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二,是普天同庆欢度春节的第二天。它既是拜年和娱乐的继续,也是各种民俗活动和专项祭仪展开的一天。虽然大年初二这一天的节日文化主旨相同,但由于民俗和地区不同,在民俗事象和祭仪上也有差异。古时候称这一天为"狗日",民间称这日为"米娘娘日",住户商家又称这日为"祭财神日"等等。 早起吃精糕,互祝进步。 全家前往宗庙祭拜。 外出贺年。先拜访本家族人,再去亲戚家。先向已故的族人遗像行礼,然后向主人贺年。主人准备茶水、果盘款待来宾,并给贺客中的小孩发放柑擂、精果等,不便他们空手而回。 狗日 狗日之说,源于女蜗造世的传说。自正月初一被称为"鸡日"之时,正月初二便被称为"狗日",即狗的生日。鸡和狗都是人类生活中相依的朋友,古人认为狗忠诚正直、勇敢多子、护主卫家,是"斗精所生"、"斗运,狗三月而生",从而把狗当作应天而生的瑞兽,其实这是远古狗崇拜的遗存。在我国南方苗、彝、黎、瑶等民族中,至今还流传着狗图腾的神话传说。鸡和狗作为人类较早驯化的禽畜,"鸡司晨,犬守夜",是古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亲密伙伴,因此把一年中的第二天作为狗的生日,用好食喂养,以示尊崇和感念。 我国许多地方盛行正月初二"回娘家"的习俗,即出嫁的女儿这一天要带着女婿和儿女回娘家拜年。据专家学者考证就是源于狗的品德而生。因此,民间有"狗不嫌家贫,儿不嫌母丑"之说。这种习俗在漫长历史中已化为中华民族爱家爱国的传统美德。 本日俗称犬日。狗生性勇猛好斗,视觉、听觉、嗅觉均十分敏锐,善于守夜,能追踪飞禽走兽,帮助主人种田狩猎,对主人非常忠实。 吃糖糕 吃糖糕,是取甜蜜、进步、高升的意思。 拜年风俗 平日关系普通的投贺年片,较为亲近的人则登门祝贺。如果是直系或摘系亲属,拜年时应对已故者的遗像行拜,借以维持宗族关系。过去,年初这几日,商号会让学徒带上大红贺卡,到平日有往来的商店或主顾家中投递,以示拜年的诚意。即使平日有意见的,到了新年,也必定相互来往。有谚语说:"平日无往来,新年拜个年。"这正是中华民族的淳厚之风。 米娘娘日 民间将米娘娘的生日定于正月初二,源干米娘娘的神话传说。在农耕社会,人们盼望五谷丰登,倡导精耕细作、勤俭不浪费,而虚构出米娘娘这样一位神话人物监督人类的行为,否则将受到惩罚,因此在正月初二这一天才出现祭祀米娘娘的习俗。祭祀米娘娘除常用的供果香纸以外,一般都要用米做成米饭奉祀,南方用稻米做成的米饭称为"银米饭",北方用谷米做成的米饭称为"金米饭",由此衍生出在正月初二中午家家都有吃一顿米饭的习俗。吃米饭既是对米娘娘帮助实现五谷丰登的感念,也是对合家进行勤俭持家和爱护劳动成果的教育。当然,在大鱼大肉的节日中吃一顿粗粮饭,也是一种对生活口味的调剂。 祭财神 正月初二祭财神的习俗源干商家,说正月初二是财神的生日。财神可以分为文财神和武财神,文财神一般是指商纷王的叔父比干和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武财神一般指赵公元帅赵朗和三国武圣关羽。据道教经典记载,赵公元帅是张天师的弟子,修道于龙虎山,生日就在正月初二。经商的人都希望发财,在农耕社会尤其看重,将正月初二定为祭财神日,既是对未来一年美好愿望的寄托,也是农耕社会功利思想的反映。在浙江宁波甚至称大年初二为"财神节"。由此祭财神活动在天下大兴。这一天住户和商号都要举行隆重的祭财神仪式,祈祷天天发财、日进斗金,事后还要喝财神酒。这种活动不仅正月初二举行,商号一般都有常年供奉的财神像或牌位—称为"三财神" 。没有常年供奉"三财神完"的普通人家,就把春节前从集市上或香蜡铺"请"来的财神神码贴上,设一临时祭坛祭祀财神。这一日如果有上门兜售财神神码的,要说"已有",忌讳说"不要",民间认为说"不要"会冲散财气。 由于各地经济文化背景不同,迎财神和祭财神也各有特色。古都北京"迎财神",是正月初二这一天最隆重的活动,在"五显庙"进行。所谓"五显庙"就是奉祀"五路财神"的庙宇。