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木沐的第90篇原创文章 打开手机,我现在至少在20几个微信群中,有亲子群,工作群,同学群,闺蜜群,写作群,团购群,学习群,兴趣群,专业群...... 微信普及的今天,每个人都被这些群包围着,有的是主动申请加入的,有的则是被动拉进去的,某种程度上这确实反映了一个人的社交半径和人际网络。 然而加入的群越多,越发现群制造的信息越容易垃圾和泛滥,我们迷失其中又不胜其扰,结果是越来越少打开,甚至选择直接删除和退出。 加入群组,理论上加强社交网络,实际中破坏社交质量和感受,蒙蔽了我们的双眼,冲击了我们的生活。 01:
目的模糊的入群, 让你迷茫 曾经因为参加一个跟创新有关的讲座,讲座一结束,主办方就将参加者立刻组建成群。 虽然和其他参会者并不认识,但是我觉得加入这个群,可以进行交流和分享,没啥坏处,就欣然接受。 但是后来发现我这个入群的目的就是一句正确的废话。 因为微信群本来就具备媒体最基本的功能,可以分享和发布信息,包括链接,图片,内容以及小道消息。 所以"交流和分享"是任何一个微信群都可以对外宣称的能够给你带来的好处。而我给自己加入讲座群设定这样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目的,严重缺乏目标感和针对性。 这个讲座群里的人来自各行各业,差异性极大,所以在大家提出一些话题时,我总会觉得和自己无关,既插不上嘴,也没有共鸣。 几周之后,我渐渐对讲座群失去了兴趣,感觉自己是个局外人,完全没有带入感,即便偶尔浏览时看到100多条未读信息的提示,我也无动于衷,索性不再打开。 你肯定也加入过这样的群,结局肯定也和我一样,抱着巨大的热情加入,然后带着深深的失落默默离开。 下一次再入群的时候,如果能让自己有个相对明确的目的,然后带着这个目的参与甚至运营微信群,也许我们的收获就会不一样。 02:
活跃的人就那几个, 你却是万年龟 在有些群,比如同学群中,一开始建群时,将遍布在天南海北的同学聚集一处,大家异常兴奋,似乎重拾了上学时的亲切和熟悉。 当怀旧和回忆说完,回归现实轨道,群里就剩下几个似乎终日有时间有心情的人灌水,扯皮,其余时间群里则弥漫着一种静默。 他们有时扔进去几张上学时青涩的照片,有时发几张饭局的同学合影,有时又发个热点新闻的链接,搅动一下寂静的群,获得三两个人的回应后,群又恢复了往日的安宁。 作为一直沉底的万年龟,你慢慢也失去了对群最初的新鲜感。你和其他同学的交集并没多少,不再发言,也不再起哄。 你觉得这个群现在更像是一种精神上的象征,你越来越少打开了,只是偶尔进来看看而已。 从小学到初中,高中乃至大学,研究生,研修班等等所有经历的学生时代的班级,在这个四通八达的网络时代,你都会被轻而易举地挖出来拉进群,不管你是在美国还是在乡下。 当年暗恋的故事,心仪的姑娘,逃课的午后,肆意的复习......在最初建群时,被好事的同学诡异地拆穿和疯狂地回忆后,化作更为久远的回味和幻想的泡沫,无力再撑起群的下一个激情。 我们不再每天打开同学群,但还会偶尔驻足留恋,为的只是想提醒自己,在那一段只属于自己的青葱岁月,我们也曾经年轻,曾经张扬,曾经疯狂,曾经爱过。 03:
