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浅析儿童性侵害及防范


  刘晓洁 毕晰思 陈美希 徐艳敏
  【摘 要】近几年我国多省份接连曝出儿童遭性侵犯事件,危害甚大,影响十分恶劣,儿童被性侵案呈增长趋势,其原因颇多。本文从真实案例出发,通过对受害人特征分类,分析事件对其的影响,发生原因以及防范措施等。试图提出一些改善策略,旨在预防儿童性侵害,保护其合法权益,为他们建立一个安全、健康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关键词】儿童;性侵;防范
  一、现状与案例
  1、性侵案件逐年增加,人群以儿童为主。2014年数据显示,全年被媒体曝光的案件数量高达503起,每天曝光1.38起。2015年全年媒体公开曝光的性侵儿童(14岁以下)案例340起,平均每天曝光0.95起,2015年被曝光数虽然比2014年有所减幅,但公开曝光案例的减少,并不代表着实际发生案例的减少。2016年全年媒体公开曝光的性侵儿童(14岁以下)案例433起,平均每天曝光1.21起,同比增长近三成。
  发布方指出,近3年公开报道的儿童被性侵案件均大幅高于2013年,体现了儿童被性侵现状的形势严峻。根据报告,2015年媒体曝光的性侵儿童案件中,被性侵儿童仍以7岁到14岁的中小学生居多,7岁以下受害者比例占到17%,较2014年明显上升,受害者人群呈低龄化趋势。同时,由于案件特殊性、风俗习惯、传播规律等因素影响,仅有极少量的案件被曝光。
  2、受侵害对象主要为女性。2016年公开报道的性侵儿童案件的778人中,女童遭遇性侵人数为719人,占92.42%。施害人绝大多数为男性。但是在778名受害人中有男童59人,占7.58%,男童被性侵现状同样不可忽视。
  3、典型案例。①李吉顺强奸、猥亵儿童案。②董琦潜入中学宿舍强奸多名女学生案。③魏连志采取哄骗等手段猥亵多名男童案。④李沛新猥亵继女案。⑤刘箴芳等介绍多名未成年在校女学生卖淫案。⑥美女作家林奕含被名师陈星诱奸自杀事件。
  二、受害人特征
  根据受侵害的原因可大致将受害人分为留守儿童,流动儿童,智障儿童,离异家庭的儿童等,主要为低龄幼童。
  1、超3成受害人为低龄幼童。案件数据分析显示,武汉市性侵未成年人的案件中,受害人群的年龄层有两极分化趋势。其中6岁以下15人,7-10岁7人,11-14岁18人。小学高年级学生受害人数较多,主要因为生理发育因素使该年龄段孩子容易成为犯罪分子目标,但低龄幼童被侵害比例高达34.88%,如此重大比例也不容忽视。
  2、留守儿童。研究人员自2013年3月以来在广东、贵州和吉林省做了问卷调查,进行了实地研究。报道指出,广东省妇联公布的数据显示,该省化州市儿童性侵案件中的被害人,本地农村留守女童占94%,高州市也类似。仅2008年至2011年6月,东河崖村(留守村)所在县发生幼女受性侵害案件24起,被害人34名。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刘正奎在接受采访时说,近一亿数量的留守儿童,亲子关爱严重缺失,缺乏亲子互动,孩子便容易遭遇各种各样的伤害事件。"调查显示,15%的留守儿童受到过暴力侵害,女童中超过4%受到过性侵犯。
  3、外来流动人口。近6成受害人来自偏远城区、农村地区、低收入群体聚集地。数据显示,37件案件的43名受害人,25人来自偏远城区,占总数的58.13%。家长忙于生计、对孩子疏于管教,使得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成为犯罪分子下手的主要目标。
  4、离异家庭的儿童,受暴者的比例均高于平均值,其中受性侵的占50.7%。民政部发布中国婚姻状态公报称,中国离婚率已连续12年递增。2014年全国有1306.7万对人结婚,363.7万对离婚。这说明离异家庭的儿童越来越多,也验证了受性侵比例逐年增高这一现象。
  三、性侵的影响
