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学习化学课改教材所感


  课改的推行和实施是教育必经之路,应坚持不懈,与时俱进。通过对化学课改教材的使用,使我深深感到:
  一、教材更具灵活性、科学性和适应社会发展性
  1、贴近生活,化学课程资源灵活多样。教材多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并获取有关知识和经验,优化化学课程资源,寻找新的视角和切入点,最终上升为理论,再从理论回到生活,加深学生对"科学—技术——社会"观念的理解。如探究燃烧条件,灭火的方法并解释"鬼火"等自然现象、农村沼气使用前景、常见化学纤维的简单区分等。做到了理论与实际联系,扩大学生视野,又强化了人与自然环境共生共荣的意识。
  2、以人为本、以社会为中心的设计,改变课程内容过于偏重学科知识的倾向,改变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模式,促使主动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教材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删除"繁、难、偏、旧"回归基础,提供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2)突出化学与生活、社会和技术等的密切联系。如"空气污染及防治"、"水资源保护"、"合成材料"等体现以社会为中心的理念;③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提倡多渠道获取知识、协作学习,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人类面临人口、环境、能源资源、健康等的挑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多学科协同努力。教材中设计了跨学科的学习课题,学生在已有各科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的认识就尽可能全面。如二氧化碳与光合作用;溶液与生命运动;土壤的简单分析;赤潮和水华现象;溶液导电与金属导电。这些课题的学习,学生体会到化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多角度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决策能力、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二、学生的学更具开放性、主动性、合作性
  1、学生学习方式改变。教育改革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参与教和学的全过程。培养全新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在关注知识与技能时,注重过程体验,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情感,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如在"自然界中的水"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根据水资源缺乏,可为学生设计自主学习课题:(1)调查当地水污染的主要因素;(2)以"节约每一滴水"为题写一篇感想。教师及时指导鼓励,为学生提供平台和条件。学生学会了自主、合作的学习方法,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之成为真正主人。
  2、获取知识途径多样化。在建构了网络环境使学生开放性学习、主动学习、发现学习、协作学习和探索性学习的新型教学模式下,教师是培养创新人格的协作者和参与者。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是知识的源泉,教材多处设置生活情景,让学生去体味、感悟。从丰富多彩的探究活动中去总结、提炼、归纳、对比得出结论,使之感受的探究活动中。
  3、学生学得更有意义。教材内容贴近生活、贴近现实,所学知识更能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教材列举了很多来自生活的、自然的、社会的具体问题,使之感到生活的危机、自然的灾难、社会的压力亟待解决。唤醒了社会责任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三、教师作用和地位的变化
  新课程实施关键在于教师素质能否适应要求,加深新课程理解,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是教师的首要任务。
  1、教师的角色改变。传授者转为促进者,管理者转为引导者,居高临下转向平等对待。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学习方式改变,促使教师从知识的权威到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从知识的传递者到学生学习的促进、组织和指导者。还应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帮助形成良好的习惯和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其学习动机和兴趣,提供各种方便,建立活跃的、支持性的、具人文性的课堂气氛。
  2、教师的工作方式变革。教师间更加紧密地合作,要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要学会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新课程的综合性特征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需教师与更多的人在更大空间,用更平等的方式工作,必须学会与各科教师合作。在探究性学习中,课题往往涉及到物理、地理、数学等多科知识,须几科教师同时参与指导。教师间,与实验员、图书馆员等之间的合作直接影响课题研究的质量。新课程呼唤综合型教师,教化学的不研究在物理、数学、生物等中的应用,靠单一的知识结构,远不能适应新课程的需要。
  3、教师的技能要增多增强。新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弹性加大,教师应据教学需要,采用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决定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因此教师要具备一定的课程整合能力、设计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会结合的能力、广泛利用课程资源、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的能力等。学生喜欢从生活中的场景、情境入手选择内容,教师要创造各种情境,制各类课件,使学生获得更丰富的体验。
  4、新的学习方式带来挑战。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课程改革对教学方式提出新的要求,学生要进行有效探究,就要求作为"参与者与指导者"的教师首先是探究者。探究学习是从学科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探究课题,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强调"活动"、"操作"、"实践"、"考察"、"调查"等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在这样的学习中,教师的职责是引导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如接受、探索、模仿、体验等,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而有个性。化学许多内容本身就是由现实生活问题引出,让学生边学边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设想,引导学生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把所学知识向课外拓展,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课堂和学校,利用各种资源在社会大环境学习和探索,帮助学生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教师是关键。
网站目录投稿:问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