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小福再出击(七小福重聚)一个电影节活动, 香港"七小福"重聚。 可能很多年轻的朋友已经不太知道七小福, 除了洪金宝、成龙、元彪这样家喻户晓的大明星都是出自"七小福", 香港电影尤其是香港动作电影的天下应该算是"七小福"打下来的。 在那个"血雨腥风"的江湖世界, "七小福"的故事充满了传奇—— 拜师、学艺、生死契约? 共同进退还是互掐互毁? 兄弟情深还是兄弟阋墙? 这个加起来四五百岁的老牌组合, 依然在用故事为娱乐圈添砖。 说起"七小福"就不得不提于占元, 曾经的京戏名伶, 可惜时代不给力, 混得有点差, 好在于占元比较有经济头脑, 自个唱戏混不出名堂了, 就收徒弟赚钱吧, 于是创建了中国戏剧研究学院, 名字确实比较唬人, 其实就是梨园,跑江湖卖唱的, 于占元就是班主。 那什么孩子会被送进来, 一是顽皮好动,到处惹是生非,家里管不动的; 二是学习不好,估计也没什么读书天分的; 三是父母喜欢京剧,想让孩子来满足自己愿望的。 虽然打着现代化的名号, 但其实很多还是依了旧时梨园的规矩—— 任凭管教,打死无怨。 于占元最早收的徒弟叫吴明才, 入门没多久就离开了, 跟着胡金铨做了几部电影, 本以为一脚踏进了电影院, 实际上却是镜花水月, 据说后来成了最早一批闯荡内地的香港电影人之一。 后来又收了一个姓傅的学生, 据说是没练几天就受不了走了。 再来就是洪金宝了, 洪金宝成了名正言顺的大师兄。 或者是因为自己名字中有个"元"字, 于占元给每个入学的学员都以"元"为名, 洪金宝改名为"元龙", 当时还叫陈港生的成龙改名"元楼", 还有, 元彪, 元奎, 元华, 元武, 元泰, 元秋,唯一的女学员。 元庆,也就是后来的袁和平。 元德, 元俊, 元彬, 元振, 元宝。 一共是十四个学员。 "想吃蹦虾仁,须下苦功夫" 这是于占元常常念叨在嘴边的口头禅, 学习的辛苦由此可见。 拉筋、劈腿、翻跟斗, 脚上功夫、打斗方式、特技动作, 样样都要学, 样样都要精, 每天要练十九个小时向上, 除此之外还要清洁打扫干苦力。 这就是孩子们的学习生活。 据说, 这些学生中被打最多的是元楼,也就是成龙。 成龙入学后, 他老爸来看他, 给老师于占元送了点礼, 还向于占元提出要成龙拜干爹的请求,、 没想到于占元就答应了, 成龙成了于占元的"契仔", 师兄弟们都喊成龙"干殿下"。 如果你以为拜了干爹就能得到优待, 那你就错了。 于占元说: 你是我干儿子,不能让人家说我偏心。 于是, 师兄弟里谁犯错要挨打,成龙得陪着, 有他参与的,那就加倍受罚。 坑爹的干儿子啊。 不过也许正是打得多了, 教导的严厉了, 成龙成了这些学生里最红的。 关于成龙的作品就不用多说了, 从国内到国际, 成龙的影响力确实是一拳一脚打出来的, 即便是有一个涉嫌毒品的儿子和见不得光的私生女, 成龙对中国电影的贡献无人能否定。 而洪金宝这个顶替上位的大师兄, 确实成了名符其实的大哥。 在成龙等师弟的眼中, 洪金宝就是天生的领袖、霸道之王。 别看洪金宝小时候一脸的清秀漂亮, 其实却小小年纪就有着不一般的掌控欲, 俨然一副大哥大的模样。 香港影坛有很多大哥, 在陈可辛眼中,曾志伟是大哥, 在很多人眼中,成龙是大哥, 但对于曾志伟和成龙来说, 洪金宝才是大哥。 说起这个曾经清秀漂亮的大师兄, 怎么成了现在"最灵活的胖子", 这也是一则令人啼笑皆非的过往—— 洪金宝在一次训练中跌断脚踝住院, 家里就寄去了好多好多好吃的, 要给洪金宝好好养养伤, 就这么吃啊吃啊, 加上受伤不能运动, 结果可想而知—— 洪金宝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胖子, 直到现在。 本来是青衣设定的洪金宝胖成了这样还能演吗? 于占元只好安排他一些跑龙套的活了, 洪金宝当然不愿意了, 想着7年的合约也到期了, 所幸就离开了学校, 开始了他的电影生涯。 洪金宝《飞龙猛将》剧照。 洪金宝《杂家小子》剧照。 洪金宝《叶问2宗师传奇》剧照。 