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我20多年前开始学太极拳以来,我脑子里灌输的概念就是"双腿永远是曲的,要在一个高度下打完拳(独立步,仆步除外)"。 还听说有的老师拿着一把尺子放在徒弟的头上,徒弟的身体不得起伏,不得忽高忽低。我过去教学生也是这个要求,把身体的忽高忽低、起伏,看作是比较大的毛病而加以纠正。而且告知学生,起式的高度就决定了整套拳架的高度。我还听说过,过去的某位名家练习拳的时候是钻在桌子底下练功的! 更重要的是,太极拳的表演和比赛都是架子越低越好,身体有起伏是要扣分的! 为什么会这样?原来太极前辈杨澄甫有此言:"打拳时头部不可有偏侧与俯仰"。 那为什么陈鑫的"太极拳图说"上有这样的拳论:"打拳原是备身法。身法有正有斜,有直有曲,有顺有逆,有偏前有偏后,有偏左有偏右,有偏上有偏下,有在地上坐,有在空中飞,有束住,有散开,种种身法不可枚举"(P122)。"若兼带俯仰伸缩之法,规矩方为完全合一。久练纯熟则起落进退,旋转自如"(P42)。 太极前辈的话难道矛盾吗?其实不矛盾!康老师解释:首先,头部不等于身体,更不是单指头顶。俯仰伸缩等指的是身法,种种身法不可枚举。而杨澄甫前辈说的是头部,是脑袋。这个脑袋不可偏侧,不可前低头,后仰头! 要让头顶之精(有了太极劲儿之后)领起全身之劲儿。所谓"头容恭,足容正"。 还有一句拳论"活似车轮,立如称准",我们把提起秤杆上的那根绳子比作脑袋,拎起称来称东西时,这个绳子可是不能歪斜的!这是真正意义上的虚领顶劲!也好像是那西山上悬挂的大钟,所谓"西山悬罄"。身体被脑袋拎起来了,双脚不会死死地压下去。这样,身法有起有伏,膝盖还会坏么? 而现在人们习练太极拳,违背了人的自然状态,膝盖一直憋在那儿,越刻苦习练者,越容易坏膝盖。 太极拳友们,醒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