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发展陷入困境,主要表现在招生规模持续萎缩、人才培养质量饱受诟病、社会认可度不高、内部矛盾突出等方面。当前,一系列的政策利好为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要使潜在的机遇转化为发展成效则取决于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转型发展。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转型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通过转变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发展的理念、加强专业建设、实施专业认证、加强内部资源整合、加大教育投入等措施实现。 【关键词】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转型发展;教育质量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794(2020)04-0001-07 【收稿日期】2019-11-16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青年课题"我国职业教育治理的制度逻辑研究",项目批準号为CJA180258 【作者简介】张秋凤(1980—),女,山东菏泽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继续教育。目前,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发展面临两难选择:如果继续沿袭传统的模式,则难以摆脱学科体系培养的"普教化"老路;如果简单照搬高等职业教育,又会陷入唯岗位能力培养的"职教化"窠臼,[1]因此,这两条道路均不是最佳选择。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发展应另辟蹊径,探索出一条既符合自身特点又能满足现实诉求的新路。 一、困厄: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规模萎缩 普通高校的扩招导致高等教育学历的供应量增加,社会的"学历崇拜"症候开始自愈,学历作为获取职业资格和职业提升的"灵丹妙药"的功能属性在减退,学历只能作为就业门槛的必要条件,用人单位更加注重求职者是否具备与学历证书相匹配的能力,与学历证书相匹配的职业能力成为就业的充分条件。这就造成了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中唯学历目标的需求量减少,而职业能力的获得感逐渐变为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主要需求。因此,获得与学历证书相匹配的职业能力成为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主流需求,对这一需求的尊重与满足是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转型的重要支点。 目前,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仍然沿袭传统的办学模式,以提供学历证书作为价值取向,这就造成了供应与需求之间的错位,即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供给已经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导致近几年招生数量严重下滑。据《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的统计,2015至2017年,自学考试报名人数出现断崖式下跌,如果按照此趋势发展,自学考试或将退出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行列。 (二)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质量受到诟病 1.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投入不足 我国对普通高等教育与继续教育实行双轨制管理,普通高校可获得财政拨款资助,作为继续教育系列的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却无法得到财政拨款资助,学员缴纳的学费是唯一收入来源,因此,增加招生数量、增加学费收入成为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机构的共识。作为高等院校的一个部门,继续教育机构的收入作为"创收"往往被高校进行分成,因此,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本就不宽裕的经费更加捉襟见肘。为了维持有效运转,压缩教学投入也成为无奈之举,教学投入的不足成为造成教育质量下降的直接原因。 2.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薄弱 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远远滞后于发展,主要表现为:首先,内部质量保障体系虽已建立,但基于降低办学成本的考虑,内部质量保障系统经常处于空转状态,难以对质量控制起到实际的保障作用。其次,外部质量保障体系乏力。外部质量保障体系主要以专业评估为载体,评估指标设计的科学性、评估实施的频次、评估专业的覆盖面等方面均有较大缺陷。以评估指标为例,评估指标的设计偏重考查教育资源的静态投入,而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的指标比重过小。实际上,外部质量保障体系应以控制教育的产出(即教育结果)为抓手,进而反向推动教育过程的变革,因此,评估对于高校学历继续教育质量保障和提升的价值更加微弱。最后,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与外部质量保障体系脱节,难以发挥协同作用。内部、外部质量保障体系应是一个整体,由于两个体系基于不同的架构,两者相互独立、各自为政,难以实现有效的衔接与互动,质量保障体系的整体保障能力难以发挥出来。 3.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教学的针对性不强 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内容与培养目标、教育对象需求的契合度不够,主要表现在:首先,当前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照抄照搬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的模式",教育内容与普通高等教育并无二致,只是对普通高等教育内容进行简单处理、加工,这样的教学内容既难以体现出教育对象的"成人性",又丧失了培养目标的"职业性",教学内容对实现培养目标的支持作用有限。其次,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同质化严重,由于缺乏个性化的加工与改造,同一专业的教学内容出现严重的同质化倾向,难以满足学员的多元化学习需求,更无法支撑学员的多元发展。 (三)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社会认可度亟待提高 我国在设立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之初就规定: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培养目标与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一致,培养的学员应达到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学生"同层次、同规格、同水平",这一目标的设定过于理想化,注定在现实中无法实现。在各方面条件等同的情况下,大部分用人单位还是会优先考虑全日制毕业生,他们认为接受过系统教育的学生基础扎实。不管是属于"严进宽出"的成人高考还是"宽进宽出"的网络教育,由于教学过程的松散以及对毕业标准明确、客观、全面考核的缺失,其人才培养质量无法得到保障。部分机构在升学或者招聘的条件中就会注明,只限于全日制学历(或者对于非全日制学历加上其他限制性规定),这也是社会对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质量认可和接受程度的真实体现。 (四)高等学历继续教育面临多重矛盾 1.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不同教育类型的发展不平衡 近十年来,68所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学校的远程教育基本上是以年平均2万—3万人的招生规模增长,平均在读规模为3万—5万人;个别试点高校年招生甚至达到7万—8万人,在读学员规模达到12万—15万人。[2]实际上,高校现有的教学资源难以支撑如此庞大规模的学员,网络教育演变为"人机互动",教育质量难以得到保障。相反,传统学历教育的生源不断萎缩,加之办学机构众多,办学单位的平均规模偏小,[3]我国近2 600所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数量之和与68所网络教育试点高校的招生总量大体相当。招生规模小的高校因整体收入少,教学投入难以保障,发展更为困难。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不同教育类型的发展不平衡的矛盾较为突出。 2.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内部矛盾突出 目前,多数高校举办学历继续教育都实行大而全的发展模式,即有办学资格的教育类型和专业悉数举办,形成了一所高校多种学历继续教育形式并存的局面。由于办学类型存在差异,多类型办学的高校继续教育机构面临专业培养标准、管理模式不统一及教育资源难以合理分配等问题,使得多种类型教育或专业难以良性发展。大而全的发展模式使得本就有限的教育资源难以发挥最大的效能,难以形成高校学历继续教育的专业优势,进一步削弱自身的竞争力,致使发展愈加困难。 二、追寻: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市场仍有发展空间 当前,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发展处于转型期,虽然招生数和在校生规模均出现下滑态势,但仍有诸多利好政策的有力支撑。虽然我国高等教育将从大众化进入普及化阶段,但高等教育普及率仍有提升的空间。2017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为45.7%,"2020年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将达到50%",据预测,到2030年左右,这一比例可能会超过60%,甚至会达到7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到2020年,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9.5年提高到11.2年,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要达到20%。 高等教育入学率的提高拓展了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发展空间,虽然普通高等教育扩招是提高升学率的主要载体,由于受教育资源的限制,扩招的速度一直在减缓,仍须依靠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大力补充,才有可能达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发展目标。[4]因此,伴随着高等教育普及率的提升,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整体的发展空间仍在扩大。 (二)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出现新的增長点 由于人口数量的下降和经济发展转型的需要,国家加大了对劳动者实施继续教育的力度,这也为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2020年)》提出"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高于6.6%",明确了全员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应通过科技创新与受教育年限提高来实现的思路;"劳动力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0.23年提高到10.8年",教育年限的提高意味着我国将综合运用教育、人力资源的红利抵消人口数量下降的影响,打造"升级版"的人口红利。劳动力人口教育的主要载体是继续教育,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2016年由教育部和全国总工会联合印发的《农民工学历与能力提升行动计划——"求学圆梦行动"实施方案》指出,"到2020年,在有学历提升需求且符合入学条件的农民工中,资助150万名农民工接受学历继续教育,2020年后,每年资助30万人接受学历继续教育"。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国家从提升国民素质的维度来定位继续教育的发展,无疑为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提供了新的增长点,从而拓展了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发展空间。 (三)高等学历继续教育面临转型与变革 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市场虽然有潜在的发展空间,但潜在的市场并非必然转化为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生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目前,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发展已经从野蛮生长的规模扩张转移到以质量求生存的阶段,"稳步发展"将不以规模增长作为主要目的,而是以高质量作为追求的目标,从而实现健康、稳定的发展,这意味着高等学历教育转型迫在眉睫。 国家解决教育需求问题的整体思路是:先让人民群众"有学上",下一步的任务是"上好学"。目前,"有学上"的矛盾基本解决,下一步要重点解决"上好学"的问题。上好学,不仅要解决人民群众对于学历层次追求的满足,还要通过提高教育质量来满足人民群众的有效需求。目前,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正处于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过渡时期,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应通过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来满足学员的教育需求,应以此为支点撬动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整体变革。 三、出路: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的策略(一)转变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理念 理念的转变是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转型的重要前提,因此,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变革应首先从理念的转变着手。 1.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发展应融入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畅通继续教育、终身学习通道"。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任务之一,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不应置身于终身教育体系之外,而应始终服从、服务于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因此,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改革应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总目标下进行统筹设计、实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应从学员的个体和教育体系两个维度实现与终身教育体系的衔接。 