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严格考勤是个伪命题


  余翊宸 余群建
  前日与几个HR学生聚会,一位平时比较活跃的同学没到场,我问缘由,另一位同学告诉我说:"她现在出来很不方便,她们老板要员工每天上班打四次卡,考勤严格得很!"我毫不掩饰地回道:"当老板热衷于抓考勤管理时,说明这家单位已经在走下坡路了!"其他同学们齐问"为什么"。我用白岩松的话回答,当一个公司开始强调考勤、打卡的时候,它可能开始走下坡路了!因为《东方时空》刚创办的时候,从来不打卡,也没有纪律方面的要求,白岩松他们却几乎住在单位,可到了后来强调打卡的时候,影响力就很弱了。但是许多老板认为,无规矩,不成方圆,如果不规范考勤管理,如何对员工进行其他管理呢?考勤管理与其他管理制度不同
  员工遵守企业管理制度,是分内的事情,老板对违反制度的员工进行适当的处罚是必要的,否则团队就是一盘散沙。那么管理制度体现一种什么意志呢?其實任何管理制度都是老板设置的一种"游戏"规则,如果有员工违反这个"游戏"规则,老板必须对其予以处罚,处罚的目的就是使员工在"游戏"规则里享受"平等"待遇,包括老板自己也得遵守自己制定的"游戏"规则。
  众所周知,考勤管理制度就是规范员工上下班的纪律性制度,而且这个制度执行的基本标准是"有罚无奖",也就是各种的考勤系统,对迟到早退者,扣钱;对上班玩手机者,扣钱;上班期间打个30秒的盹,扣钱;上班接听私人电话等等很多扣钱的规定。但是考勤制度往往对上班早到者或延迟下班者,是没有明确奖励的。因此,考勤管理制度在设计的时候就存在片面性。
  考勤制度还有一个最大的特殊性,就是考勤对象的个体特殊性。首先是员工在上下班期间状况的特殊性,也就是说员工并不是孤立的个体。比如杭州上班高峰期的交通,对需要准时打卡的员工来说,绝对是一种生死考验,因为只要前面道路上有一起交通事故,就会造成员工"妥妥地迟到"。特别是对于 996的员工来说,貌似更加悲催。
  第二个特殊性是人的社会性,"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有七情六欲,吃五谷杂粮,有头疼脑热,甚至有生老病死,在上班时间避免不了要处理一些私事。因此,严格的考勤制度只重视了理性层面 ,而忽视了人的感性因素,这对于如今企业大力提倡的人文关怀理念是背道而驰的。严格考勤的三大罪状
  有句鸡汤叫做"严格就是大爱",但是这句话与严格考勤并无关系,在笔者看来,严格考勤有以下三大罪状。
  第一大罪状是"过时"。严格考勤是属于上世纪的员工管理模式,主要手段侧重于"控制",就是规定员工什么可以干、什么不可以干。前面说过,企业的管理制度就是老板的价值取向或管理模式,通过一个考勤制度可以推测其他管理制度也是如此,即窥一斑而知全豹也。这种"控制"思维的管理模式,在共享经济的今天已经过时了,老板应该充分发挥员工长处、优势和潜能,让员工从"要我干"变成"我要干",即对员工进行"赋能",让员工在身心愉悦的环境下,做自己喜欢和擅长的事情,而绝对不是在各项制度约束下,被动地做事。
  第二大罪状是"效率低下"。员工呈现给老板的无非就是"成果"和"过程",而老板必须要的是"成果",因为没有结果的行为没有任何价值。但严格考勤管理,就意味着比起结果,老板更注重员工的工作过程,这是本末倒置了。老板需要的是高效率的员工,而不是按时上下班"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员工。
  第三大罪状是"彰显权威"。老板严抓考勤,无非就是想体现老板的权威,从而达到老板所谓的执行力。这种权威是来自于组织赋予的权力,而非老板自身的个人魅力形成的,从而造成"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费斯汀格在《冲突、决策和失调》中说:"生活中的10% 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而另外的 90% 则由你对所发生事情如何反应决定。"也就是说,员工对企业的敬业度是受老板影响的。严格考勤反映管理者的问题
  老板把考勤抓得很严格说明了一个问题,即要么老板很闲,要么老板很忙。
  如果企业效益不好,走下坡了,但是老板很少找自己的原因,总是以为员工执行力不行,而且这个阶段老板的时间也相对而言多了一点,所以就要借严格执行考勤和其他管理制度来强调执行力,而且执行的时候很刚性,总是会说:"我们错了就是错了,不找理由和借口!"
