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上元节 在唐代,每年正月大概是节日活动最频繁、集中的月份。所谓"上元"即正月十五。古代称夜为"宵",故此日之夜又称之"元宵"。我们知道,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分别为春季、夏季、冬季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故又有"三元"之称,即所谓上元、中元、下元。正月十五为上元,有张灯结彩之俗,故又名之为"灯节"。对元宵节的起源,自古以来就有几种说法,其中一个主要的说法是:汉武帝时,采纳方士缪忌的奏请,从正月十五开始,通宵达旦祭祀"太一"天神,从此形成了这天夜里张灯结彩的习俗。东汉时,佛教传入中国,佛教中聚集观灯的习俗又与之结合起来。这样,正月十五灯光辉煌的活动,既有祭祀太一神的旧俗,又有燃灯礼佛的虔诚,成了一个独具风采的传统节日。 《册府元龟》卷53《帝王部·尚黄老一》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十月救:"道家三元诚有科诫。……自今以后,两京及天下诸州每年正月、七月、十月元日起,十三至十五兼宜禁断(宰杀渔猎)。" 另据《旧唐书》卷18上《武宗纪》会昌四年(844年)正月救:"仍准开元二十二年救,三元日各断三日,余日不禁。"唐尊道家"三元日"已成惯例,有"断屠"之举。就上元节即元宵节而言,隋唐间人们的庆贺活动实际已超过了宗教的范围。 唐时以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为上、中、下三元。逢三元时,禁屠宰渔猎,上元节放灯、观灯也别具特色。唐制,日落坊门关闭,禁止人行。逢正月十五上元节前后三晚,不闭坊门,可外出燃灯、观灯。唐人曰:"新正月圆夜,尤重看灯时。"除京城以外,其他大城市如杭州、江陵、襄阳等地也同样有庆祝活动。 正月初一,又叫元正、元日、新正,这一日是岁之元,时之元,月之元,因而又叫"三元节"。也就是俗称的大年初一,至今仍是举国欢度的春节。唐时在这一天从皇家到民间都要庆祝饮宴一番。 依据古时民俗,又将正月一日至六日分别与六种牲畜(鸡狗猪羊牛马)相牵合,而将第七日定为"人日"。这一天要"以七种菜为羹,剪彩为人,或缕金薄帖屏风上,亦戴之,像人人新年形容改新"(《荆楚岁时记》)。这种原本残留远古巫术遗迹、带有祭祀祷祝意味的活动,到唐朝多半变质为享乐的游宴,或登高,或聚饮,宫中则往往举行朝会,赐宴群臣。 当中经过正月十五连续三天的上元节(又称灯节,即后世所谓元宵节),直至月末晦日,也都可以算作节日。《艺文类聚》引《荆楚岁时记》、《玉烛宝典》都说:元日至月晦,并为酌聚饮食。虽然每月皆有晦朔,但正月是一年之首,时俗更为重视,所以以之为节。 在元月所有的节日中,最最热烈欢腾、几乎够得上西方某些民族狂欢节水准的,还是正月十五上元节。 远在汉代,就有望日(十五日上元节)祀太一神的仪式,从黄昏一直延续到次日天明。后来随着佛教传人,西域于正月十五上元节僧俗云集观佛舍利,放光雨花,绕城步步燃灯的做法和汉土原有风习相结合,发展演变下来,遂形成上元节夜游观灯的传统。隋代上元节之夜已宛然狂欢节,请看当时人柳或的描绘: 窃见京邑,爱及外州,每以正月望夜,充街塞陌,聚戏朋游,鸣鼓枯天,燎炬照地,人戴兽面,男为女服,倡优杂技,诡状异形……内外共观,曾不相避,高棚跨路,广幕陵云,祛服靓妆,车马填喳,肴L1肆陈,丝竹繁会,竭费破产,竞此一时。(《奏禁上元角触戏》,见《全隋文》)男人穿上鲜艳的女服,人人戴上野兽的假面,这或许与远古祀神仪式有某种关连,但到这时,宗教巫术的含义已极其淡薄,剩下的只有尽情的游戏和享乐。 唐时的上元节其热闹有过之而无不及。十五、十六、十七三天京师撤除宵禁,所有寺观、街巷灯火通明如昼,造了百徐尺高的大棚,张灯结彩供人游观。全城士女空巷而出,车马塞路,拥挤不堪,有时行人可以被人流裹带着足不点地地行走数十步。 据张鹜(朝野金载》,玄宗先天二年(即开元元年,713)在安福门外树立了高二十丈的巨大灯轮,衣以锦绣,饰以金银,同时点燃了五万盏灯,远远望去像是开着无数金花银花的树。灯轮之下,有几千名衣罗绮、曳锦绣、戴着满头珠翠、涂着胭脂花粉的宫女、歌伎和长安、万年少女少妇在尽情踏歌舞蹈,一连狂欢三日,快乐到了极点。 有时皇帝皇后也与民同乐一番,像唐中宗和他那野心勃勃的韦后,就曾于上元之夜出宫微行观灯,还顺便去了中书令萧至忠家。大概为了显示宽厚仁慈,他们例外地批准数千名宫女外出看灯。可惜不少宫女不识抬举,竟就此不告而辞,一去不返。然而中宗、韦后却似乎意犹未尽,第二天又再次微行观灯,并去了韦安石、长宁公主的府第(《旧唐书·中宗纪》)。至于风流天子唐明皇,上元节的活动就更丰富多彩了,《幽怪录》、《集异记》、《明皇杂录》等唐人小说和许多唐人诗作中均有资料可寻。 唐代上元节的诗词 用诗的语言来描绘上元节风光,不但形象鲜明、气氛火爆,而且尤能逗人遐想。兹选录数首以飨读者: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骑皆裱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苏味道《望日夜游》 九陌连灯影,千门度月华。 倾城出宝驹,匝路转香车。 烂漫惟愁晓,周游不问家。 更逢清管发,处处落梅花。 —郭利贞《上元》 凤城连夜九门通,帝女皇妃出汉官。 千乘宝莲珠箔卷,万条银烛碧纱笼。 歌声缓过青楼月,香霭潜来紫陌风。 长乐晓钟归骑后,遗替堕拜满街中。 —衷不约《长安夜游》 也有因为不能与众人同乐而感到惆怅感伤的,像徐凝和李商隐: 宵游二万七千人,独坐重城圈一身。 步月游山俱不得,可怜辜负白头春。 —徐凝《正月十五夜呈幕中诸公》 月色灯光满帝都,香车宝荤隘通衡。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李商隐《正月十五夜闻京有灯恨不得观》 看来在狂欢的上元节,也如同任何一个全民的节日一样,是"几家欢乐几家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