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景之治(文景之治背后的那些细思极恐的事儿) 汉太宗、汉景帝励精图治,利国利民,开创了"文景之治"的盛世。这爷俩堪称千古一帝的好皇帝,但他们不是好老公,不是好爸爸,有的甚至不是好爷爷。今天,我就为您揭秘"文景之治"的细思极恐的"治家"事件。 一、千古仁君汉文帝,杀后灭子,君临天下! 为母尝药汉文帝 汉文帝真是个好皇帝,他废除诽谤妖言法,废除残酷的肉刑,而且还至善至孝。他是二十四孝之一,身为一国之君,母亲生病卧床不起,他打破了久病之下无孝子的惯例。整整三年,夜以继日地尽心竭力侍奉母亲,亲自为母亲品尝苦涩的中药。 然而就这样一个好皇帝,好儿子,却执意杀死了他生母薄太后唯一的弟弟薄昭。生病时的照顾所打造的孝顺人设,在这里轰然倒塌。当您知道为了帝位杀妻灭子的话,您就感觉这历史有多么残酷,太令人震惊了。 汉文帝与王后 而代王王后生四男,先代王未入立为帝而王后卒。及代王立为帝,而王后所生四男更病死。——《史记·外戚世家》 孝文在代时,前后有三男,及窦太后得幸,前后死,及三子更死,故孝景得立。——《史记·孝景本纪》 司马迁的《史记》在我国历史的地位非常高,可司马迁在记载汉文帝的嫡子时《外戚世家》和《孝景本纪》记载完全不同,却弄不清是三个还是四个。数量上拿不准,但记载上却是细思极恐,尤其是《外戚世家》的记载。 代王刘恒的王后,生了四个儿子,在代王还被立为皇帝就死了。等到代王被群臣拥立为帝,王后所生的四个儿子先后病死了。 猛一看,没什么问题。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在刘恒当上皇帝前,王后就去世了。刘恒当上皇帝后,王后生的儿子也陆续病死了。可是您细思一下,就感觉极恐! 陈平 王后之死为什么不是薨而是卒呢?这个"卒"字,让人感觉王后不是病死的而是非正常死亡。而且刘恒在被拥立前,恰恰发生了一场平诸吕之乱的事件。在这场事件中,周勃、陈平、灌婴、夏侯婴和刘邦的齐王系的孙子们将吕氏家族一网打尽,而且悉数被杀。周勃、陈平让平诸吕之乱的大功臣齐王系一族的皇帝梦落空,而拥立了无依无靠且无寸尺之功的代王刘恒。 刘恒不敢贸然前去,其母亲薄(王)太后派其弟薄昭投石问路。薄昭回到代国后,代王后就卒了。这可不是简单的升官(称帝)发财死老婆的问题哦。 司马迁没留下王后的姓氏,最大的概率的是她姓吕。刘邦死后,吕后为了打压、监控和拉拢刘氏诸王,实施了刘吕联姻的政策,就连刘邦的孙子辈朱虚侯刘章娶的夫人也都姓吕。老大齐王刘肥结婚太早,老二皇帝刘盈娶了外甥女,老三赵王刘如意被毒死。 吕后剧照 老五赵王(初为梁王)刘恢被王后吕氏逼死,吕氏将刘恢的爱妃毒死,刘恢自杀殉情。老六赵王(初为淮阳王)刘友讨厌吕后的包办婚姻,刘友采取冷战的反抗,吕氏的独守空房,吕氏妒忌刘友的爱妃,就诬告刘友叛乱,刘友被抓,然后活活饿死。 老七淮南王刘长是吕后养大的,老八燕王刘建病逝后,吕后杀了刘建的儿子,燕国就这样换人了。 代王后剧照 老四刘恒的,他的王后怎么可能不是吕氏呢?刘恒为了避免落得老五、老六、老八的下场,一定想方设法讨好自己的王后。刘恒有多怕王后,就有多恨王后,但为了避免吕后猜忌,王后告发,刘恒表现很爱很爱王后。他们所生的四个(也可能是三个)儿子,就是最大的证明。 