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一机集团大师工作室引领人才强企


  站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风口上,进入新时代的中国企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靠人才和创新去赢得先机。
  中国兵器工业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机集团)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始终把科技和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来抓,以大师工作室为平台,通过加快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队伍,大力提升企业制造能力水平,为推动行业技术创新、实现企业科学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引才育才用才并举畅通人才成长的渠道与机制
  一机集团坚持引才、育才、用才并举,吸纳了一批高技能人才,培训了一大批在职人才,激活了创新动力,为企业发展铸就了超强的核心竞争力。
  这是触及骨髓的深刻调整:
  为大幅提升技能人才队伍能力素质水平,一机集团大力加强员工职业技能培训,形成了技能人才梯次格局,建立了由初中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兵器技能带头人、兵器首席技师构成的技能等级晋升序列,搭建起了技能人才成长阶梯,通过广泛运用职业技能鉴定、创新成果评定、技能大赛选拔等方式,使技能人才及时晋升职业资格,充分调动技能人才学知识练技术、勇攀技能高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大力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赛和培训。围绕生产经营,在公司层面开展了数控车工、数控加工中心、工具钳工、焊接机器人、数控编程、履带车辆驾驶员、造型工七个工种的岗位练兵技术比赛;开展了"3D打印"岗位练兵技术比赛。全年各层次的培训、练兵、比赛参与职工超过20 000人次。同时,技师、高级技师培训考试工作进展顺利,去年新增技师、高级技师132人,有效提高了技能人才的素质和能力。
  这是另辟蹊径的观念革新:
  一機集团通过实施"国家千人计划""自治区草原英才""包头市鹿城英才计划"三大人才工程,凸现了一大批核心技术人才。近年来,一机集团新增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人、全国技术能手2人、中央企业技术能手3人、中央企业青年岗位能手3人;新增1支自治区"草原英才"创新团队、1人被评为"草原英才"专家,新入选"包头工匠"8人、包头市"鹿城英才"专家23人;打造了4座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3个自治区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新增2个包头市大师工作室,大师工作室数量继续稳居兵器集团和自治区首位。
  这是高亢激昂的出征号令: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一机集团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坚定不移地走人才强企之路,"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科学规划,重点突破,整体推进,以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以技师和高级技师为重点,组建起多支门类齐全、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用新知识、新技能推动公司改革创新,不断开创人尽其才、技术强企的新局面。
  有底气——不做"学霸"靠技能也能改变人生
  坦克车体近千条焊缝,他牙咬焊帽,单手完成;超薄钢板焊枪绣花,14公里繁难焊缝无一处漏点……他便是被誉为"独手焊侠"的大国工匠、全国技术能手、中国兵器工业集团首席技师、一机集团首席焊接技师卢仁峰。他在实践中累积的多项创新成果得到了理论固化并逐步推广应用:"金属材料与焊接材料的选用匹配法""特种车辆焊接变形控制""带水带压焊接技术""HT火花塞异种钢焊接技术"等多项成果获得国家专利,熔化极氩弧焊接技术被应用到"神舟七号"推力系统。
  2011年,卢仁峰拥有了一个以他名字命名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一双手,稳、准、巧,只要拿起锉刀,一丝不抖、干净利落;一双眼,明、锐、灵,只要盯准目标,结构图便浮现脑海——他,就是被评为兵器工业集团公司首届"兵器大工匠"的一机集团钳工张学海。钳工是机械行业中最基础的工种,张学海已经把这项基础发挥到了极致:他仅凭一双眼睛、一把锉刀,平面加工就能精确到0.002毫米(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四十五分之一)。张学海编写了20余万字的《技能人员岗位工作标准汇编》《技能人员岗位培训大纲》《技能人员岗位说明书》等多项重要的企业标准及适合企业职工培训的《钳工》教材。
