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网站发布《关于支持探索开展暑期托管服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指出,近期一些地方推出的暑期托管服务,是减轻家长负担、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创新举措,是加强教育关爱、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有益探索,应鼓励学校积极承担,教师积极参与,坚持普惠原则,切实保障师生安全。 与城镇学生相比,乡村学生更需要托管。他们的暑期生活单调乏味,除了帮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农活,其他时间则用来打游戏、看电视、上网等。农村家庭可供阅读的书籍很少,有些家庭甚至无书可读,乡村又缺少公共教育资源和理想的活动场地,部分省级财政拨款建设的乡村少年宫也随着农村孩子进城上学设在了城区。相比于城镇孩子,农村孩子享有的教育资源少之又少。在笔者看来,农村学生更需要暑期托管服务。不得不承认的是,乡村开展学生暑期托管服务难度更高。 其一,难以找到理想的托管场地。在乡村开展暑期托管服务,乡村学校无疑是最佳托管地点。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孩子到城镇求学,大多数乡村教学点都已关闭。这些学校年久失修,存在诸多安全隐患,有的甚至已经出租或转手。如此一来,要找到合适的托管场所更是难上加难。 其二,难以组织实施。一则活动设计难度大。乡村学生人数虽少,但分布在各个年级,不同学段的学生侧重点、兴趣、基础等各不相同,如果分学段组织,需要更多志愿者;如果不分学段,托管效果会受影响。二则志愿者招募难度大。乡村学校师资有限,如果招募城区志愿者,又面临着往返不便、难以兼顾家庭等问题。三则服务收费难度大。城区学生人数多,家长交一点、政府贴一点,基本可以满足支出。在农村地区,学生人数少,需要的托管点又多,加之地方财政压力大,暑期托管费用便成了难题。四则安全管理难度大。农村孩子基本没有家长接送,上下学路上容易发生事故,这又涉及如何划分托管点与家长的责任问题。 其三,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根据教育部的要求,暑期托管要"合理组织提供一些集体游戏活动、文体活动、阅读指导、作业辅导等服务"。组织学生进行文体活动、综合实践、兴趣拓展等活动,需要场地、器材、书籍等,而教学点资源有限,难以满足不同年龄段学生的需求,暑期托管服务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乡村学校开展暑期托管服务困难重重,但不该成为被遗忘的角落。教育行政部门、共青团、乡镇等相关主体应联合行动,把乡村暑期托管开展好、组织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