功臣杀吕氏是为报仇,刘恒杀王后既是给功臣的投名状,也是发现之前对王后的不满。 功臣们说刘盈当时在世的四个儿子(后少帝刘弘、梁王刘太、淮阳王刘武、恒山王刘朝)不是汉惠帝的儿子,就逐一杀害。 刘恒答应功臣条件,杀妻继位,恒山王避刘恒的名讳改为常山王。群臣要求刘恒立太子,实际上这是群臣的逼宫。刘恒无功无势,到功臣控制的未央宫,他也只能让吕王后生的四个儿子一个个病死。 这个病死的"病"用得很含蓄,却细思极恐。到底是什么病,让王后这四个儿子都死了。这是传染病吗?那为什么其他人没事儿!最大的可能就是他们被病死真毒死的! 刘恒杀掉四个儿子,一是跟功臣利益上的交换;二是为窦太后的长子刘启成为太子扫平道路;三是刘恒杀了他们的生母,他们心中充满仇恨;四是杜绝吕氏血脉,确保江山稳定。 二、一代令主汉景帝,杀妃灭子绝孙,只为武帝! 汉景帝剧照 汉文帝是包办的婚姻,汉景帝何尝不是!汉文帝为了皇位能杀掉王后,汉景帝却不能杀他的皇后。汉景帝的皇后是她奶奶薄太后的外孙女,薄皇后得不到汉景帝的喜爱,更没有生出一男半女,基本处于独守空房的装填。汉景帝喜欢的是栗姬,栗姬为他生了三个儿子:刘荣、刘德、刘阏于。刘荣虽是庶长子,但享受着嫡长子的待遇,其原因就是薄皇后不育。可前153年刘荣被册封太子,3年后被降成王,又过了两年,自杀身亡。 (一)、我带您来看看,历史记载刘荣这个前太子是怎么死的!还有就是刘启曾经的爱妃栗姬是怎么死的? 四年,坐侵庙壖垣为宫,上徵荣。……中尉郅都责讯王,王恐,自杀。——《史记·五宗世家》 前148年,临江王刘荣因为违章建筑被追责。这违建是刘荣建设王宫把祖庙的墙都给扒了,京师卫戍区司令兼公安局局长郅都指责临江王,临江王吓得自杀了。 刘荣剧照 刘荣竟然犯下低级错误,为了建设皇宫,把祖庙的墙都给拆了,这绝不可能。李荣为什么从太子变成了临江王?也许大家都认为怪后来的汉武帝的母亲,是后宫争斗的结果。其实并非如此,要怪只能怪刘荣的母亲,齐国人栗姬。 司马迁的确在《史记》中记载,刘彻他妈王姬坑栗姬的事儿。王姬讨好地对栗姬说:好姐姐,您贵为太子,是未来的天子。眼下,这母仪天下的皇后大位空闲,不是您的是谁的!所谓夜长梦多,不如赶快争取皇后之位。一来能稳固太子之位,二来也能杜绝他人对后位的觊觎。这事儿,您我都不方便出面,但妹妹我认识典客,他位高权重,经常面圣,您这事儿就成了。姐姐当上了皇后,只要能关照妹妹,还有我家的胶东王就行。 胶东王刘彻的母亲说的很有道理,栗姬虽然讨厌她,但她说的很有道理,也愿意帮忙,也就表示衷心感谢。 典客就是大行,大行是大行令,大行令是在前144年更的名,在到汉武帝时改名为大鸿胪,也就是隋唐的礼部尚书。 第二天,那个"礼部尚书"真的就在朝堂上,提议选立皇后的大事,并强烈建议,让栗姬为后。其理由很简单,无论是子以母贵,还是母以子贵,为了名正言顺,这皇后非她莫属。景帝听了很生气,这是你这个管教育、管外交的管的吗?怒骂训斥一顿后,就将这人杀害。 没过几天,栗姬被打入冷宫,刘荣太子被废。不明真相的话,您会认为王姬真是栗姬的"猪一样的队友",其实王姬是"神一样的对手"。接着就是王姬升级为皇后,胶东王升级为太子。 栗姬的剧照 栗姬打入冷宫,太子被废,看起来都怪王姬,其实是栗姬太作。本来这皇后之位就是留给栗姬的,可栗姬没通过汉景帝的考验。