  2013年,"张学海创新工作室"被评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党的"十九大"代表、"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兵器集团关键技能带头人……这些头衔和荣誉在赵晶参加工作的15年里不断地"砸"在了她这个"80后"的头上。赵晶,一机集团数控车工,年纪轻轻就获得多项荣誉,是个不折不扣的"双料"技能人才,经她研究设计突破的生产窄口70余项,累计为公司节约资金300余万元。
  2017年,"赵晶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的牌子挂在了她工作了15年的车间里。
  接地气——科技成果推而广之垂直领域遍地开花
  以"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研究的技术攻关课题为依托,尝试运用新技术、新方式解决生产制造与技术创新中亟待破解的问题,为制造与科技融合提供了新鲜样本。
  随着"机器换人"自动化进程的发展,卢仁峰带领他的团队把工作重心放在提升车体自动化焊接方面。"卢仁峰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在生产一线建立了柔性化自动焊接单元,作为工作室的自动化焊接培训站,利用焊接机器人手臂与变位机的多轴联动技术,目前已实现门窗口盖类产品自动化焊接,逐步解决手工焊接操作劳动强度大和焊接质量不稳定的问题。其中某履带军品大部件自动化焊接率由20.8%提高到40%,某车体小部件自动化焊接率由10%提高到55%;轮式车体自动化焊接率由58.3%提高到90%。
  最近,卢仁峰技能大师工作室正针对各类新型有色金属材料、高强度装甲新材料,开展焊接性能试验、焊接工艺参数评定、焊接特殊过程确认、焊接共建性能检测的工作,为一机集团车体焊接工艺创新及技术攻关提供技术支持,提升焊接整体工艺技术水平。
  拓宽创新的视野,才能看清科技发展的关键。瞄准重点领域,则牵一发而动全身;抓住关键环节,则落一子而满盘活。
  面对安防车、坦克大赛参赛车、阅兵车辆等科研车型集中,外观质量要求高、技术精度要求严、生产进度要求急的严峻生产形势,张学海技能大师工作室主动承担起自动装填及动力辅助系统核心零部件科研试制任务,利用三维柔性夹紧平台等设备和工具,定方案、找方法、做工装,先后完成了8个车型39项新产品的科研试制任务,有力保障了公司科研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最大限度减少了科研试制费用投入,节约资金1 200多万元。
  今年,张学海技能大师工作室针对一线生产凸显出的难题进行立项,对小孔径斜孔加工应用技术进行专项研究,总结了"小孔径斜孔操作法",可对各种类型的斜孔进行加工,并针对批量较大的零件制造了简易钻模,现已在全公司范围内推广使用。张学海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共完成攻关项目43项,解决生产现场技术问题147个,自制各项零部件专用、通用夹具、模具50余套,完成了17个军品型号的重点零部件的加工及试制,完成了新型轮式战车部分零件的工序试制及部件装配工艺流程优化。
  在一线的实际操作中,提质增效与技术创新藩篱交织,新材料应用与工艺优化烦恼叠加,当越来越多的深层次矛盾浮出水面,就更加呼唤"技能大师"的力量。
  为在生产中推广应用前沿数控技术,赵晶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提出了"数控程序模块在生产实际中应用"的研究项目。该课题主要针对各种基数大、规格多、工序繁、效率低、废品率高的零件加工,采用编制宏程序的方法,将不同的规格数据作为程序变量,建立数控程序模块,实现在一个程序下调整变量数据加工不同规格零件的目的,实现了数控程序模块与实际生产的无缝对接。零件的加工质量得到了有效改善,其平均废品率降低30%,单件加工时间由改善前的65分钟缩减为5分钟,加工效率提高10倍以上,班产量由从前的30件提高为80件,刀具费用节省30%,原材料费用节省5%,全年可节约47万余元。
  赵晶和她的团队正在对某核电产品进行先期的试制加工,对重点零部件加工工艺进行试制攻关。核电产品是一机集团四分公司的核心民品,它形状复杂,产品加工要求具有较高的精度和表面粗糙度,且要具有较长的一次性寿命。而这类产品所采用的不锈钢材质是以前很少加工的,工作室成员正在集中对不锈钢材质进行试切削,力求在正式生产产品之前准确地掌握最优的刀具选用和加工参数等,为产品批量生产打下基础。
  有人气——让更多年轻人愿意学技能、喜欢钻研技能
  技能大师工作室服务一线生产的作用日益凸显,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青年职工愿意学技能、喜欢钻研技能、坚持提高技能水平,逐步形成了技能人才培训、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公司工匠文化氛围,使一机集团技能人才队伍规模日益壮大,工匠精神渐入人心。