从学员个体的维度来说,促进个体终身发展是个体接受教育的初衷,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要把学员培养成为终身学习的主体,即具备 "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意识和终身学习能力,这是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终极培养目标,应围绕这一目标进行人才培养理念的转型。从教育体系构建的维度来讲,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关键点在于建立沟通各级各类教育的"立交桥"。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是"立交桥"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它需要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普通高等教育、职业培训等教育类型建立衔接与融通,实现不同类型教育学习成果的互认与衔接,为其预留相应的衔接通道与接口。另一方面,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应建立起成人高考、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等内部教育类型的学分转换与衔接体系,进而实现终身教育体系整体的衔接与贯通。 2.建立以服务为导向的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办学理念 (1)以满足学员需求为导向,设计改造教学内容 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应坚持以学员为中心,教学内容的设计应满足学员的需求和学习偏好。成人学员学以致用的目的性强、学习的时间不连续、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诉求、学习的自主意识强、理论基础差、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因此,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应以成人学员的需求为依据,重构教学内容体系,将过于理论化的内容进行改造,在降低理论难度的同时,增加实践应用的内容,建立起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之间的联系,使成人学员能够学有所用。应针对学习时间不连续的特点,将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的编排,以相应主题设计学习单元,使学员能够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内学习掌握。应依据学习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使教育内容编排进行优化,进一步满足学员多元化的学习需要。 (2)依据成人学员的特点,改革教学模式 工作与学习的矛盾是影响学员学习质量的最大障碍,以面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因难以有效地协调工学矛盾而备受冷落,网络教育因学习的便捷性受到学员的青睐。因此,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应对以面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多终端在线学习平台支持,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化解工学矛盾。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应以网络教学平台的自主学习为主,辅以适量的"面授"的"混合式教学"。[5]混合式教学不是简单地将教学内容随意地切割为线上部分和线下部分,而是基于教学过程的整体化设计,在保证教学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提升学习的效率和便捷性。 3.树立质量为先的办学理念 教育质量的社会认可度低是造成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规模下滑的重要原因,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质量下滑的原因还包括投入不足、生源质量下降、教学内容普教化、质量保障缺失等。为解决上述问题,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应樹立质量为先的办学理念,通过优化要素来提升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质量。首先,增加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投入,为教学内容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平台升级改造等提供有力支持。其次,优化入学考试方式。当前的考试选拔只是为降低难度,难以有效地体现区分度,难以将适合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学员选拔出来,因此,入学考试的设计应以提高区分度为主要抓手,以选拔符合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学习要求的学员为目的。再次,改革教学内容,使其符合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教学要求和成人学员的特点。最后,强化质量保障,以实施专业认证推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与运行,确保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实效性。 4.强化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市场意识 规模的持续下滑为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发展敲响了警钟,积极开拓市场成为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应对规模下滑的重要举措。供需关系是市场行为的基本关系,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机构输出教育形成"供给",学员接受教育则构成"消费"。 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应积极对接企业、社区、政府、社会组织,深入挖掘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消费需求;依据需求广泛而灵活地开设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方面的课程,[6]通过优质的课程和服务供给驱动学员的消费动力;加强机构间的联姻合作,通过取长补短、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等方式提升办学实力。 (二)加强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专业建设 如果说质量保障体系低效是造成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质量不高的直接原因,那么,专业建设滞后则是造成教育质量不高的根本原因。质量控制通过外部的控制力量实现对内部办学要素的管理,确保在既有的办学条件下,教育质量能够稳定地保持或者达到相应的水平;而专业建设通过调整、优化教育资源的供给与搭配,对教育质量起决定性作用。因此,专业建设既是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基础,又是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提升质量的根本抓手。 