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以下简称"一体化课改")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强力推动和试点技工院校的积极努力下,已经取得了较为明显的阶段性成果。如何更有效地推进一体化课改,尽快提高技工院校办学的整体水平,实现改革所要达到的目的,还需要更深的思考和更多的实践。昆明高级技工学校积极探索推进一体化课改的校本化之路,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积累了一些经验和体会。一、 对推进一体化课改的初步认识 1.推进一体化课改要注重问题导向 虽然表现的程度和形式不同,但技工院校普遍存在招生难、就业质量不高、校企合作不紧密、办学水平较低、内涵建设滞后等问题。从试点技工院校的情况看,推进一体化课改就是为解决问题而采取的一个有效之策。一体化课改是真正由知识教育向能力培养转变、由课堂教学向生产教学转变、由书本教学向实践教学转变,工学一体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等问题的重要手段。 2.推进一体化课改要注重以校为本 任何课程改革最终都要由各技工院校来具体操作和组织实施,都不能以文件、上级部门和专家来替代。在具体办学过程中,有很多经验、做法、条件难以完全模仿和复制,再加上受学校情况不同等因素的影响,各技工院校必然会在认识和做法上存在差异。因此,要使一体化课改的立足點更加实在、增长点更加凸显,就应该注重以校为本和因地制宜。 3.推进一体化课改要注重点面结合 从目前一体化课改试点的"面"上看,三批试点院校只有210所,不到全国技工院校总数的十分之一;试点专业只有32个,远不能涵盖所开设的专业。从各技工院校办学的"点"上看,在多年教学改革的具体实践中,各技工院校或多或少地积累了一些经验和办法,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在推进一体化课改的过程中,要注重做好融通和互补,这无疑大有好处。 4.推进一体化课改要注重实际效果 一体化课改试点的目的其实就在于取得经验、办法和效果后,在更多的技工院校中推广。从试点技工院校的情况看,一体化课改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从一个模块(单元)、一门课、一个专业入手,才能在前进中不断扩大和逐步完善;只有通过推进一体化课改,使技工院校在招生、就业、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情况有根本性的好转,才是有效果的"硬"道理。二、 推进一体化课改的一些具体做法 笔者以昆明高级技工学校为例,介绍推进一体化课改的一些具体做法。 1.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校都是为学生而办的,不是为教师和校长办的;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没有学生就不成其为学校;学校的工作要以学生为中心,要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健康成长服务;学生的前途就是学校的前途,学校的前途就是教职工的前途,要努力把学生培养为合格的公民、优秀的准职业人和高素质的劳动者。 2.营造和谐的办学氛围 通过营造"进校即进厂、专业即职业、上课即上班、学习即工作"的办学氛围,增强培养技能人才的校园"气场";通过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造势",让师生员工在潜移默化中感知、认同和受到激励;在校园内广泛宣传"工匠精神"和高技能人才楷模事迹,经常举办"技能大师(名匠)进校园"等活动,每年一届的校园技能运动会更是吸引了师生的广泛参与。 3.构建校本化教学模式 通过构建"四步五段十化"校本教学模式,重新确立了教学框架、教学规范和教学要求。"四步"是确定目标、组织实施、结果评价、控制改进,"五段"是入学教育阶段、基础教学阶段、一体化教学阶段、就业指导阶段、校外实习阶段,"十化"是观念市场化、教师专长化、教法多样化、教学一体化、内容模块化、教材校本化、教考分离化、能力多元化、要求层次化、成绩学分化。 4.组建专业教学中心 按专业大类将相关的师资、学生、设备、场地、资金等归类整合,在校内行政机构中专门设立了制造技术中心、电气技术中心、信息商贸中心、汽车技术中心和烹饪技术中心。由各专业教学中心具体负责抓好一体化教学阶段和校外实习阶段的实施,并具体做好专业建设、校企合作、技能鉴定、技能竞赛等工作。 5.设立质量管理办公室 借鉴一些优秀企业的做法,专门设立了学校的质量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ISO9001质量管理和校内"8S"现场管理;负责起草教学文件、下达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指导签订《教学任务书》;负责实施教学考评、教学督导、教研教改等工作;负责对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大师(名匠)工作室进行管理。 6.强化对一体化教师的培养 组织并分批选送骨干教师到北京工业技师学院、广东三向培训学院、天津工程职业大学等院校进行专项培训和进修,仅选送到北京工业技师学院进行培训的教师就累计达62人次。学校还积极从企业中引进高技能人才参与到实训教学中来,坚持组织开展"向工人学习当好老师、向企业学习办好学校"等活动。 