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关系回暖,对双方都是好消息,并且,有实实在在的利益。 第一,中日两个经济大国唇齿相依,贸易额一直维持在高位。2017年,双边贸易总额3029.9亿美元,同比增长10.9%,时隔两年,重上三千亿美元大关。日企对华投资增加,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的调查数据显示,2017年日本对华投资额同比上升5.1%,结束了2013年以来的负增长趋势,32亿美元的投资额,是2015年以来最高的一年。迄今为止,中国作为日本最大货物贸易伙伴国已经持续11年之久,与第二大贸易伙伴国的差距不断加大。 第二,中日产业链互补,日本企业在中国有巨大市场。2017年,在华的日本企业中,盈利的企业环比上漲5.9%,到70.3%。在华日企有48.3%表示将在未来两年中扩大投资,仅仅一两年前,2015和2016年,持有这一态度的日资企业分别为38.1%和40.1%。 产业链落差,庞大的市场对日本企业有磁石般的吸引力。 第三,中日各有优势,如果形成合力,到第三方市场发展,会形成指数级增长。这将是对全球经济的重大贡献。10月25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表示,中日两国经济互补性比较强,目前,中日双方政府和企业均表现出较强的第三方市场合作的意愿。发展第三方市场,解决资金、资源、制造、管理、就业等问题,对沿线各国极其有利。中日民营企业年内将会在泰国启动智慧城市的开发。 第四,东北亚自贸区是否有可能成型?在访华前的施政演说中,安倍晋三说,日中两国"对地区和平与繁荣有重大责任",关于自由贸易,安倍强调早日谈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将与包括中国、印度等亚洲各国合作,进一步发展自由公平的国际经济秩序"。 各方早就提出了中日韩自贸区建议,将东北亚经济圈整合成一体。 2002年中日韩三国领导人峰会上提出建议,2012年11月20日,在柬埔寨金边召开的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期间,中日韩三国经贸部长举行会晤,宣布启动中日韩自贸区谈判。这一自贸区人口超过15亿,经济规模超过15万亿美元,经济总量占世界的21.9%、占亚洲的约七成、外汇储备占世界的47%。 第五,中日2000亿货币互换,极其重要的信号。中国央行宣布两项与日本的重要合作:一、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与日本银行签署了中日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协议规模为2000亿元人民币。二、央行与日本银行签署了在日本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的合作备忘录。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货币互换规模,较5年前的互换协议扩大10倍之多。货币互换是各国之间的协作体系,为了保持金融和经济稳定。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各国央行更是大规模进行货币互换。 早在2002年,两国就签署过中日货币互换协议。货币互换的规模,显示了中日合作的进度,这是非常大的事,两国在货币协作方面站到了一起。人民币清算则意味着,人民币国际化向前迈进了一小步。接下来,预计日本的经济政策是,货币宽松,提升消费税,稳定增长。日元作为避险货币,汇率维持稳定,但日本债券收益率可能上升,明年10月1号,消费税将上涨至10%,日本政府必须对冲这一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