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江苏一家公办学校的家长们要求老师给孩子补课,并想出了一个"好办法":由家长委员会找场地并组织收费,再将补课费"捐赠"给老师。当这一行为被举报后,家长们情绪激动地表示:"你们敢动老师,我们就去上访!"对此,当地相关主管部门束手无策,只得将此事上报,随后处理意见搁置。 分析学生家长热衷课外辅导的种种乱象不难得知,真正要求课外辅导的往往是家长,禁令终究难敌需求。家长之所以产出如此强烈的需求,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强烈预期以及面对未来极不确定的恐慌心理所致。家长希望孩子通过学习改变命运,所以逼迫孩子"抢跑",希望能实现"胜出"的心理预期。 面对学生家长近乎疯狂的病态心理,仅靠"堵"远远不够,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要多措并举,消弭学生家长的"抢跑"行为。 一是提升公办学校质量,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学生家长选择"抢跑"行为,与目前我国基础教育学校办学质量不高、发展不均衡有关。学校的办学质量不能达到学生家长的预期,是学生家长迫切寻求课外培训的主要原因。为此,教育行政部门要想方设法提高公办学校的办学质量、注重教育的均衡发展,努力帮扶薄弱学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校际间,要通过校长、教师合理流动以及集团化办学等方式实现均衡发展;学校内,要通过加强师资培训、规范学校管理的方式实现优质发展。如此,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家长的焦虑,减少家长盲目寻求课外培训的不理智行为。 二是规范民办学校办学,杜绝选拔性招生行为。目前,一些民办中小学为了抢生源,往往是通过面试、笔试的方式招生。这就让一些超前学习的学生抢占了优势,极大地满足了学生家长的攀比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学生家长选择课外培训的"抢跑"行为。为此,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制定相关制度,规范民办学校的办学行为,杜绝招生中的选拔性考试。 三是改进教育评价方式,多元评价每一位学生。虽然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基础教育界一直在探讨改变旧有的单凭学习成绩来评价学生的评价方式,但效果还不够明显,这种错误的评价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校外培训热。为此,教育行政部门及各中小学要加强教育科研,探索多元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当成绩不再是唯一评价学生的方式时,学生参加校外培训的热度自然会降低。 四是疏导学生家长的心理,树立正确的育子观念。学生家长热衷于校外培训,除了因外在压力产生的焦虑以外,还因为很多学生家长不能正确认识孩子的成长规律、缺少科学的教育孩子的方法。这种教育孩子的无力感加剧了学生家长急于把孩子送到校外培训机构的不理智行为。为此,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要采用有效的措施,疏导学生家长的心理,减缓他们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焦虑,提高他们教育孩子的能力。可以通过家长学校、社区家庭教育讲座、家庭教育咨询热线等方式引导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子观念,进而掌握必要的教子方法、促进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