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照常升起台词(太阳照常升起——姜文)《念奴娇》 云飞风起,莫非是,五柳捎来消息?一代人来,一代去,太阳照常升起。浪子佳人,侯王将相,去得全无迹。青山妩媚,只残留几台剧。 而今我辈狂歌,不要装乖,不要吹牛逼。敢驾闲云,捉野鹤,携武陵人吹笛。我恋春光,春光诱我,诱我尝仙色。风流如是,管它今夕何夕。 ——姜文 03年,姜文乘出租车回"宫"(劳动人民文化宫)里,下车后司机手一挥说"甭给了",姜文感觉不好意思,司机眼一抹搭"你不就是演姜文的那人嘛,甭给了",回过头很酷的开车走了。这句话对姜文启发很大:我是演姜文的那人,那我是谁啊? 事后接受采访时,主持人何东说"专业人士还真说不出这样的话来",姜文则称"表面上是口误,实际上是上帝托他给我捎个话"。 姜文接受《非常道》采访 就这样,姜文拿着上帝的口信踏上了找寻自己的路。一部传世之作也由此开始了萌芽:《太阳照常升起》。 早在2000年,遭到封杀后的姜文便已经意识到自己丢了某种东西,并借陆川之手在《寻枪》里疯狂地找寻了一番。当时陆川是北影导演系的研究生,刚毕业但无用武之地。而姜文虽已名满天下,但因一部惊世之作《鬼子来了》惨遭封杀,五年内只准演戏不能导戏。对于导演来说不能拍电影无疑是丢了自己的专属武器。于是两人一拍即合,开始了寻"枪"。 电影《寻枪》最后很成功,除了让二十几岁的陆川一举成名外,姜文也着实在电影里恣意放纵了一回。但毕竟是陆川的作品,姜文控制欲再强也没法完全表达自己的想法,实际上并没有很过瘾,也没有找到自己想要的。 毕竟他丢的不仅仅是枪,而是更重要的东西。 于是姜导决定亲自操刀,筹划一部新作。虽然五年内不允许导戏,但筹划剧本的资格还是有的。一纸书信把《鬼子来了》的编剧述平从北京招进"宫"里,两人越说越兴奋,剧本也很快完成了一稿。不过姜文很快便改了主意,主动放弃了那个剧本,因为他已经有了更好的想法。而想法的源头便是叶弥的《天鹅绒》。 叶弥是苏州才女,凭处女作《成长如脱》一举成名。在《天鹅绒》之前,姜文已经买下了叶弥的中篇小说《小女人》,因为对女主人公的一个心理细节无法理解而一直没有拍。这应该和当年焦雄屏拿着《色戒》的剧本找姜文被拒的情况类似,也是因为对女主人公的某个心理活动不理解而放弃拍摄。 从中既可以看到姜文的较真、认真。也透露出这位天才导演其实并不了解女人。至少并不假装了解女人。也难怪姜导的电影里女性视角很少,即便有也大多是j女或者极度叛逆的女人。 作家叶弥 姜文买完《小女人》后,叶弥身边的朋友便炸开了锅,用叶弥自己话说"我的女友们知道后,不夸我的小说写得好,反而一个劲地夸姜文这个人好。"毕竟能被天才导演看重的小说,无疑是对自己写作水平的肯定。而身边朋友们的一致称赞,也使叶弥对姜文多了几分钦佩之意。 所以当姜文决定买叶弥短篇《天鹅绒》时,叶弥对姜文工作室的徐顺利说"买什么?送给姜文。"姜文执意要送礼物,叶弥要了三个萝卜。说到萝卜我忽然想到了电影《太阳照常升起》里,在吉他声中一排女子边跳舞边和面,镜头划过一盆胡萝卜的场景。不过这里叶弥要的并不是胡萝卜而是红心大萝卜,不禁又增加了几许震撼…… 买下叶弥的《天鹅绒》后,很多精彩的构思有了会聚口,剧本也有了新的方向。变成了四段落的故事。第一段是"疯妈",第二段是姜文在贵州看到的一个故事,第三部分是天鹅绒,最后则是姜导的梦境。其中"疯妈"的故事是剧本创作中最困难的一段,单这一个故事就让述平和姜文两位天才冥思苦想了三个月。 