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人才争夺战巧用校招自救


  金九银十,疫情期的校招大战已经拉开序幕,相信各个企业的HR们都在"摩拳擦掌",为这场激烈的人才争夺战做好充分的准备。
  业界常说,"校招难,难于上青天",HR总会在校招期间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特别是今年在疫情和经济双重影响之下,依然会遭遇如何精准预测人才需求、如何确定95后人才画像、如何破解Offer毀约率居高不下等等一系列难题。那么,一份校园招聘"自救指南",就显得十分必要了。怎样让简历"飞"过来
  ●企业自运营成为校招营销最重要战场
  自运营的渠道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2019-2020年中国企业招聘指数(BRI)报告》里就有一组这样的数据:招聘门户简历转化率为13%,在线渠道相对比较低(但简历量大),内部渠道简历转化率为20%。
  内部渠道不仅仅是转化率高,同时也比较稳定,流失率低,因此好好维系企业的自运营渠道就显得尤为重要。
  ●做好自运营、空中宣讲和投递转化
  通过图1可以发现,企业最关注的是峰值和最后环节,分别对应的是微信精准运营、应答与推荐、空中宣讲、投递环节。
  ●吸引环节中,HR如何做好自运营
  第一,需要比较强的文案能力,文字风格年轻化、接地气,形式有趣,戳中年轻人的真实需求。建议90后、95后HR应该积极参与到校招项目中,多多贡献创意和想法。
  第二,实现校园招聘脉冲式体验,校招的对外传播需要有较好的节奏和周期,发布的渠道也需要遍地开花,比如公司官网、微信公众号、私人朋友圈,甚至是一些社交渠道,这样才能从多角度、多维度覆盖到年轻人。
  第三,准确的受众,提升校招效率。这就需要专业的系统支撑,进行数据分析,要让数据赋予HR力量。
  第四,信息对称,响应及时,流程便捷。比如借助实时在线的招聘AI机器人,随时和学生进行沟通,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如何做好空中宣讲
  空中宣讲要做好五步:
  阶段性主题(Motivate)。空中宣讲要做到精细化,从启动、笔试、面试、Offer都可以设置不同的主题,通过持续的运营,逐渐建立自己的雇主品牌。
  共谋策划(Attract)。和厂商策划流量运营方式,如微信号、推广、厂商平台;和品牌团队及BP策划方案、情景、流程、目标。
  倒流准备(Benefit)。和网申、门户、公众号、微博等渠道结合起来,过程中投递、交流、引流、线上后期互动,一气呵成。
  业务共建(Vision)。找到对的业务经理,他们的共同特点应该是大咖、活跃、亲民。他们才是真正的吸引力。让业务经理发挥宣讲内容,然后共建演练,过程中也激发业务大咖的参与度。
  过程精进(Smart)。每一场空中宣讲会都是一场小项目,需要策划、管理、总结、优化,不断精进,形成连续性运营。
  ●加强交互和转化
  投递的时候,HR依然可以把它做得趣味化,甚至是在投递之前做一些轻量化的测验,加一些小小的动画,把公司的企业文化传递出去。
  ●重视面试体验、"保温期"
  在毕业生投递简历完毕后,就进入到企业和毕业生的"强接触环节",在接下来的环节中,企业的整体流程体验对于毕业生来说是更为重要的。
  从图2中我们可以发现,面试流程安排和Offer管理两个环节是更为重要的。HR需要着重关注这两个环节的候选人体验。
  ●"云端面试"批量安排
  HR可以通过简历初筛、在线测评/考试、AI闪面进行智能化筛选,完成大批量的劣汰环节,再通过两轮云端无接触面试,用最短流程精准识别候选人。
  而在实际面试过程中,由于线下场景转移至线上,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可以运用视频面试+面试协同系统等技术手段,帮助HR解决问题,提升面试效率。
  候选人可以在移动端进行签到,并且实时查看排队进度,同时叫号系统还能提醒候选人及时进行视频面试,候选人的面试体验一定会有行云流水之感。
  ●"保温期"减少人员流失
  快速发放严谨标准的Offer和三方协议,抢占学生签约商机,增加转化。发放Offer到入职之间的这段时间,可以称为"保温期",系统能帮助HR与候选人保持实时的联系,减少人员流失。人是否招够?用数据给出答案
  关于"招够人"的标准,每家公司都是不同的。如果只是完成最初设定的校招目标的话,"招够人"似乎很好完成。一般公司考核HR的是招聘达成率,但如果仅仅关注这个数据,容易遭受来自各方的挑战:
  老板可能会问:为什么完成这个数据就算招够了,最初校招数据是怎么定下来的?能支撑业务发展吗?业务部门可能会问:业绩没完成,因为人不够/流失率高/能力不行,校招为什么不多招一些人?面对这些质疑,HR该如何回答?