  "大家都可以做工匠,都可以自学成才"。
  卢仁峰技能大师工作室以一机集团人才培育机制为依托,以三分公司军品生产线为平台,根据劳模创新工作室的管理办法,定期举办一定规模的培训班,传授技艺、培养人才,每年选拔5名以上青工进行重点培养。传绝技、带高徒,为企业及社会培养高级技能人才。大师工作室成员付阿什楞获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焊工组第14名,成员王志勇获自治区焊工大赛第1名,成员龚彦群、王鑫在全国首届机器人焊接大赛中,分获第1名和第7名。
  为使广大青年焊工技术水平得到质的提高,卢仁峰技能大师工作室成员在一机集团范围内举办了技术讲座7期共14个班;举办大师讲坛一期,推广大师及专家的先进操作法;累计对224名申报技术能手、技师、高级技师的人员进行了培训。工作室承接了一机集团原有"劳模创新工作室""青年导师工作分站"、焊接培训学校、焊接实验室和新产品培育基地等机构的职能,以技能人才培养、工艺创新及技术攻关和新产品培育为主要工作目标,充分发挥国家级技能大师卢仁峰的示范引领作用,为公司的人才培养、技术发展和能力提升等工作提供了保障。
  "一个人的能力再大,也做不了多少,技艺的传承需要学习、积累、再传授的过程"。
  作为身怀绝技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张学海深知先进技术只有被更多的职工掌握,才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他以"张学海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为平台,把生产设备搬进了教室,实行实景教学、现场教学,开创了兵器行业技能工人实操培训新模式;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优势,在生产一线选拔具有培养条件的技能人员,通过"传、帮、带"和"学、练、赛"的培训模式,积极推进公司技能人才的培养,着重培養公司急需的"一专多能"的钳工、焊工、数控操作工,为公司各条生产线输送高技能人才。
  目前,张学海技能大师工作室已经为一机集团培养出近百名技师、高级技师,很多人已经成为各级技能带头人和技术骨干,并在很多技能比赛中获得大奖。工作室先后培养出了1名全国技术能手、两名政府特殊津贴奖获得者、7名内蒙古自治区技术能手、5名内蒙古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3名包头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3名包头市鹿城英才、1名包头市工匠、1名包头市劳动模范等一大批杰出青年和高技能人才,并带动掀起了一大批"80后""90后"青工学技术的热潮。
  "点菜式培训,保证学到的技能能用、会用、管用" 。
  着眼未来,赵晶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以理论培训与技能训练、技术攻关与创新引领相结合的"双结合"工作模式,真正发挥劳模和工匠人才作用,"孵化"更多高技能人才。工作室利用每周六晚下班时间开展数控车在线加工软件、加工中心在线加工软件培训,3D打印、工具钳工等课程培训,为一机集团发展智能制造打下了坚实基础。此外,他们还开展了"点菜式"培训,采取一线调研的方式,由一线职工自己提出技能培训需求,工作室组织相应工种的专家成员进行针对性授课,通过有的放矢的培训,保证学到的技能能用、会用、管用。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产业链和价值链的源头,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基,大师工作室则是技能人才的"孵化器"。
  事实证明,技能大师工作室源于一线,并且在一次次突破禁区、打破桎梏、破旧立新中不断地服务一线。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技能大师工作室只有敢于向生产过程中积存多年的"沉疴痼疾"开刀,敢于适时调整工艺技术创新格局,才能为企业向深层次发展扫清梗阻,进而将分散的创新孤岛连接成发展的新大陆,最终开辟一机集团的发展新境界。
  回顾一机集团的发展历程,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公司在困境中崛起,在危机中超越,无一不是靠人才来实现的。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一机集团将更加利用好、巩固好大师工作室优势,更加注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加强技术合作交流,增强企业和产品的竞争优势,向着科技强企道路全速前进,以期成为兵器工业建设世界一流防务集团的主力军。
网站目录投稿:山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