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针对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现状,青岛市委编办摆脱固有思维定势,打破老的套路和条条框框的限制,在事关长远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进制度创新,探索事业单位管理新模式,全面激发事业单位生机与活力。 一、三种新模式 一是采取"事业机构+购买服务"模式,实现养事不养人。政府购买服务是对机构编制保障方式的有效补充,在机构编制总量控制的背景下,青岛市委编办积极探索机构编制与购买服务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对某些领域和环节的人员需求,通过购买服务岗位的方式解决,不再通过机构编制方式予以保障。比如,为加快推进国际城市战略,建立与其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在考虑事业机构设置方面,针对传统事业单位存在着资源浪费、效率低下、片面行政化和官僚化等诸多问题,勇于打破条条框框的限制,突破惯性思维,改变以往传统事业单位设置方式,探索创新事业单位新型管理模式。在市财政局、人社局的支持下,设立了青岛市国际城市战略推进中心,为市商务局所属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不明确机构规格,不核编制,不核领导职数。在考虑用人机制方面,针对目前传统事业单位普遍存在人浮于事,人不干事,人才匮乏,人才闲置和浪费等不正常现象,从根本上打破传统事业单位吃大锅饭的局面,引入竞争、约束与激励机制,调动事业单位从业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该中心不核事业编制,不招事业人员,采取政府购买岗位服务形式,核定人员控制总量8名,实行合同制管理,实现由传统的"既养事又养人"的管理模式向"养事不养人"转变,政府财政的支出方式由过去按人头的"定额拨款"变成了"定向拨款"。 二是采取"事业机构+平台公司"模式,实行双轨制运行。为切实解决市科技产业源头创新能力不强、新兴产业核心技术贫乏、科研机构活力不足、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低等短板,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国家东部沿海重要的创新中心,提升城市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青岛市重点围绕国字号科研院所、中科院系院所、国内知名高校、著名央企这"四条主线"引进高等教育资源和高端研发机构40余家。引进过程中,借鉴南方科研机构特别是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四不像"的管理模式,实行"事业+企业"双轨制运行,实行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给予事业单位的帽子。主要依托院所的平台公司,实行企业化管理,全员聘任制,不定编、不定人。同时也考虑不同院所的实际需求,采取差异化、宽容化的管理原则,对设立校区进行人才培养的,设立事业单位的同时充分给予编制保障,如复旦大学青岛研究院、北航青岛研究院等;对独立设置科研单元、拥有自主科研团队、与地方进行产学研合作并取得实效的,核定少量编制,用于引进高层次人才,如西安交大青岛研究院、天津大学青岛海洋技术研究院等;对只是搭建科研平台、依靠外部科研团队进行科研创新的,根据需要可设立为事业单位,享受海关进口仪器设备减免政策。 三是采取"法人治理+事业机构+平台公司"模式,落实发展自主权。事业单位在运行过程中,往往由于政府管得过多过宽,事业单位成为政府部门的行政附属物,管理体制的行政化,导致事业单位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这也是事业单位缺乏生机活力的根本原因。为此,青岛市在实施海洋强国战略,推进海洋科学与技術试点国家实验室建设时,在管理体制上积极推进去行政化,减少管理环节,创新构建了"法人治理结构+实验室发展中心+有限公司"的管理模式,充分落实自主权,激发内生活力。国家实验室不设行政级别,不核定编制,实行理事会管理、学术委员会指导的主任负责制,理事会作为决策机构,代表国家和共建各方进行宏观管理,学术委员会作为学术事务咨询和指导机构,对理事会负责,主任委员会作为执行机构,负责实验室的日常运行与管理。设立实验室发展中心,作为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不定机构规格,不明确经费形式,自主设置内部机构,核定编制50名,负责科研活动中的人事、财务、审计、法律等问题,最大程度减少行政事务对实验室的干扰。组建实验室有限公司,作为市属国有企业,实行企业化管理,对实验室日常发展所需的后勤保障、人才招聘、物业管理等服务进行市场化运作。扁平化的管理体制、灵活的用人机制,高效的运行机制,充分调动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了由"科研管理"向"创新服务"的转变。 二、新模式带来的新优势 一是促进管理方式更加灵活。传统的事业单位管理模式,由于受人事管理、财政保障方式等限制,容易导致事业单位出现机制僵硬、活力不足等问题。通过不定规格、不明确经费形式、放开内部机构设置等方式,打破机构编制管理的条条框框。采取"事业+企业"运行模式,充分体现机构"去行政化"和发展的自主权,实行自主招聘、自定薪酬、自我管理,更有利于激发事业单位内部活力。如国家海洋实验室坚持科研自主,对重大科研项目和研究活动所需人员,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进行项目化管理。根据科研项目需要,由首席专家自主组建科研团队,自主招聘,相关人员不纳入机构编制管理,项目结题后人员解散,拥有经费完全支配权。 二是释放人才队伍发展活力。传统编制管理,客观上难以吸引高层次、专业性人才,而聘任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这一缺陷。如国际城市战略推进中心人员工作待遇相对较高,采取年薪制,比一般传统编制内同层次人员薪资较高,有利于在更广范围内吸引高层次、专业性人才。中心按照政府购买岗位服务形式招聘了8名工作人员,全部硕士以上学历,其中博士1名,4名有海外留学经历或工作经历,4名有5年以上从事商务工作经历,平均年龄29周岁,在青岛市创新组建了一支年龄相对较小、学历相对较高的工作团队。 三是加快集聚高端创新资源。设立的新型事业机构成为引领新兴产业、改造传统产业的助推器,搭建的创新载体极大激发了社会创新创业的活力,对青岛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初步显现。如设立的中科院、985高校青岛研究院,一方面,集聚了一批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和团队,规模近1900人,其中,两院院士10人,国家杰青14人,国家"千人计划"26人。另一方面,弥补了青岛市创新资源的短板,增强了本土科研机构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从研发、孵化到产业化,逐步构建起创新驱动的全新发展链条,集聚的高端科研机构已成为推动青岛发展的强大引擎。□E:ZZJ 关键词:创新 管理 事业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