  1、生理伤害
  如有暴力行为,则可形成体外伤,淤青和出血等。如果被性侵对象年龄过小,再加上性侵者不洁触摸或侵犯可以导致妇科炎症,生殖系统发育不成熟,生育功能受损,泌尿系统感染等,更有甚者得艾滋病,性病。
  2、心理创伤
  受到性侵后的心理过程有紧张,恐惧,无法保护自己和反抗无果后的绝望,羞耻感以及自我否定。当面临性侵犯时,意外的躯体感觉和对躯体感觉的害怕共同构成了惊恐。躯体在面对惊恐时能够引起一种情绪状态叫应激。其中的格斗逃跑反应系统目的是保护机体,而不是损害机体。不幸的是,这些对惊恐躯体症状的想法只能产生一个负性的滚雪球式的循环,导致更多负面的躯体感觉、想法和行为。这个循环就是对害怕的害怕。此种伤害将会不同程度地贯穿到生命的每个阶段。
  遭遇性侵或性虐待的经历,个体会自觉丢失了纯真和尊严,被所背负的羞耻感压跨,部分性侵受害者,会拼命洗澡,认为自己是个脏孩子,更有割除自己生殖器的念头。研究指出,"羞耻感"会让人趋于沉默、回避人群。它会使人们因源于感觉"自己不值得",而带来指向"自我毁灭"的自我惩罚倾向。
  3、对性的认知偏移。
  由于其早期对性的体验异于常人,从小对性相关的预测和认知导致其心理和行为产生障碍。部分对异性充满了恐惧,所以会发展为同性恋,部分不敢和异性谈婚论嫁,排斥亲密接触。虽然在心理干预和其成长对世界的认知中,异常的性行为模式逐渐被正常的行为模式所替代,但是在其脑组织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4、對家长以及世界的不安全感。
  部分受害者告诉父母时,父母会不屑一顾。幼小的心灵在遭到创伤之后,受到了可以被最信任的人的忽略,内心必然是绝望式的无助。多件案例证明,在事发之后部分父母会责备孩子不小心,没有自我保护的意识。同时,经过警察,记者,老师的不断询问,受害者并不能得到其他人的感同身受和同情,并在回忆过程中,加深了自己的羞耻感使消极影响不断放大使其内心更加难堪
  5、以上所有负面影响的奠基,会使受害者的性格发生改变。
  低调,躲避,内向,抑郁。可以影响个体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自信心、自尊心、社交的能力,再到工作能力,学习新事物的能力。他们害怕被公众关注和议论,喜欢穿暗色系的衣服,不敢展现自己,性格变得唯唯诺诺。
  四、防范措施
  1、给孩子全面的性教育
  2、家长和社会的监管
  3、家长和孩子彼此的信任与支持
  4、告诉孩子遇到事情怎么做:
  ①在去任何地方前,在改变计划前,一定要让家长知道,得到家长的批准。
  ②尽量避免单独去任何地方,最好跟朋友或者可以信任的人一起
  ③小秘密要告诉妈妈;任何时候,如果觉得受到伤害,害怕,或者对某些事觉得不舒服,应该马上告诉家长,老师等
  ④不保守坏人的秘密,坏人可以骗
  ⑤遇到危险时可打破玻璃,破坏家具
  ⑥遇到危险时可自己先跑
  5、告诉孩子,对这些行为说不!
  ①把孩子带到一个隐秘的地方,让孩子脱下衣服或裤子,摸孩子的胸部或生殖器
  ②让孩子摸对方身体的某个地方(胸部、生殖器),或让孩子看他的裸体或隐私部位
  ③带孩子看有很多成人裸体镜头的电影或者视频
  ④用他身体的某个部位(生殖器或者嘴巴)接触孩子身体的隐私部位
  ⑤在公交车、电影院等公共场所摸孩子身体隐私部位
  ⑥不要喝(吃)陌生人饮料和糖果
  【参考文献】
  [1]最高法发布5件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典型案例(中国经济网).
  [2]如何教育孩子防卫性侵儿童者?(知乎)。
  [3]薛俊强."性侵儿童"犯罪的危害及防范对策[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5(03).
网站目录投稿:孤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