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应制定专业建设规划,以促进专业的可持续发展为着力点,按照专业的实际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对专业发展进行整体性的谋划与布局,进行近期、中期和远期发展相结合的规划,并与高等学校专业发展的整体规划相衔接。专业建设规划应将整体提升与重点发展相结合,在确保所有专业整体提升的基础上,重点推动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和优势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专业建设涉及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专业的整体发展,主要包括梳理专业发展目标、修订专业教学计划、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改革、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等诸多方面的内容。首先,专业建设应进行人才培养目标的梳理与修订,使人才培养规格能够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员的学习需求。其次,依据人才培养目标修订教学计划,使得教学计划既能够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又能契合学员的需求。再次,加强教学资源建设,主要包括课程、师资、实验实训等资源,教育资源建设既要依靠本校投入,还要建立和完善外部资源导入机制,通过加强与高校、企业行业、社会组织的合作,将优质的教育资源及时导入专业建设和发展;专业建设不仅是教学资源的堆积,更是从整体上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与使用。再次,改革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学资源转化为实际教学成效的效率。最后,建立持续性的投入机制与保障机制,使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专业建设能够持续、稳定地进行,确保专业建设的效果能够落到实处。 (三)实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专业认证 实施专业认证既是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发展的内在需要,也顺应了国家政策的导向。专业认证属于外部质量保障,专业认证因具有外部的强制力能够弥补专业教学评估侧重学校教育资源投入而不重视产出结果的不足,注重外部保障与内部保障的统一,关注如何基于内部评价机制"证明要求的达成",而非"列举标志性成果",[7]进而推动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因此,专业认证能够通过过程与结果的双重控制确保教育质量。专业认证具有通过外部质量保障激活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并能建立外部质量保障与内部质量保障有效衔接的功能。因此,实施专业认证是加强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抓手。《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要求:推动建立教育行政部门、行业组织、第三方机构、高校等多方参与的监管制度和评价机制。专业认证恰恰符合第三方监管和评价的要求。《国务院关于加强质量认证体系建设促进全面质量管理的意见》要求:构建统一管理、共同实施、权威公信、通用互认的质量认证体系,强化全面质量管理,全面提高质量。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其发展离不开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 普通高等教育领域是我国开展专业认证的先行者,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已经实施多年,师范类专业认证即将在全国范围铺开。2016年,教育部委托第三方在高等职业院校开展了类似专业认证的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8]通过认证提升教育质量是目前高等教育已经证明过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实施专业认证也是大势所趋。 1.树立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专业认证的实施理念 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专业认证应体现专业的特殊性:首先,专业认证应关注人才培养的结果,以学员为中心,坚持结果导向、持续改进的原则,确保人才培养质量能够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其次,专业认证应从人才培养的出口端着手,覆盖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最后,专业认证应坚持先试点后推广的理念,选择某一或某几个专业进行试点,试点成熟后逐步推广,最终覆盖所有专业。 2.确定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专业认证的标准 专业认证标准是开展专业认证的标尺,因此,它既应符合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特点,又要契合成人教育的特征:首先,建立多元化的认证标准体系,即根据不同学科专业自身的特征,建立差异化的标准。[9]其次,专业认证标准应考虑利益相关者的诉求。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利益相关者涉及高等学校、学员、政府、用人单位、社会组织等主体,专业认证标准的制订应广泛听取各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和建议,兼顾各利益相关者的诉求。最后,专业认证标准应保持一定的弹性。考虑到专业类别的多样性与差异性,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应在保持统一性标准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区域、不同类别的专业留有一定的余量,实现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3.建立完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认证的实施程序 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专业认证的实施应建立一套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程序:首先,由高等学校向专业认证管理部门提出专业认证的申请,认证管理部门根据专业认证的基本条件判定是否接受其申请。其次,提交申请的高校根据专业认证的相关指标要求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进行自我评估,并上报自我评估的结果。再次,专业认证机构派专家入校考查,收集和补充相关数据,并对高校自评的数据进行核实,根据专业认证的标准给予是否通过认证的结论。最后,专业认证机构公布认证的结果。专业认证的有效期一般为5年,到期后,该专业需再次申请认证。 4.健全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专业认证的保障 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专业认证的实施离不开完善的保障措施,主要包括:首先,制度保障。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出台《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专业认证实施办法》等相关文件,使得专业认证工作有政策可依,保证认证工作的规范性。其次,机构保障。