姜文和述平 因为姜文永远不肯停留在好上面,他想要的是十倍好。以致于多年后,和姜导合作有四部作品之多的编剧述平说"这部电影他(姜文)是花了大力气,使了猛劲的"。姜文自己也坦言"如果说子弹是七成的话,那太阳就是十成"。 述平 参与创作的另一编剧过士行在回忆当初改稿的日子时仍然心有余悸。过士行加盟时,剧本已达到了很高的水准。用过士行的话说就是已经可以拿去拍了。 而姜文之所以找他来主要看重的是他的台词。过士行的代表作《寇老西儿》曾红极一时,而令观众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里面陈道明和葛优说的台词。 寇老西儿剧照 台词的精简、传神也正是姜文所要的,只不过一开始并没有表明来意,只是让其改。过士行回去后认真改了一稿便拿到剧组去朗读了。读完后姜文率先起立鼓掌,说"我鼓掌是给他的朗读鼓掌,念得太好了,基本上没怎么改。" 于是便开始了长达三个月的漫长改稿的日子,最终改了几稿连过士行自己都忘了,念了多少回也记不清了。就这样,一直改到剧组出发。 编剧过士行 那会儿王朔早已从美国疗养归来。王朔和姜文早在92年便相识,当时两人住的地仅相隔一条街,王朔经常跑去姜文那看电影。王朔的《动物凶猛》刚一出版便送了姜文一本,这也是姜导处女作《阳光灿烂的日子》改编的小说。 左二姜文,右一王朔 归来后的王朔面对日新月异的中国电影市场,内心难免失落。这曾经也是他想大展宏图扬名立万的地方,按照王朔和叶大鹰之前规划的宏伟蓝图,朔爷差点就成了中国电影市场的龙头老大。把控住整个中国电影市场的剧本输出。只不过在站着还是挣钱的问题上,王朔并没有处理好,站着的时候想挣钱,挣钱的时候又想到站着了。 王朔 很大程度上王朔算是姜文的先行者。两人所追求的基本相同,甚至犯的错都一样。王朔95年执导的电影《我是你爸爸》,也是未过审便拿到国际上参赛,虽然拿下了金豹奖,回国后便遭到了禁映。 五年后,姜文步其后尘,《鬼子来了》也是同样的命运,尽管这次拿下的是世界一流大奖: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 戛纳国际电影节 王朔到底也没有参与剧本的创作。王朔自己说"姜文述平老哥俩像一对给儿女办终身大事不怕麻烦的亲家,给他们挑拨离间是我的一大乐事。" 不过朔爷除了挑拨离间,还帮了姜文一件大事:找投资商。以姜文的地位融资并不是什么难事,但是姜文对投资商的要求也极其苛刻。不是光有钱就行,还要志同道合。在王朔的引荐下,太合影视的老大王伟来了。王伟给姜文发短信"哪儿见?",姜文回"宫里。"去的路上姜文发短信"凭栏静听潇潇雨",王伟开车回:"隔窗动观点点园。" 姜文、杨受成 05年底电影正式开机,剧组离京开赴云南,一路上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中途因为资金问题停顿了九个月,也由英皇出面鼎力相助,资金在拍摄大队到达嘉峪关的同一天顺利到位。 2006年12月1日,在拍完火车轨道上出生婴儿(姜文的大公子)的镜头后,长达一年半的拍摄全部杀青。不久便接到了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主席马可·穆勒通知电影入围主竞赛的消息,姜文的太阳终于再次升起。 电影《太阳照常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