究中,50名参与者被带到贝勒大学的Scullin睡眠神经科学和认知实验室,研究小组试图诱发“耳虫”,以确定它如何影响睡眠质量。多导睡眠图--一种全面的测试和睡眠的黄金标准测量--被用来记录参与者睡眠时的脑电波、心率、呼吸等。
  “睡前,我们播放了三首流行的、朗朗上口的歌曲--泰勒·斯威夫特的《Shake It Off》、卡莉·蕾·吉普森的《Call Me Maybe》和Journey的《Don't Stop Believin》,”Scullin说。“我们随机分配参与者听这些歌曲的原始版本或这些歌曲的去乐谱化版本。参与者回答他们是否以及何时经历了耳虫。然后我们分析了这是否影响了他们夜间的睡眠生理学。经历耳虫的人更难入睡,夜间醒来的次数更多,在浅睡眠阶段花费的时间也更多。”
  此外,科学家对实验研究中的EEG读数--大脑中的电活动记录--进行了定量分析,以检查依赖睡眠的记忆巩固的生理标记。记忆巩固是临时记忆在睡眠期间自发重新激活并转化为更长期形式的过程。
  “我们认为人们在睡前试图入睡时会有耳虫,但我们当然不知道人们会报告说经常从睡眠中被耳虫吵醒。但我们在调查和实验研究中都看到了这一点,”他说。
  有睡眠“耳虫”的参与者在睡眠期间表现出更多的慢速振荡,这是记忆重新激活的标志。慢速振荡的增加在对应于初级听觉皮层的区域中占主导地位,而初级听觉皮层在人们清醒时牵涉到“耳虫”处理。
  Scullin表示:“几乎所有人都认为音乐能改善他们的睡眠,但我们发现那些听更多音乐的人睡得更差。真正令人惊讶的是,器乐导致了更差的睡眠质量--器乐导致的耳虫数量约为两倍。”
  研究发现,有更多听音乐习惯的人经历了持续的“耳虫”和睡眠质量的下降。这些结果与音乐作为一种可能有助于睡眠的催眠剂的想法相反。健康组织通常建议睡前听安静的音乐--这些建议主要来自自我报告的研究。相反,Scullin已经客观地测量了睡眠中的大脑继续处理音乐几个小时,甚至在音乐停止后。
  由于知道“耳虫”对睡眠有负面影响,Scullin建议首先尝试适度听音乐,或者在被“耳虫”困扰时偶尔休息一下。音乐的时间安排也很重要--尽量避免在睡前听音乐。
  他说:“如果你经常在床上听音乐,那么你就会产生这样的联想,即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你不听音乐,也可能会触发耳虫,比如在你试图入睡时。”
  摆脱“耳虫”的另一个方法是参与认知活动--完全专注于一项任务、问题或活动有助于分散你的大脑对“耳虫”的注意力。Scullin以前的一项研究--部分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拨款和睡眠研究会基金会资助--发现参与者在睡前花5分钟写下即将到来的任务,有助于放下那些对未来的担忧想法,并导致更快的睡眠。
  【来源:cnBeta.COM】

科学家开发牙科植入物可通过发电治愈感染的牙龈据外媒NewAtlas报道,虽然种植牙确实是假牙的长期替代品,但如果发生慢性牙龈感染,它们可能需要通过手术进行更换。因此,科学家们正在研究一种更好的植入物,它可以通过口腔运动产生电吃花生可能降低亚洲人患心血管疾病和中风的风险根据今天发表在中风杂志上的新研究,与那些不吃花生的人相比,生活在日本的亚裔男性和女性吃花生(平均每天吃45颗花生)发生缺血性中风或心血管疾病事件的风险较低。虽然以前的研究将美国人食科学家发现能为合成橡胶带来可再生资源的新生态方法据外媒报道,日本理研中心的四位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新的生态友好方法,它可以利用细菌制造出一种用于合成橡胶的化学物质,这将大大减少轮胎工业未来的环境足迹。每年,世界各地的工厂生产超12长三乙火箭成功发射中星9B卫星提升8K节目传输能力北京时间9月9日晚间消息,19时50分,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将中星9B卫星送入预定轨道。随后,卫星太阳翼顺利展开,中星9B卫星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中国航山东自主研发可在大海深处发短信的手机每秒150个字ldquo您好,美济2号,我是美济1号。rdquo这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低频水声通信机,在大海上发出了第一条信息!近日,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奋战6年,自主研发出一部ldquo天文学家获得小行星Kleopatra最清晰和最详细的图像利用欧洲南方天文台的甚大望远镜(ESO39sVLT),一个天文学家小组获得了迄今为止小行星Kleopatra最清晰和最详细的图像。观测结果使该小组能够以比以往更高的精度获得这颗奇特NASA宣布明年人类探索漫游车挑战赛的细节据外媒报道,美国宇航局(NASA)近日宣布了其下一次ldquo人类探索漫游车挑战赛rdquo(HumanExplorationRoverChallenge)的细节。