  ●过程数据永远比结果数据更有价值
  招聘达成率只是个结果,招聘过程中的简历初筛通过率、招聘周期、招聘效率等数据,都是非常有价值的。通过这些数据,我们能分析校招各个环节是否存在问题,并用以指导今后校招项目的决策。
  ●校園招聘过程的五大关键数据维度
  1.招聘整体情况概览。形成校招才报,展现校招整体收成。
  2.简历来源分析。投递渠道分析,优化招聘渠道的资源投放,降本增效;院校分析,优化目标院校的选择,降本增效。
  3.简历评估分析。Offer/绩优画像,提升简历评估的效果:关注更能预测录取结果/绩效的字段;输出简历筛选方式,提升简历评估的效率:让简历评估自动化。
  4.测评数据分析。Offer/绩优画像,优化测评模型,提升评估精准度;离职人员画像,预警候选人离职,降低用人风险,维护雇主品牌;输出测评筛选方式,提高招聘效率;人才数据对标,看市场竞争力,作为基准性判断。
  5.面试过程分析。面试官通过率,监控整体面试质量,管控面试官队伍;各阶段面试官考察的核心素质,监控整体的面试评价质量并做出改善;各事业部面试官考察的核心素质,监控各事业部的面试偏好,是否做特定的评价标准。
  ●做好以上五个维度,才真正完成了校招的数据闭环
  系统中数据看板就能为HR提供校招期间的实时数据变化,不仅能让老板看到项目中各个环节带来的数据变化,也能帮助HR在项目复盘时有数据支撑,回溯项目中出现的问题,真正体现HR的价值和专业所在(如图3)。
  简历堆成山,这么挑才准!
  ●回归岗位本身,挖掘人才画像
  从角色定位、关键挑战、岗位素质三个角度,提炼岗位所需要求、综合能力和个性测评结果,辅助HR寻找到聪明的、更容易培养的候选人。
  1.判断候选人是否"聪明",用CATA。以计算机自适应测评技术为核心,具有测量时间短、有效防作弊和测量精度高等优势,累计测评量超过300万,能良好区分各类高校候选人的认知能力水平(是否"聪明"),同时还能有效预测面试录取结果和入职后绩效。
  2.判断关键岗位是否匹配,用关键岗位潜质测评。随着招聘工作逐渐走向与业务的深度连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在人才评估中关注"关键岗位"。比如北森的关键岗位潜质测评中内置了七类岗位测评模板,从认知能力和个性两个方面诠释岗位所需要的基础素质,可以帮助HR高效甄别岗位潜质人才,实现人才质量升级。
  3.全面了解候选人工作特质,用GPI。一般个性测评(GPI)以大五人格为基础,评估候选人30项对工作有影响的个性特征,同时支持企业定制自有的人才标准,全方位考察候选人的工作特质。
  4.判断候选人胜任力如何,用基层人员校园招聘胜任力测评。比如在北森基层人员校招胜任力测评中,内置了八大行业109个岗位模板,从岗位视角关注候选人的胜任潜质,综合考察候选人的技能、动机和适配,同时支持企业按照自有人才模型定制测评维度。
  ●AI智能分析,精准识别人才
  1. AI算法测评,提升测验识别精准度。利用机器学习算法搜寻那些"能通过专业初面"的学生,采用随机森林模型,对能否通过专业初面的学生进行预测,命中率达到70%以上。
  同时,通过多元数据(招聘、绩效、异动等)的积累,进行算法模型的持续迭代,实现命中率的逐步提升。
  2. AI闪面,线上完成批量初评。某些岗位需求量较大,岗位要求也相对较明确,对于这类岗位,AI闪面就十分方便,可以帮助企业减少面试成本,实现批量化初面。
  AI闪面运用面向未来的人才评估与数据挖掘技术,如人岗匹配技术、语音分析技术、机器学习算法、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技术等,还能生成智能性分析报告,让企业对候选人的初面评价可以实现批量生成,且精准度较高。
  3. 深度定制,实现个性化需求。第一步,模型定制,实现企业个性化需求。根据企业文化、岗位要求建立岗位专属模型;基于模型维度开发《面试题本》;根据面试流程开发《面试手册》;可将面试题本与测评报告结合,根据分数调取不同问题。
  第二步,报告定制,满足使用者习惯。Smart报告解决方案可以将候选人的关键信息提炼成"一页纸"的形式呈现,方便在实际使用中快速阅览(如图4)。同时支持企业定制自有的岗位模型,输出符合企业个性的描述内容。Smart敏捷助力企业搭建个性化灵活多变的人才报告。
  第三步,算法定制,提升筛选效率和测评精准性。对历史评估数据进行机器学习,利用AI算法极大提升筛选效率、评估精准性、精准人员画像分类。
  作者单位 北森人才管理研究院
网站目录投稿:芷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