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 "气功"? "气功" 古人称之为 "吐纳"、"导引"、"行气"、"食气"、"练气"、"静坐"、"坐禅"、"内功" 等,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养生术。其特点是通过练功者对自身进行调身、调心、调息三者结合进行练功。"气功" 一词,最早见于晋道士许逊写的 《净明宗教录》 中的 "气功阐微",但没有清楚的概念和定义。 对于什么是气功? 可以理解: 气功即生理练丹学,是用人体本来就有的各种体液、器官和身体产生出的物质来练就长生不老的"丹"。用现在的概念概括起来是这样一个意思: 利用人体内固有的物质,把它调顺了,产生人体系统的一种功能状态,这种状态是健康的,是能够抵抗疾病的。也就是说,结合系统科学的观点,练功 (练内丹) 无非是让人的身体进入一种特别健康的功能态。 吞吐势 1、承无我无他势,身体姿势不动,只将两手掌心转向前方,微开其口,舌上卷,微抵上腭,两肩后收,胸开张,不可用力过猛,从口吞气入腹,须轻轻悠悠。 2、吞气愈悠长愈妙,不停,两脚跟应吞气之势,轻轻提起,离地约一拳。 3、不停,两脚跟借上身之沉劲,着地;同时,两膝稍屈,两肩下沉,两臂稍弯,闭口沉气,使下腹向前迎,但不可显形。 4、暂时闭口沉气,停止吞气,使下腹有力。随即用力缓举两掌,掌心相对。习之既久,功已深者,则两眼顺逆时针轮转各1次,渐增至3次,再行举手。 5、待两手举至头顶时,掌心向下,手指微接,随即用力向下按;同时,鼻中吐气,使浮气出,而丹田气存。初习者,两臂骨节不见响动,且酸痛异常。习之既久,功夫已深,则骨节间会发出"咭咭"之声,气随意注,顿觉腹坚如石,臂力加增。 6、不停,缓按两掌,掌心向下,用力作势;同时,鼻中继续吐气,使浮气排出,丹田有力,两眼开张,直视身前。 7、吐气愈悠长愈佳,不可用力。两掌继续下按,待按至胸下时,两臂两腕用力益猛,唯须缓慢而有力,切不可急速,待按至下腹前方,停止吞气。喉间咽气一口,不可随意吞气、吐气,即待第二次吞吐时,再行开口吞气。 以上动作,均为连贯姿势,为明了易学起见,故分解之,习者须体会之。尤须注意者,即吞气时两手不用力,吐气时用力,以下仿此。 【吞吐解】 浑元一气功之吞吐法,亦即呼吸之别名也。道家所谓"导引吐纳",释家所谓"练气行功",儒家所谓"善养浩然之气",均功同名异也。吞气有以口吞或鼻吞之分,亦即文法、武法之别也,俗谓"文火"、"武火"。吐气则完全以鼻行之。 总之,口吞为武,鼻吞为文,文武并行,火候相间,收效自速。单用武火,习者易至内伤;单用文火,习者稍有不慎,每易致魔。均不及文武火候相间之为速,此则浑元一气功之别开生面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