该比赛的注册现在新型红外成像仪问世可不接触皮肤绘制人的血管图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研究人员开发了新型红外成像仪,可以将红外光转换为图像,透过烟雾和雾气可以绘制一个人的血管图,同时监测心率,而不接触该人的皮肤。该成像仪检测的是红外光谱的一部分,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的锁孔成像技术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的锁孔成像技术。非现场线(NLOS)成像和跟踪技术是一项新兴技术,该系统可以利用瞬时飞行时间测量和散射光发现拐角处和各种扩散器后面物体的形状位置。目感知味觉的细胞能够控制整个动物个体的觅食策略神经科学家们开发了一个计算机模型来解释线虫如何寻找食物,揭示了感知味觉的细胞既能感知环境又能控制整个动物的觅食策略。这项研究涉及来自利兹大学和鹿特丹伊拉斯谟大学医学中心的一个科学家NASA宣布完成对X59虚拟前窗4KXVS屏幕的测试今天美国宇航局(NASA)宣布在弗吉尼亚州的兰利研究中心,完成了对eXternalVisionSystem(XVS)4K视频屏幕的测试。该屏幕将取代X59QuietSuperSon
Astra运载火箭0006第三次轨道试飞宣告失败Astra的第三次轨道试飞宣告失败。这家来自加州湾区的初创公司在今天进行了第三次试飞,定于北京时间5月29日早上6点35分在阿拉斯加科迪亚克岛的太平洋航天港综合体向天空发射了两级运从故障中回归的哈勃望远镜拍出首批奇特星系图像哈勃在纠正了航天器上的一个计算机异常之后,恢复了全面的科学运作,常规的科学观测是在美国东部时间7月17日下午1点18分重新开始的。早期的目标包括其他星系的球状星团和巨行星木星上的极曾经被认为是背景噪音的大脑活动实际上是必要的EPFL的研究人员取得了一项关于大脑的重要发现。该研究小组说,一种以前被认为是背景噪音的神经元之间的交流实际上是需要的,以便在动物衰老时保持神经连接的完整。他们的发现表明,这种类型金牌火箭长二丙成功发射3颗卫星全新4。2米整流罩8月24日19时15分,长征二号丙遥五十一运载火箭搭档远征一号S遥二上面级,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以ldquo一箭三星rdquo方式,将三颗通信技术试融合试验卫星0102成功送入预定轨4个半小时两连发!长二丙长三乙先后发射通信技术卫星8月24日19时15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丙遥五十一运载火箭搭档远征一号S遥二上面级,以ldquo一箭三星rdquo方式,成功发射三颗通信技术试融合试验卫星。仅仅4个半小时两枚快舟一号固体火箭同时出征9月择机发射据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消息,8月21日,在位于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的快舟总装总调中心,快舟一号甲遥四遥五箭完成总装测试。它们将出征酒泉微星发射中心,进行最后调试,9月择机进行发射。其中中国发起历时6年金砖国家共享遥感卫星数据8月18日,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五个ldquo金砖国家rdquo正式签署了关于金砖国家遥感卫星星座合作的协定。中国国家航天局局长张克俭巴西航天局局长卡洛斯middot莫拉俄罗斯国九连胜!我国成功发射天绘二号02组卫星北京时间2021年8月19日6时32分,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天绘二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祝融号火星工作100天!行驶里程突破1000米2021年5月15日,执行我国首次火星探测ldquo祝融号rdquo火星车成功实现火星着陆。8月23日,据我们的太空消息,今天是ldquo天问一号rdquo遨游太空追梦火星13个月10GB火星原始数据到手!祝融号圆满完成既定巡视探测任务2021年5月15日,执行我国首次火星探测ldquo祝融号rdquo火星车成功实现火星着陆,截至8月15日,ldquo祝融号rdquo已经在在火星表面运行90个火星日(约92个地球科学家开发用于早期检测和治疗疾病的可植入AI系统据外媒报道,人工智能(AI)将从根本上改变医学和医疗保健。诊断病人的数据,例如来自心电图脑电图或X射线图像,可以在机器学习的帮助下进行分析,这样就可以根据细微的变化在很早的阶段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