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现的古生物托儿所提供了5。18亿年前生命的罕见信息
据外媒报道,5亿年前,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生活在海洋中,但科学家们对这些动物和藻类是如何发展的却知之甚少。 据一个国际研究团队称,在中国昆明附近新发现的一处化石沉积物可能是理解这些生物如何为今天的陆地和海洋生命奠定基础的关键。
这个化石沉积物被称为海晏特异埋藏化石库(Haiyan Lagerst?tte),其中保存了大量早期脊椎动物和其他稀有软体生物,其中超50%处于幼虫和幼年发育阶段。该矿床可追溯到约5.18亿年前的寒武纪地质时期,迄今为止其为研究人员提供了2846个标本,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最多样的矿床。
来自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地球与矿物科学博物馆和艺术画廊的收藏品经理Julien Kimming指出:“能在化石记录中看到这些幼体真是太令人惊讶了。我们很难看到幼年化石,尤其是软体无脊椎动物的化石。”
中国云南大学的古生物学家杨显峰带领一支中国研究团队在研究地点收集了这些化石。他对标本进行了测量和拍照并跟Kimmig一起进行了分析。研究人员于上月28日在《Nature Ecology and Evolution》上报告了他们的研究结果。
据了解,研究人员在Lagerst?tte发现了118个物种,其中包括17个新物种。Lagerst?tte是一个保存完好的非同寻常的化石沉积物,有时还保存有软组织。
这些物种包括现代昆虫、甲壳类动物、蠕虫、三叶虫、藻类、海绵动物和与无颚鱼有关的早期脊椎动物的祖先。研究人员还发现了卵和大量罕见的幼年化石,这些化石的附属物仍完好无损,内部软组织仍旧可见。
地球与环境系统研究所(Earth and Environmental Systems Institute)助理研究教授、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环境中同位素与金属实验室设施主任Sara Kimmig表示,这些标本保存得如此完好,以至于揭示出了以前从未见过的身体部位。“该遗址保存了3D眼睛等细节,这些特征以前从未见过,尤其是在这样早期的沉积物中。”
研究人员称,科学家可以通过CT扫描这些3D特征来重建动物并从化石中提取更多信息。
而lagersttte包含了几个事件层,也就是发现化石的沉积物层。每一层代表一次单独的埋葬事件。本研究中所鉴定的所有物种都存在于最底层。
研究人员认为,这些间隔可能代表海洋生物群落的繁荣和萧条时期。许多物种可能已经来到这一地区--当时位于昆明湾中心的深水区--寻求免受强洋流的保护。然而氧气水平的变化或风暴事件导致沉积物顺着斜坡流下并掩埋了沿途的一切,从而可能导致了物种的灭绝。
另一方面,大量的幼年化石表明,Lagerst?tte可能是一个古生物摇篮。在里边发现的物种可能选择在那里繁殖是因为它提供了保护,让它们免受来自捕食者的捕食。
“这些蠕虫、水母和昆虫会发展出像古生物托儿所一样复杂的东西来抚养它们的后代吗?无论如何,能将这种行为跟现代动物的行为相提并论是很有趣的,”Kimmig说道。
科学家们将能利用这些收藏品来研究这些古代动物是如何从幼虫发展到成年阶段的。
“我们将看到不同的身体部位是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生长的,这是目前我们不知道的。这些化石将为我们提供更多关于它们与现代动物关系的信息。我们将观察这些动物今天的发展跟5亿年前的发展是否相似,或随着时间的推移是否发生了什么变化,”Julien Kimmig说道。
另外他补充称,由于类似的发育模式可能表明物种之间的联系,所以这些发育信息也将为动物群体之间的关系提供见解。
Sara Kimmig则表示:“对于许多研究人员说,HaiyanLagerst?tte将是一个丰富的知识宝库,不仅是在古生物学方面还包括古环境重建方面。”她和她的同事们想对这些标本和沉积物进行地球化学分析。这些分析可以帮助他们潜在地重建这个lagerst?tte沉积时期的环境和气候。
此外,这些化石还能让研究人员研究5亿年前地球、比现在稍微暖一点时期的动物的行为并以此作为在更暖环境下动物行为的一个代表。
【来源:cnBeta.COM】
科学家开发可附着在植物上的电极促使捕蝇草按需闭合据外媒报道,植物是复杂的生物体,它们利用电信号来感知和回应周围的环境。我们之前已经看到过富有想象力的科学家利用这些能力制造出了机械人植物,它们可以驱动自己向着光亮的方向前进,或者充
研究人员发现致命性大脑疾病形成的关键步骤据外媒报道,研究人员首次精确地指出了是什么原因导致正常蛋白质转化为病态,导致克雅氏病和库鲁病等疾病。来自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和苏黎世大学的研究小组还测试了一种阻断这一过程的方法,这可能
科学家在木星大气发现速度达900mph的巨兽强风据外媒报道,木星以其标志性大红斑上的巨大风暴而出名,但科学家们现在已经能够测量这个气体巨星两极附近的风,这使得该风暴看起来就像一阵强风。科学家在位于明亮极光可以在两极被观察到下的平
因FAA工作人员无法及时抵达SpaceX推迟SN11发射据外媒报道,当地时间3月29日周一,SpaceX的StarshipSN11似乎已经准备好飞行,它的襟翼被解开并在通往德克萨斯州博卡奇卡的4号高速公路上进行测试。然而这家公司的CEO
外媒地球使者近距离拍摄土星的春天据外媒报道,春天不只发生在地球上,春天也发生在太阳系的一些邻近行星上。自太阳系诞生以来,土星经历了无数次春分,这一次的春分是在明暗交错中捕捉到的。这是地球ldquo使者rdquo第
科学家开发微型游泳机器人被切成两半后能自愈据外媒NewAtlas报道,我们最近听到了很多关于微型机器人的消息,有朝一日它们可以执行任务,比如从环境中捕捉污染物。科学家们现在已经制造出一批坚固的这种机器人,当被切成两半时,它
SLS热火测试足迹连远在太空的卫星也捕捉到了据外媒报道,当地时间3月18日,NASA试射了巨大的太空发射系统(SLS)火箭的核心级。该火箭旨在为该机构雄心勃勃的Artemis探月任务提供动力。地面拍摄的画面非常壮观,四个引擎
科学家在太平洋下发现新型岩石在海底火山爆发时产生据外媒报道,研究人员在太平洋下面发现了一种新的岩石,这种岩石是在异常炎热的大型火山爆发时形成的。包括利兹大学在内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在钻透太平洋海底后发现了这种此前未知的玄武岩形式。
研究称受季节和沙尘暴影响火星仍在失水据外媒BGR报道,现在的火星干燥多尘,很难想象它此前有水的场景。火星陨石坑ldquo伤痕累累rdquo的表面布满了裸露的岩石,其大气层十分稀薄,支持生命的机会很小。然而过去情况可能
国内科学家团队发布超大规模AI预训练模型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发布四个超大规模人工智能预训练模型,统称为ldquo悟道1。0rdquo,涵盖中文语言多模态认知蛋白质预测四个领域,是帮助国内企业机构开发人工智能应用的大型基
NASA正利用洞察号着陆器测量火星熔核的大小在研究地球以外的其他行星时,火星是被研究最多的。目前,有多个探测器和航天器在红色星球上运行。其中一个在地表的着陆器是美国宇航局的InSightLander(洞察号),InS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