构建国家—省—高等学校三级管理机构,教育部设立专业认证委员会,统筹全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认证工作,并下设多个专业认证委员会,具体负责本专业领域的专业认证工作;省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设立专业认证管理机构,负责本省高校的专业认证管理工作;高校的继续教育部门设立专业认证管理机构,负责本校的专业认证管理的具体事务。最后,教育投入的保障。专业认证的实施需要人力、资金和教育资源等方面的投入,需要建立稳定的教育投入渠道,专业认证的投入应以高等学校为主、教育行政部门拨款为辅的方式进行,并形成合理的投入分配机制。 (四)加快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整合 1.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管理模式的转型 我国对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实行"双轨制"管理。"双轨制"的初衷是为高等学历继续教育量身施策,为其自主发展提供更大的政策自由,然而,"双轨制"因未能有效地贯彻实施"统一学历质量标准",造成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宽进严出"的政策设计名存实亡,最终演变成为"宽进宽出"。"宽进"的本意是为有接受高等教育意愿的成人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体现教育机会平等的原则;"严出"则是为了保证教育质量,体现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的公正。[10]然而,"宽出"造成了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质量的严重滑坡,进而影响了人们的关注度和认可度。 当前,普通高等教育的入学门槛也在降低,"宽进严出"也是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这也与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发展趋势相吻合,由双轨制走向单轨制符合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维度来讲,高等教育的管理应取消双轨制,纳入统一管理,在政策、资金、资源等方面一视同仁,切实将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打造成终身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国家层面应考虑取消双轨制的管理模式。即使不能立即将双轨制变成单轨制,至少也要解决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与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统一的问题。如果教育质量标准无法得到统一,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则难以真正地融入终身教育体系。 2.统一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学历质量标准 我国的普通高等教育目前也属"严进宽出"的模式,但入学考试的"严"高出成人高考许多倍,出口的"宽"实际上也不比自学考试的"严"的标准低,从入口到出口整个过程的比较就可以看出其中的差距。即使我们现在无法做到与普通高等教育学历证书质量标准统一,至少首先要做到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内部各类型的学历质量标准的统一。 从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制度来看,高等教育只有一个标准,没有成人学历和全日制普通学历的区分。欧美的成人教育没有固定的学制,只要完成了规定的课程或其他项目的学习任务,通过测试,最终积累到足够的学分,就能取得相应的学位或资格证书、执业执照。[11]英国的学位授予机构是独立的机构,英国通过学位授予环节实现对成人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的严格把控。由此看来,英国的做法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和实用价值。 统一学历质量标准,就是要从内涵上确保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各类型学历文凭的含金量一致,从根源上消除因类型不同而造成学历、文凭、社会声誉不同的不公。逐渐将各类型的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融為一个整体,从基本知识的要求、基本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规范、成绩合格率、毕业率等方面制定统一的学历质量标准,保证各类型学历文凭实现同专业、同层次、同水平,使各类型的质量规格大体相当。[12]这不仅能为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健康发展打下基础,同时,也能为实现与普通高等教育学历质量标准的统一奠定前期基础。 3.加強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内部的整合 目前,大部分高校举办学历继续教育都坚持"多条腿走路"的方式,尽可能举办更多类型的教育。多类型办学容易引发高校学历继续教育资源分散,难以聚焦形成品牌和特色,无法提升竞争力。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内部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引起了教育部的关注,教育部提倡要统一高校网络、业余和函授教育的政策,对学历继续教育进行融合发展,实行"三教合一",形成以学习者为中心、开放灵活的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制度。现有远程教育试点的高校可以直接实现三教合并,整合资源配置,制定统一的质量标准、教学过程管理制度、毕业和学位证书样式,转型为新型的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形式。传统的成人高等学校要加快推进函授、业余教育的网络化、信息化,构建远程网络教学平台,积极开发数字化学习资源,全面提升教学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创造条件,转型为新型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形式。[13] 对高校来说,继续教育机构应梳理未来的发展思路,将教育资源集中到能发展自身特色和长期发展的教育类型上,着力打造特色专业和优势项目,走差异化发展、特色化竞争的道路。不管以何种形式进行整合,以学习者为中心、为学习者提供优质服务是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内部整合的第一原则,这也是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改革发展所要坚持的原则。各高校应积极响应教育部的要求,结合自身发展实际,从提升竞争力的维度有理、有利、有节地推进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整合,打造品牌与特色专业。 (五)加大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的投入 1.转变高校对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价值观 "重创收,轻管理;重规模,轻培养;重视经济效益,忽视人才培养的社会效益"已成为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尴尬现实的写照,也是高校对待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短视的集中体现。对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投入处于只取不予或多取少予的状态,这种做法将严重影响其后续发展。高校应充分认识到,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不应只是创收的"小金库",而应是高校服务社会的重要载体。