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第十一章第三节


  第三节
  故事正解
  可贵的道义
  我住的街巷里,隔壁有一家,是个主管官员,逢年过节,大有门庭若市之状。
  有一年秋天,这家的主人因事免职了,刚好接他位子的后任,就住在斜对门。到了中秋的时候,进出这条巷子送礼的人,照旧很多。
  有一天,前任主管最小的孩子站在门口玩耍,正好看到那些平时送礼来家的熟人,手提着东西,走向斜对门那边去了。孩子天真无邪,大声叫着说:某伯伯,我们住在这里,你走错了!弄得客人好尴尬,只有冲着孩子苦笑,招招手而已。有人看了很寒心,特来向我们说故事,感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这是古今中外一律的世间相,何足为奇。我们幼年的课外读物《昔时贤文》,便有有酒有肉皆兄弟,患难何曾见一人?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不正是成年以后,勘破世俗常态的经验吗?在一般人来说,那是势利。其实,人与人的交往,人际事务的交流,势利是常态。纯粹只讲道义,不顾势利,是非常的变态。物以稀为贵,此所以道义绝对可贵了。
  1。问题讨论:
  (1)这则故事说明了什么?
  (2)对我们有何启示?
  (3)道义,离我们远吗?
  如何实现道义?
  1、有子认为什么样的话能够实行?
  原文: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注释:(1)近:接近,符合(2)复:实践
  语译:有子说:"讲信 用要符合于义,(符合于义的)话才能实行。"
  解读:孔子认为信与义有相近关系,以致于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它作为我们行为的标准。
  2、孔子认为应该专心致力于什么事才是智慧?
  原文: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
  注释:(1)义:人道之所宜。(2)务:从事、致力于。
  语译:孔子说:"专心致力于利于人民的事,尊敬鬼神但要远离它,就可以说是智了。
  解读:孔子提出了"义、"仁"等重大问题。面对现实以回答现实的社会问题,这是孔子思想的一个突出特点。他还提出了"敬鬼神而远之"的主张,否定了宗法传统的神权观念,他不迷信鬼神,自然也不主张以卜筮向鬼神问吉凶。所以,孔子是力求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否定鬼神作用的。
  详解:孔子的做学问的态度,连老子都很赞赏。孔子对不懂的事情,不妄言,对鬼神之事更是认真地对待,超出了他的学识范围,所以他很诚恳对鬼神要敬而远之,表明了他的立场和态度。所以儒家很少有装神弄鬼的人,注重现实,关注人生,积极入世。然而,孔子内心是要出世的,虽然他很积极地去做事。因为这就是他的理想,他为之奋斗一生的理想。这也许是他能成为圣人的原因吧。虽然在他的时代并没有好的结果,但实际上他的理想已经根植于中华这块文明的沃土之中,不然孔子的学说和思想早就湮没了。
  3、孔子认为群居生活言谈需要注意什么?
  原文: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注释:(1)言:言谈;2)义:正理;(3)慧:聪明;
  语译:孔子说:"整天聚在一起,言谈不涉及正理,喜欢耍小聪明,这就难以造就了。
  解读: 孔子的这句话其实是对三种人进行了批评。第一是"群居终日"者,这种人耐不住寂寞,缺少独处的能力,不能安静地独立思考。第二是"言不及义"者,这种入话说得很多, 但内容却流于表面,不涉及儒家讲求的道义、仁义、正义等根本问题。"言不及义"这一成语即来源于此, 指说话内容往往触及不到根本问题。第三是"好行小慧"者,这种入喜欢卖弄口才以逞能,要小聪明以炫耀, 哓哓善辩以取宠。这三种人,不能说不可救药,但在孔子看来也是很难有进步空间的。
  附赠多闻
  1、怎么对待朋友?
  原文: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语译:子路说:"我愿意把我的车马衣袍都拿出来与朋友共享,即使用坏了也毫不遗憾。
  2、如何观察一个人?
  原文: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
  语译:孔子说:"要观察他为何去做,如何般去做,再观察他做事的心情安与不安。这样这个人就无法隐瞒了。
网站目录投稿:含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