7.推行教学任务协议化管理 由教学部门和任课教师对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条件、考评方式等进行协商后,双方共同签订《教学任务书》,并将完成的结果与教师的课时工资、履职考评、绩效考评、评先评优、职称评聘、选课排课等挂钩。这样做不仅进一步明确了教学要求和教师责任,而且有效化解了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非普遍性因素的影响和干扰。 8.实施校内"8S"现场管理 为更好地与企业的管理文化相对接,充分体现"8S"现场管理"人造环境,环境育人"的本质和目的,学校制定了《"8S"管理试行办法》,具体将"学习、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这8个方面的要求、规范和标准,贯穿到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的整个过程和每个环节中。三、 昆明高级技工学校推进一体化课改取得的主要成绩 1.招生计划超额完成 学校已连续10年超额完成年度招生计划,生源质量也稳步提升。近几年,新生的报到时间都要限期"关门",还出现了托人"说情"和"打招呼"的情况。自2014年秋季学期起,学校只招收高级工和预备技师类专业;从2016年秋季學期起,学校虽然全额收取学费(政府免学费补助金以外的部分),但仍在3天内就完成了招生计划。 2.就业情况持续向好 通过认真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推荐和对毕业生的跟踪服务,家长、学生的满意度逐年提高;企业、社会对毕业生的认可度越来越高;毕业生供不应求,就业率稳定在96%以上,就业质量也越来越高。 3.技能竞赛成绩走高 李健宏同学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烹饪项目比赛中,获得第四名的好成绩,并入选国家集训队,学校也成为云南省有选手入选国家集训队的4所技工院校之一;数控专业师生已经连续四届代表云南省参加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多年来,在省、市有关部门组织的各级各类技能竞赛中,学校都取得了优异成绩。 4.师资力量更加雄厚 教师队伍的数量较为充足,职称、年龄、师生比等结构较为合理,一体化教师的数量逐年增多。教师队伍中现拥有一批云岭教学名师、云岭首席技师、云南省技师工作站负责人、昆明市名匠工作室负责人、昆明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教学名师。 5.教研教改成果丰硕 学校承担完成了《加快昆明市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对策研究》《加快昆明市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的对策研究》等市级研究课题,编辑并正式出版了技工教育论文集《知困思远》《育人之路》和一批实用教材,圆满承办了云南省"技工教育与高技能人才培养论坛",连续两届被选举为"昆明技工学校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单位。 6.办学规模逐步扩大 学校在昆明市富民县的工业园区内,购置了建筑面积9000余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建立了一体化课改集中实训基地;通过托管的方式,将原寻甸县第二中学改建为"轿子山校区";通过政校合作的方式,在宜良县高级职业中学建立了"宜良校区";在一些企业和职业院校内建立了教学基地。 7.办学业绩广受好评 学校获得了"2015年全国职工教育与职业培训先进集体""云南省文明单位""云南省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云南省培训鉴定双十佳单位""昆明市五一劳动奖状""昆明市职工道德建设十佳单位"等荣誉。学校校长获得了"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第二届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校长奖""中国技工教育杰出贡献奖"等荣誉。四、 对不断推进一体化课改的几点思考 1.推进一体化课改要与解决存在的问题相结合 试点技工院校应该再接再厉,不断提高一体化课改的深度、广度和高度,不断找出解决共性问题的方法,积极提出解决个性问题的指导意见。 2.推进一体化课改要与促进共同进步相结合 在一体化课改的策划、试点、推进的整个过程中,都要展现出求真务实的态度和科学创新的精神。下一步,应该让"一花独放"变成"百花争艳",使一体化课改的综合效益尽快地显现出来。 3.推进一体化课改要与推进长远发展相结合 一体化课改说到底,就是要培养出真正受市场欢迎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让技工教育的办学特色更加鲜明。因此,要更多地总结和探索,让一体化课改的实践更加适应技工院校的现实需要和长远发展。 4.推进一体化课改要与加强内涵建设相结合 对技工院校的各项改革来说,最难的莫过于教学改革,而通过推进一体化课改,可以促进技工院校的内涵建设,更好地激发活力、增强实力和提高竞争力,更快地构建起以内部因素为动力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