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博导告诉记者,去年年底的一段时间,自己一天要花掉200万。 不过这笔钱花得很纠结,因为在花与不花之间,陷入了一个怪圈。在这个怪圈的连锁公式里,事物的性质发生了悄无声息的变化。记者以一笔专项资金的来龙去脉,来揭开部门的花钱之道。 来龙去脉 解释一笔财政专项资金,就要先从"两上两下"讲起。先是"一上",比如以一所高校为例,这个高校汇总了所有学院和其下属的二级三级单位的预算后,上报给主管部门,然后主管部门汇总以后,由部门上报给财政部门,其为"一上"。这个预算是一个粗略预算,大概在上半年的六七月份的时候就开始了,大致定下来下一年度要开展哪些工作,需要哪些经费;直到财政部门批复以后称其"一下",主管部门就根据"一下"再分给高校;在年底11月份到12月份之间,又要有个"二上",这回的预算就要细化了,具体落到哪个项目,比如要修学生公寓,还是修实验室;最后具体到"二下"就很晚了,要等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复完预算以后,再给高校的,就是"二下",这也是最终结果。这些就是财政预算拨付的整个过程,被称为"两上两下"。 王先生在某个部委做财务工作,他告诉记者,"两上两下"只是个批复过程,这个过程只是说明在这个范围内有些钱可以用,但这些钱并没有到部门的账上。等到预算批复完以后,一级预算单位还要汇总下级单位的用款计划,分季按月向财政要钱,当然财政不是一次性全给拨付,而是按照月份或按项目执行情况进行拨付,另外还要等后半年的税收收上来等这些实际情况,来分批给部门预算资金。所以大量的资金拨付要等到下半年。 张先生则是另外一个部委的借调人员,他和记者讲述了支出集中到年底的另外两个因素,一个是部门报预算项目申请1000万,其实只要500万就行。他们往往多要,整个预算下来的时候,前面已经花了500万,后面就要突击把它花掉。因为明年再为项目申请资金的时候,就容易了。张先生说:"现在预算申请不太规范,还有预算执行过程中也不太严谨,部门也不会定每个月要花多少钱,只是到最后剩下的钱要赶紧花掉。"另外一个因素,是和结算制度有关,机关结算都是年底统一结算,根据表现,年底把钱统一给你,其实每个阶段都有发生,只是不结算,都放到年底统一结算,这就导致年底的支出数量很大。当然不管是王先生还是张先生,他们所列举的过程和因素还都在事物的同一范畴内。 惯用手法 不过,资金的性质正在慢慢的发生变化。前文提到,各预算部门都要按照进度完成自己的预算目标,完不成,不仅预算结余被收回,还直接影响下一年的预算申报,说白了,就是再不能要到这么多钱了。 各个单位都有自己的"小算盘",明年的预算资金是绝对不能少要的。唯一的办法就是到年底之前,使劲花钱。但是这种花钱也是有讲究的,不能让外人看出任何破绽。要悄无声息的把钱用完。 方式一,单位去找外面的公司,与公司签订合同,内容是公司负责本单位的某个活动安排。但实际上是没这个活动,只是可以以这个明目把钱预先支付给这个公司。如果以后有什么活动,就从这笔钱里扣除,当然这都要和公司事先讲清楚。 方式二,比如安排调研或委托咨询。借此明目领导可出去转一圈,钱也可以花出去。 方式三,有时候本部门的借调人员也可以用上,看到年底还有哪些钱没花出去,就给借调人员立项目,立完项后马上把钱拨给他们。当然礼尚往来,这些人肯定是要拿出一部分钱来,给这个领导送过去。 方式四,还有委托定点饭店,领导签字开了多少人的会,实际上是没有开会。也是先把钱付给饭店,以后想花的时候再从这笔资金里面要,或者以后开其他会议时再用。大家都清楚,如果是开会,包括送些礼品,按预算来讲肯定是不够的,如果有了上次预先支付的钱,那标准可就提高了很多。 方式五,任何机关单位,下面都有事业单位,比如机关服务局,由于两家关系很密切,有很多一部分资金是由他们代收了。比如今年结余的资金非常多,需要付给他们钱时,就多给。到需要收他们钱的时候,就会有一部分先不收了。这就像企业做帐时用的递延和待摊。 方式六,大额的专项资金,比如工程款,可能按合同进度工程才完成30%,但是由于部门结余太多了,部门就认为对方已经完成了50%,然后部门按照50%的款给给企业打过去。这样,就会多打了20%。当然企业也很多财务手段来规避这些东西。 诸多方式下来,财政专项资金已经改变了原有属性。 单位通过这种转移方式把资金隐藏到下属事业单位去,隐藏到外面的公司去。这么多的情况,实际上就是一个隐形的小金库。 "小金库"的隐蔽性虽涉及了经济业务,但其已基本不涉及现金流量,给查处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当然"小金库"的事在本文暂且不说,本文只是把部门的"突击花钱"的方式做个列举而已。 资金不透明 企业懂得如何隐藏虚假收入,行政部门也同样在行。如此一来,这个预算怪圈继续发挥作用。部门的预算资金都花完了,那么来年再去申请,部门就会找各种理由,去说服财政部门继续给他们预算资金,比如说程序维护、项目维护等等,从此,填补这笔资金就成了个无底洞。 从一项财政专项资金变成隐形小金库。这是不是值得我们反思呢?是不是我们的财政监督能力太弱了呢? 所谓的年底突击花钱,其大部分的钱都花在了行政运营上,而真正花在民生上的钱太少了。毋庸置疑,给医保提高资金肯定不会有突击花钱,给退休人员增加养老金肯定也不会有突击花钱。所以真正令人痛心的是,花出去的钱,大多没有落到民生所系的具体人群上。 正是这种预算执行不透明,钱花的不规范,才造成了部门年底花钱的极大浪费。钱花到哪里外界一无所知。体制上的原因加上预算的不公开,导致这些部门在年底花钱上能够大做文章,而且做得"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