  另外一种情况,老板一天到晚忙得天昏地暗、焦头烂额,管理制度根本顾及不上,就是要下属部门制定一个严格的管理制度,并要求严格执行,也总是会说,"错了就是错了,不找理由和借口"!老板很忙,也证明企业要走下坡路了。道理也很简单,这种老板格局太小,总是忙于琐碎的事情,更多的时候"自己拼命干,下属对着干"。严格考勤违背了员工心理需求
  马云曾经说过:一个员工辞职的原因或借口很多,但最本质的就只有两点,要么钱没给到位,要么心受了委屈。严格的考勤管理,会让绩效优秀的员工流失掉!
  第一,严格考勤违背"被认可"的先天性需求。"马老板"上述点评非常精辟,因为每个人的先天心理需求中都有一个渴望,那就是"被认可"。
  什么是"被认可"的心理需求?比如很多事业有成的大龄青年,每天下班到家就被父母说一句:"这么大了,连个结婚对象都没有,事业成功有什么用?"很多人听了以后一定是崩溃得想要摔门而出,明明自己在外面很光鲜亮丽,回到家却低到尘埃里。有句鸡汤说,"人活着的一个目标就是要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尊重"。"被认可"是指任何人在潜意识里都有寻求他人认可的倾向,这是群居生物的基因里的联结与维持种群凝聚力的天性。寻求别人的认可本质上是为了保证你的心理"安全"与身体"安全",获得别人的认同意味着你获得了与他人的联结感,令你不会被个体的孤独感与不确定感所淹没,令你对自身的认知获得正向的反馈。哲学家叔本华曾说过,"人性一个最特别的弱点就是,在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在我们的一生中,总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向别人证明,我是最优秀的,我是无可替代的。
  因此,老板严格规定员工准时上下班和上班期间不能参与任何私事,会给员工造成不信任感,至少员工在这个组织里面得不到起码的尊重和认可,从而无法满足先天性的心理需求。《道德经》第三十六章说:"将欲取之,必固与之。"当员工在得不到这种心理需要满足的情况下怎么办?要么消极逃避这种环境,一种是辞职或消极态度对待,就是那种"出工不出力",还有一种就是挑战这种环境,用"奖惩对等"原则来质疑公司制度或变相挑战权威。
  第二,严格考勤违背"接纳自己"的后天需求。任何制度一旦在组织内部颁布,那就必须要严格执行,否则制度就成了"菜园门"。但是对"处罚"要慎重,因为"处罚"违反了员工"接纳自己"的后天心理需求。
  什么是"接纳自己"的心理需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瑕疵或缺点,所以要我们自己勇敢地去接受它或改变它,但是每个人却不怎么喜欢改变自己,对自己的缺点往往是"看不见"或"不想改变"的,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舒适区",人们都比较喜欢待在自己的"舒适区"。如果自己被組织惩罚,往往不会主动去思考自己的问题,而是会耿耿于怀,从而导致墨菲效应。"如果不好的事想得越糟糕,就会往越糟糕的方面去想;如果将事情往好的方面去想,那么就能得到好的结果,让事情的结果更具有反弹性。"
  第三,考勤的处罚使得组织所有激励失效。没有员工会因受到老板处罚还开心的,正因为员工不开心,就会在工作中带来各种情绪或负面影响,进而会产生怨恨,很容易让员工和老板走到对立面上去。这个道理也很简单,因为处罚是让员工从自己钱包里往外掏,心里一定是不爽的。
  《道德经》中说:"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这是对领导的评价和划分。好的领导懂得道法自然,工作条理顺畅,不用像对待犯人一样盯着员工的日常工作,也能做到一切井然有序。因此,考勤严格与否并不重要,打不打卡并不重要。事实也证明了,优秀的公司从不会为了考核而考核,绩优的员工从不会因为考核而考核。
  作者1 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
  作者2 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
网站目录投稿:青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