再说回, 一直不温不火的戏剧学院, 终于等来了第一次对外演出的机会, 于占元很激动地发表了讲话, 表示要挑选七个最优秀的学生参与此次对外演出。 于占元宣布名单: 洪金宝、成龙、元泰、元华、元武、元奎、元彪, 这七个确实最棒的, 起码这里面有五个具有国际性的知名度。 著名的"七小福"就是从这里诞生的, 下面来一一说道说道—— 元彪 元彪进校的时候就是个乖巧可爱的孩子, 而且在翻跟斗上非常有天赋, 大家都称他"跟斗王", 于占元非常喜爱他。 也正因为这样的乖巧优秀, 一度引起了洪金宝和成龙的嫉妒, 小孩子间还闹过点小矛盾。 不过, 长大出来演电影后, 元彪和成龙、洪金宝的关系应该是最好的, 被称为香港喜剧动作片的铁三角。 成龙和元彪打群架,看一次笑一次。 电影《A计划》剧照。 电影《败家子》剧照。 电影《画中仙》剧照。 前年, 元彪的女儿出嫁, 洪金宝、成龙等均到场祝贺, 已经六十加的元彪淡出娱乐圈, 尽享天伦。 元华 元华是以李小龙的替身出道的, 后来在很多成龙、洪金宝主演的电影中扮演搞笑的反派角色。 电影《东方秃鹰》剧照。 电影《飞龙猛将》剧照。 在成龙、洪金宝等师兄弟风生水起的时候, 元华一直居于不温不火的反派位置上, 倒是拳脚功夫愈发精湛、演技愈发纯熟, 终于, 在周星驰的电影《功夫》里, 元华一举获得香港金像奖最佳男配角。 要知道, 即便是成龙也没有拿到过香港金像奖, 有人说, 那是香港金像奖欠那些动作片演员的, 元华率先获得认可。 元奎 和其他师兄弟不同, 元奎从小就是个不多话的孩子, 为人低调,较少亮相, 少讲话多做事, 埋头苦干的实干派。 作为演员, 元奎唯一令人印象深刻的可能就是《方世玉2》中那句"安全第一"了,。 元奎这样的性格终究是不适合当演员的, 于是, 元奎当了武术指导,当了导演。 成龙的《龙少爷》, 洪金宝的《皇家师姐》, 李连杰的《新少林五祖》《中南海保镖》, 刘德华的《九二神雕之痴心情长剑》, 等等, 都是元奎导演加武指的。 电影《九二神雕之痴心情长剑》剧照。 元武 关于元武的资料少得可怜, 有人说, 他叫周元武, 也有人说, 他叫周元俊。 这位在八十年代初就销声匿迹了。 元泰同样。 事实上, "七小福"从来不是只有七个人, 上面提到的于占元的14位学生都是"七小福"的一员。 .元秋. 元秋是"七小福"里唯一的女学生, 17岁开始踏入电影圈, 和元华一样是替身出道的。 大家最熟悉的元秋应该就是电影《功夫》里的包租婆了。 .元庆. 元庆是谁可能都没有人知道了, 但袁和平, 鼎鼎有名的武术指导, 元庆其实就是袁和平。 袁和平的父亲袁小田是香港电影史上第一位武术指导, 袁和平师从于占元也是延续家风。 什么也不用说, 看看他的获奖记录就知道这个人有多厉害了。 电影《卧虎藏龙》剧照。 .元德. 论长相, 元德是"七小福"里最上镜的, 早年也主演过邵氏的一些电影, 但反响都平平, 甚至后来都只能接到一些垃圾角色了。 直到, 元德改做武术指导, 倒是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元德是彻底死了当明星的心, 专心从事幕后工作了。 .元彬. 因为父母喜欢戏剧送孩子来学戏, 元彬就是这个类型。 在一众师兄弟中, 元彬算是比较不起眼的, 即便是进入电影圈, 跟在成龙、洪金宝的后面, 元彬依然不引人注目, 反倒后来投在了另一著名武术指导程小东的门下, 做了《东方不败》等大电影的经典动作场面, 更得到了徐克的赏识, 前年徐克的《智取威虎山》就是元彬做的武指, 更获得了第52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动作设计提名。 剩下的, 元宝和元振一直默默无闻, 元俊则和元泰、元武一样早早销声匿迹了。 一共14个人的"七小福"走过了近半个世纪, 他们就像一则传说一直流传在电影圈, 他们见证了香港电影的起起伏伏。 在蜚声国际和销声匿迹的转换中, 他们的有太多故事, 等待着忠实听众慢慢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