高校应从长远发展的维度重新审视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投入的问题,转变理念,加大对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投入,创造条件使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做强、做大、做优,并将其发展纳入学校发展规划,使其能够与学校的整体发展保持同步。 2.拓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经费的来源渠道 经费短缺是高等学历继续教育面临的共性问题,经费来源渠道单一是造成经费短缺的直接原因,因此,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应通过拓宽经费来源渠道解决经费短缺的问题。首先,适当提高学费标准。目前,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学费标准仍处于较低水平,办学成本持续增加但学费并未随之相应上涨,因此,学费标准仍有提升的空间。一方面,学费标准的提高应综合考虑学员的经济承受能力,另一方面,学费标准的提升意味着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所提供的教育服务水平也应提高,使学员感受到物有所值或者物超所值,这样才能保持其吸引力。其次,争取国家财政支持。高等学历继续教育长期无法获得财政拨款,这是政策造成的教育发展不公平。当前,我国的教育财政经费的增加幅度较大,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背景下,国家应适当增加对继续教育的投入。国家目前无法完全按照普通高等教育的财政补贴标准补贴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一方面,可以考虑以适当的标准按照在校生数量对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机构进行财政补贴,设立专项基金,对办学效果和办学声誉好的高校给予奖励补助;或者通过设立项目的形式,针对特定的专业实施重点扶持。另一方面,可考虑为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学员设立奖学金。当前,其他类型教育都建立了相应的奖学金体系,只有继续教育领域的奖学金体系仍是空白,从教育公平和促进继续教育发展的维度来看,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奖学金的设立也恰逢其时。再次,大力争取社会资助,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应主动走进社会、政府、行业、企业和社会组织等机构,通过深入沟通拓宽合作的空间和挖掘合作的机会,通过优化服务供给获得更多合作机会,进而获得更多社会资源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吴斌,高庆元,范太华.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研究[J].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17(2):8—13,18. [2]马国刚.教育改革新常态下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发展趋向[J].中国成人教育,2017(18):18—24. [3]秦发兰,等.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发展的思考[J].继续教育,2018(2):10—13. [4][11]俞启定.成人高等学历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5):155—163. [5]杨斌,王柏新.一体化视角下普通高校学历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整合研究[J].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13(6):66—70. [6]房建军.发达国家继续教育发展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2004(8):74—77. [7][8]汤霓.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认证:国际经验与发展逻辑[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21):33—39. [9]刘子杰.质量、公正与制度保障:中英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比较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10][12]余小波.成人高等教育质量标准探析[J].继续教育研究,2006(1):10—12. [13]教育部.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普通高等学校继续教育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讨论稿)[EB/OL].http://www.s2chengkao.com/show-1-s431.htm1. Predicament and Outlet: Research on the Strategi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Academic Continuing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ZHANG Qiu-feng (Nann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ning 530001, China)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academic continuing education in China is in a dilemma, which is mainly manifested in the aspects of the continuous shrinking of the enrollment scale, the criticism of the quality of talents training, the low degree of social recognition, and the prominent internal contradictions. At present, a series of favorable policies provide good opportunit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academic continuing education. To transform potential opportunities into development effect depends on th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higher academic continuing educati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higher academic continuing education is a systematic project. It is necessary to transform the development concept of higher academic continuing education, strengthen the specialty construction, implement the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strengthen internal resource integration, and increase investment in education. 【Key words】higher academic continuing education;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quality of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