充斥广告的群, 退还是不退? 更有那样一些群,你被拉进去是因为某次活动或者购买某项产品。说是为了方便大家交流,其实是群主为更好地推销产品。 我就曾经因为团购儿童绘本加入了一个群,以为可以得到更多育儿知识。结果每天都会收到新的团购信息,一开始觉得也还OK,因为可以提醒自己适时购买。 但是渐渐觉得信息量和广告太多,却很少有育儿讲座,于是我就不愿意再打开看了。 我也想过退群,但是又觉得没准儿什么时候还会看到一些能用得上的团购信息,担心错过,所以最终没删除这个群。 还有一些群,你是不是时常收到拉选票,求点击,滴滴优惠券这样的链接? 一开始你还挺热心,提供点赞等一条龙服务。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扔这样的链接进群,你无比心烦,不再理睬,心里嘟哝着:"老子又不欠你们的,玩去!" 然后你果断屏蔽群,设成静音,不再打开,但是却仍然保留这样的群在联系人清单里。 和我自己没有删除团购群的理由一样,就怕错过什么,老想着:"万一,万一呢!" 正因为这样的"万一",让我们的群越来越多,成为微信的一个囊肿却不忍切除,让自己在海量信息前举足无措,患得患失。 04:
舍不得离开, 因为无法割舍的那一点梦想 我曾经参加过一些写作群或者学习群,在开课期间,交作业,上课,讲评都在群里,群友也经常提问和交流互动,社群出于活跃度最高的阶段。 然而随着课程结束,这样的群都会归于安静,曾经的"班级"也好像凭空消失,我们突然感觉有点无所是从,有一种找不到了组织的感觉。 个别好学认真的同学一如既往地把自己的新作发到群里,却无人喝彩;拿到原创的同学在群里的激动也只能引起几个人的祝贺。 大家在群里热情消减,意兴阑珊,甚至有人在群里问:"当初建群的时候,老师不是说会一直和我们互动吗?",这样的质问得到的是另一个人冷冷的回复:"人家现在是大咖,忙着挣钱呢!" 课程结束半年,原本以为如此"破败凋零"的群,不久就会人去楼空,各自离开,结果让我无法理解的是,群里400多名成员居然没一个退出的。 我曾经问过一个群里上课期间没完整听完课,至今一篇文章没写的学友,还留在群里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 他给我一个"哭+笑"的苦笑表情包,说: "当时花了那么多钱买的这个课,进的这个群,怎么能说退就退呢,说不定以后还有用!" 我才意识到原来每个人在买课的时候心中就种下了一个梦想,期望通过学这门课,就可以拿到实现逆袭或通往自由之路的钥匙。 仿佛上了这个课,进了这个群,一切都可能在未来优雅而完美的发生。 虽然明知道这本质就是一项用钱买来的高级的心理安慰,但是我们愿意将这个美梦一直做下去,而且不希望被别人叫醒。 05:
微信群的"断,舍,离" 你总会遇到上面这些越来越少打开,但最终没有删除微信群的情况,而或许你正在为群里每天收到的垃圾信息而恼火,为该如何处理这些群而焦头烂额。 在社交媒体发达的今天,无论如何我们也不可能拒绝参与或是迅速离开微信社群。 其实这和我们家里有一样东西虽然没用,但是我们一直舍不得丢弃一样,反映的是我们对未来的担忧和极度匮乏的心理。 有人说:舍不得扔东西是一种心理疾病,那我们不退微信群是不是也是一种病啊? 虽然不至于此,但是能够客观理性,利用"断舍离"的原则对待微信群,的确可以帮助我们简化生活和净化心灵。 也许下面的建议可以给你启发: 有些群,在建立之初天然就带有临时性的基因,所以在使命完成,目的达到时,就可以降低对该群的关注度,比如设为静音,只是定期查看而已 有些群,如果你想以此结识同道和拓展人脉,那就在群活跃度高的时候,有意识主动添加对方,以便后续交流和互动。群一旦失去继续发展的动力,也不用为此纠结,因为你已经结识到了想要认识的人 有些阶段性项目重要的群,可以进行置顶,以防错过重要内容,一旦项目结束,即取消置顶 有些没价值的群,直接删除和退群,不用迟疑 有些就当作精神寄托留在那里,有空去坐坐 成也社群,败也社群。 善于并合理利用微信群,主动管理而非被动奴役,你仍然可以洒脱享受物理上和思想上的独立空间,获得心灵的自由。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