据民国汤用彬《旧都文物略·杂事略》记载:"新年之二日,则于广宁门外五显庙祈财神,争烧头一住香。倾城男妇,均于半夜候城趋出,借元宝而归。元宝为纸制,每出若干钱,则向庙中易元宝一二对,不日‘买’,而日‘借’,归则供之灶中,更饰以各色纸制之彩胜,盖取一年之吉兆也。"这就是明清时代京都人正月初二迎财神、祭财神习俗的真实写照。 春节期间迎财神、祭财神,本是人们希冀发财发达的一种美好愿望,将财神分为文、武是因为被奉祀者生前的职业不同所致。 文财神比干和范蠡,其神像皆为文官打扮。究其源,比干是纷王的叔父,素有令名,屡次进谏,纷王不听,说"吾闻圣人心有七窍",于是"剖比干,观其心"。后世人认为比干既然无心,所以无偏无向、公正无私,因此奉他为财神。范蠡在帮助越王勾践复国成功后,功成身退,泛舟五湖,隐居在陶邑,并且改名为陶朱公。据《史记》记载:"候时转物,遂什一之利。居无何,则致资累巨万。天下称陶朱公焉。"成了天下闻名的大富商。由于范蠡生财有道,后世便把他列为财神。 武财神则是指赵公元帅和关羽两位。传说赵公元帅姓赵名朗,终南山人,秦末避祸山中,遇到张道陵收他为徒,教他骑黑虎,命他守玄坛,因此又称为"赵玄坛"、"黑虎玄坛"等。《封神演义》中称赵公明被闻太师请去与姜子牙作战,死后封神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掌管"抬宝、纳珍、抗财、利市"四神,所以被奉为财神。至于关羽,则是汉末三国时著名的大将,以忠义著称,据曹操贿赂,封金挂印,富贵不移,深受历代民众敬仰,被儒道释尊为至尊,崇为"武圣",至明代封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大帝"。由于关羽讲义气、重信用的品质,符合中国传统商人"以义为利"的原则,所以也被尊为财神。在我国民间,一般尚文的家庭供文财神,尚武的家庭供奉武财神,也有的以关帝为"利市财神",以比干为"文财神",以赵公明为"武财神"合称"三财",一起供奉的。 祭祀财神,商家讲究"五宗大供":整猪(或用猪头、猪前后蹄、猪尾象征性的表示整猪)、整羊(或用羊头、羊蹄、羊尾象征性的表示整羊)、整鸡、整鸭、整鱼。由掌柜的主持致祭,燃灯、拈香、焚纸、叩首,同时鞭炮齐鸣。上供时鱼需两条,谓之"一水二鱼",有借水得财之意;鱼和羊相合就成"鲜"字,表示新财神降临,再发新财。普通人家祭财神则用猪羊肉各一方,馒头三盘(一盘五个),酒三盅、茶一杯,由家长主祭。没有固定财神神完的人家,祭祀完毕还需将财神码放到院中钱粮盆内,用松树枝、芝麻花焚化。 大年初二回娘家 回娘家,古称"女儿归宁"。唐代诗人薛逢诗中有"蛮磕出门儿妇去,鸟飞迎路女郎来",就反映了当时过年女儿归宁的习俗,可见此俗由来已久。 由于古俗大年初一忌讳女儿回家,认为是会把娘家吃穷或把娘家财运带走的预兆,所以嫁出去的女儿们只好正月初二才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因此大年初二又被称为"迎婿日"。台湾俗谚说:"有父有母初二三,无父无母门但但",意思是有父母的女儿,初二或初三娘家就会来人接了;无父母的女儿,娘家没有亲人,就不会有人上门来迎接了。新婚夫妇一定要夫妻双双同去,对于女儿来说这叫"头年转门",对于丈夫来说这叫"做新婿郎"。一般都称新女婿为"娇客",而"娇客"拜年,娘家必然要热情款待,还要给拜钱,惟恐礼数不周。如果有孩子的,回娘家一定要带着小孩,但是丈夫却不一定要同去,娘家人还要给外甥外甥女拜年钱。 正月初二鬼贺年 清施鸿保《闽杂记》卷一云: 仙游俗,以正月初二为鬼贺年。是日,咸闭门设供,不湘往来。若他处流寓者不知,往贺,亦皆坚拒不纳,以为犯之则主人与客是年俱不利也。 此俗产生于阴阳一体的观念。人们认为阴间鬼魂,亦有贺年之俗,死者新年拜贺往来,一如生前。只是人世贺年于元日始,阴世则于正月初二日,闭门设供,乃是为祖宗设供待贺年之鬼客。往拜贺者为鬼,被拜贺者亦为鬼,故俗忌客前去拜贺,拜贺则两不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