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以实验为载体构建和谐的化学课堂


  摘要:聚焦课堂,注重课堂教学,构建和谐课堂是成功教育的保证。作者就以化学实验为载体构建和谐的化学课堂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实验教学目标;生活情景化;化学实验;和谐性
  化学实验所展示的物质世界的神奇变化与鲜明直观的化学现象是学生对化学产生兴趣的主要源泉,它能有效地提供激起矛盾的新刺激。所以利用化学实验设置认知冲突,更容易使学生进入学习情境,体现和谐课堂。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动手实验,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学习背景,模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因为在真实的学习背景或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一定存在矛盾与冲突,不可能"伸手就摘到果子"。如果教师过多地为学生讲解分析,会使学生学习道路过于平坦,学生对所学知识就不会有深刻的体验,学生也很难产生成就感,难以体现课堂的和谐,更难形成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
  有效教学的理念是要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关注教学的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因此聚焦课堂,注重课堂教学,构建和谐课堂就成为必要。笔者就以化学实验为载体构建和谐的化学课堂做了如下探索:
  1.注重化学课堂实验教学目标设计的和谐性
  化学课程目标的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努力将学生发展、学科发展和社会发展有机融合起来,整合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三个维度展开。教师在课堂教学目标设置过程中就必须考虑三维目标的和谐性,更应重视目标和学生通过课堂教学的达成度的和谐性,从中也能体现出知识需求、人际交往、学科意识、民族精神和生命意义的和谐统一。
  例如高二化学有机基础《乙酸》酯化反应演示实验教学目标中关于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课本没有提及,学生也不容易理解,目标和学生通过课堂教学的达成度的和谐性无法有效实现。笔者对此进行了简单的改进:
  反应开始前,先向Na2CO3中滴加几滴酚酞(红色)→制取收集乙酸乙酯→观色、闻味(下层红色、刺激性气味)→振荡→再观色闻味(下层红色变浅、香味)
  同时设计几个简单的问题:
  (1)加酚酞后,Na2CO3溶液为什么变红?(2)产物和Na2CO3溶液分层体现了它的哪些性质?(3)振荡后下层红色变浅说明了什么?(4)振荡前为什么闻不到香味?
  通过上述处理,学生很快在观察和讨论中自己得出结论:本实验中的饱和Na2CO3主要是为了除去混在乙酸乙酯中的乙酸。
  教学目标的设置在不同的课型和不同的内容上各有不同的侧重意向,目标设置的明确、具体、适切,体现对教学过程的引导,体现课堂教学过程是如何开展的,在课堂中所要解决的问题始终围绕着教学目标在进行,在目标设置中关注学生的多元化发展,体现教师的真诚,建立和谐的教学环境,促进教学的有效性。
  2.注重课堂实验教学生活情景化的和谐性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学科的迅速发展,各种新型材料的产生和运用,新能源的开发等等。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重视生活情景的创设,原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情景化教学,对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的产生是很重要的。创设生活情景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充分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单如此,创设情景还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认知氛围,推进学生的认知活动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乐在其中。在创设教学情景时,应力求做到真实、直观、生动和富有启迪性。在现代化学教学中考虑学生的多元化发展,在各种情形下教师的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和生活化的实验设计,会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和谐课堂无处不在。
  利用真实的事例来创设教学情景,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更能使学生体会到化学的价值。例如:"让如东的水更清"
  【情景设置】向学生展示一杯无色透明的水样,随后提出探究问题:这是一杯干净的水还是废水呢?
  【提出假设】学生对以上问题看法不一。有的学生直接根据生活经验,提出假设,而基础较扎实,视野较开阔的学生还能结合学过的知识,或联系看过的相关报道,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归纳如下:
  假设一:这水样的pH可能超过了排放的标准,它是废水。
  假设二:这水样中可能含有某种无色的有害离子,其浓度超过了排放标准,所以它是废水。
  【制定计划】假设提出后,几乎全班同学都同意假设一和假设二,此时,再让小组讨论,制定出检验其是否为废水的实验方案
  【收集证据】证据一:学生通过测定水样的pH,发现其pH为4,超过国家规定的6-9的排放范围;
  证据二:老师指出该水样是来自我县某铝型材厂,并简单介绍铝型材的生产过程和某些离子的国家排放标准,学生通过实验测定,Al3+排放超标。
  【得出结论】该水样的pH和Al3+排放超标,所以它是废水。
  通过实验过程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了解自己的生活环境,依循科学的方法自主地进行探究,通过实验不断地发现新问题,通过实验去验证自己的理论假设,从中获取新知识,体验科学的思维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研究习惯,达到生活与知识的和谐。
  创设生活化的实验教学情景,情景与教学内容密切结合,才可能迅速地把学生的情感和思维集中到要解决的问题上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根据学生认知上的"最近发展区",从教学内容上去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以产生快乐的学习情绪,在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中,才能保证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3.注重化学实验"放"与"引"的和谐性
  化学实验教学有着显著的活动性特征,千变万化的实验现象,在课堂上能充分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开拓学生的创造思维和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但也存在思维过于活跃,无法达到收放自如的风险。只有注重化学实验"放"与"引"的和谐性,才能保证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高三新教材拓展课程化学第二册,第六章金属及其冶炼。根据工业冶炼金属铁的原理引入到实验室冶炼金属铁,让学生设计实验。明确实验要求:①还原剂的来源讨论,②根据气体发生——除杂——干燥——反应——尾气处理等实验流程进行设计实验,③针对设计的实验进行设计意图分析和评价。在过程中学生讨论热烈,积极思维,认真设计,认真画实验装置图,并且说明实验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分析,激发出学生智慧的火花:甲同学认为尾气处理时,把没有反应的一氧化碳循环使用,是根据工业合成氨想到的;乙同学认为我们的实验可以微型化,既节约原料也节约能源……
  通过实验的设计分析和操作,在教师的适度的引领和适度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实验探究,让学生从大量的推测、设计方案、理论分析中充分发挥和锻炼,针对化学实验探究的弹性化设计,可以贴近学生的实际,摩擦出火花,还在"意外"中获得新知识,新知识的落实都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来发现和完成,只有学生通过探索和应用的知识,才能内化为他们自己的知识,这样的学习环境是和谐的,这样的学习也是有效的。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2]何梅生.对实施化学新课程的建议.
  [3]吴运来主编.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网站目录投稿:妙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