四年前汉景帝立刘荣为太子,两三年前汉景帝病了,病得很厉害,他痛苦万分,几乎以请求的态度,说:我百年之后,您一定要善待我的爱妃和我的皇子们啊! 栗姬看到汉景帝都是快死之人了,想到馆陶公主不断给汉景帝送美女,而刘启则是喜新厌旧,不由怒火冲天,似乎现在都能立即报仇了。栗姬不仅严词拒绝,而且还大骂刘启花心,这是报应。 很快汉景帝的病就好了,这么重的病好的这么快,天知道景帝的"景"需不要加"彡"啊?栗姬很后悔,这时王姬说帮忙,结果她越帮越忙,最终让她摘了桃子。被打入冷宫的栗姬,很快就郁郁而终了,真的是气死的吗?想要杀栗姬人太多了。 三个女人一台戏 栗姬情商很低,刘荣因年长被立为太子后,馆陶公主表示要"秦晋之好", 栗姬看不上馆陶公主的女儿阿娇,也特别讨厌馆陶公主的pimp行为,坚决反对,直接拒绝。王姬是馆陶公主推荐过来的,馆陶公主以太子位为诱,要求给孩子定个娃娃亲,王姬欣然同意。从此馆陶公主在汉景帝面前说王姬好话,说栗姬坏话。 栗姬拒绝馆陶公主也可能是那一年,她的长子是立为太子了,可她的幼子临江王去薨逝了,还没有儿子,被收回了封地。刘荣被废后,就又把临江王的地盘给了刘荣。您说,刘荣被他母亲拖累,正处于被父亲讨厌的时候,他可能搞违建吗?通过搞违建发现对皇帝的不满吗?他真不敢,刘荣是个老实人,要不然他怎么会自杀呢? 郅都 他毕竟还是一个王爷,怎么可能因为中尉郅都的责骂就吓得要自杀了呢!刘荣再不济他也是天潢贵胄,苍鹰中尉招惹同僚甚至丞相可以,他怎么敢招惹王爷呢?临江王万一翻身,他岂不是要死不无葬身之地。就是不翻身,他也不会有好的下场啊。 细思极恐啊,刘荣是老实,但也没老实让一个"芝麻官"给吓死,而是刘荣秉承皇命,以景帝的名义逼死刘荣的。不是郅都杀王,而是景帝杀子。 (二)细思极恐,景帝太有杀孙的嫌疑了。 荣最长,死无後,国除,地入于汉,为南郡。——《史记·卷五十九 五宗世家第二十九》 刘荣是年纪最大的皇子,但他死后,没有后代,临江王的地盘,又划入了南郡。 年龄最大的皇子,竟然绝后?您觉得可能吗?那我们就来推算一下刘荣的年纪,刘荣是老大,他的三弟出生于前170年,也就说临江王刘阏于在前153年刘荣被册立太子,都17岁了。就兄弟三人各长一岁,那刘荣也都有19岁。刘荣是前148年去世的,那他也就有24岁了。在西汉女生15岁都结婚,刘荣都24岁了,怎么可能无后呢?刘荣的年龄和刘彻的老妈王娡年龄差不多,刘荣不会缺妻妾的,自然也就不会绝后的。 小皇子的危机 最大的孩子,却没有后代,他的后代哪里去了,最大的可能就是像汉文帝一样他的四个嫡子被杀了。郅都逼死临江王,窦太后很生气,要他偿命。汉景帝假装把他免职,实际让他守卫边疆区了。匈奴人听到郅都来了,以前经常深入内地骚扰的匈奴兵,赶紧撤回。匈奴人只能做个郅都的小木人,射箭发泄,可因为畏惧,还总射不中。 窦太后听说郅都,没有惩罚还被重用,就质问汉景帝。汉景帝说郅都是忠臣,窦太后大怒"临江王刘荣难道就不是忠臣?为什么会死在他的手里?"在窦太后的努力下,郅都被杀,匈奴人又南边疆了。汉景帝在这种情况还说郅都是忠臣,可见他杀刘荣以及刘荣儿子的残忍和无情。 最是无情帝王家,从汉太宗到汉世宗,嫡(庶)长子都是被父亲逼杀甚至所杀的,刘彻何尝不是逼子逼孙自杀呢?这两件细思极恐的历史事件,大家又是怎么看的呢?还请评论区里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