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关于提升中职学生职业能力的思考


  摘 要: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主要分为一般职业能力、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升职业能力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职业人才培养的关键。本文分析提出,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主要从改变课程体系、增加职业技能专门化课程;加强知岗识岗、提升专业岗位的认知能力;内化素质,外塑职业形象,提高综合能力;改变评价模式、以评促提升等四个方面展开。
  关键词:职业教育 职业能力
  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职业专业化,传统职业教育更多地重视学生专业技能和专业理论的学习,而忽视岗位职业能力的培训及人才长远发展所必需的综合素养。这样的方式培养出来的职业人才远远达不到目前我国高速发展的需要。相比欧美发达国家对职业人才的培养,我们的培养方式远远不够。近几年,在国家重新回归素质教育的思想指导下,很多职业学校对学生的职业化教育有了新的认识,并且也有一定的实施和改变。
  首先来谈谈什么是职业能力?职业能力可以定义为个体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在特定的职业活动或情境中进行类化迁移与整合所形成的能完成一定职业任务的能力。职业能力通常有三层含义:一是为了胜任一种具体职业而必须要具备的能力,表现为任职资格;二是指在工作岗位上表现的职业素质;三是开始职业生涯之后具备的职业生涯管理能力。任职资格是指每个职业都需要的一定的技能和特殊能力,如教师要有教育教学专业授课能力,具体可以在每个职业(岗位)的任职资格中有不同的表现。职业素质是人的道德、态度、意志等层面的内在素质,还包括在职场上的工作思维、工作方式、工作态度、工作规则、常识等,表现为怎样做人、做事、处事的能力。职业生涯管理能力表现为内省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获取与分析信息、职业选择与抉择能力、整合与利用资源、了解与分析职业环境、规划职业与转换职业能力、处理个人生命周期与职业发展周期冲突的能力等。
  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主要分为一般职业能力、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一般职业能力是指从事该职业所需具备的基本能力,主要有沟通能力、团队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计划和组织能力等。专业能力是从事某一职业的专业能力,是具备胜任该岗位工作的专业技能,主要是技术实力技能。综合能力是人所具备的综合素养,包括人的终身发展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等,主要有主动性和事业心、自我管理能力、学习能力。那么如何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即职业化,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改变课程体系、增加职业技能专门化课程
  课程体系是决定人才培养的基础,有什么样的课程体系,决定学生的学习内容,也同时决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最终达到的效果。目前很多学校在人才职业化能力培养方面是缺失的,有必要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有目的、有意识地提高。首先要对课程体系、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等进行调整,增加职业技能专门化课程内容。
  选择性课程改革带来课程结构的变化,增加选修课程,建立以"公共基础课程+核心课程+选修课程(限定选修课程+自由选修课程)"为一体的课程体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构建推进以"综合能力本位,专业素养提升"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建设,在选修课程中拓展专业技能提升课程和职业技能课程,使学生进一步加强职业综合能力素养,拓展提升专业技能,充分保障人才培养的长远发展。并且创新"学科课程模块"建设,除文化基础素养课程模块、专业理论素养课程模块、专业技能素养课程模块外,有目的有意识地增加职业基本技能课程模块,如:沟通能力、团队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计划和组织能力等专门化课程,通过课程计划培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一般职业能力。
  任何职业岗位都离不开沟通能力,沟通能力一般包括演讲、表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操作演示能力、沟通技巧等。那么通过开设相应的语言类课程,如演讲课、表演课、主持人课、新闻播报课、礼仪课、沟通技能课等,根据专业特点有目标地开展培训。如学前教育专业,沟通能力是教师必备的职业能力,通过情景创设,个案分析演练,包括教师与幼儿、教师与家长、教师与领导、教师与同行的沟通技巧等,通过练习相互学习,提高岗位的适应能力。
  团队能力是任何职业岗位都需要的,团队合作能力是现代人才培养必须具备的素质,现代社会是大同的社会、合作的社会,各个领域都需要团队精神,那么什么是团队,中职学生又如何培养其团队精神,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在课程设置中有目的地开设团队训练课,如团队服务训练、团队组织活动、主题班队活动,有计划地组建团队,形成有个性、有共同目标、有特色的团队组织,开展形形色色的团队活动,通过团队小组合作完成一个具体任务,共同克服困难,有目的地具体化活动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如建筑专业,要完成一项建筑任务,需涉及多种学科能力,如建筑预算、建筑设计、施工、建筑测量等,在教学中,通过分学科分团队,组建团队合作完成一项综合性任务,那么在教学过程中也同时模拟工作场景有目的地进行团队合作训练。
  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解决问题是指通过一定方法和操作解决生活中和技能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突发问题的能力。在课程中有意识增加解决问题技能的训练,如增加相关的理论课程内容,教师结合专业特点设置问题场景,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或以团队合作形式讨论,得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实施—检测—策略—实施—检测—反馈—总结等,通过不断训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设置岗位突发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教师辅助指导等,如学前教育专业,提出小孩子闹矛盾的问题,让学生以个人或团队合作形式理论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等。不同的专业岗位出现的突发问题各有不同,有专业技术问题、人文关系问题、环境偶发事件问题等,通过有目标地训练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加强知岗识岗、提升专业岗位的认知能力
  职业化教育离不开企业,学校是集体授课的场所,职业岗位、专业设备实施、岗位实训场所等有别于企业工作的真实场景,所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是提高学生职业化的必要途径。通过新生入学的始业教育——岗位初体验,加强学生知岗、识岗教育,有组织地进企业参观学习,结合不同专业特点,了解自己的专业、岗位环境、工作性质等。岗位初体验是学生步入职业化的第一步,要进行有计划的组织和实施。如开学初,笔者学校组织学生分专业采取讲座的形式了解专业特点,增强专业认知能力,学前教育专业入幼儿园进行一天的幼儿园常态教学参观学习;数控磨具专业入企业参观岗位工作场所,了解工作环境;宾旅专业入酒店熟悉工作环境等。岗位认知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岗位的热爱,增强专业的了解,为职业化教育打下坚实基础。
  三、内化素质,外塑职业形象,提高综合能力
  职业综合能力主要是计划和组织能力、个人规划、事业心、积极性、主动性、自我管理、学习能力等。计划和组织能力是指活动方案策划、组织和执行能力。个人规划是职业者对自己未来的工作进行合理的计划、展望和实施。事业心、积极性、主动性是体现职业工作者的职业精神、工作态度及工作的持续性等。自我管理包括对情绪、时间、学习、生活等的管理。學习能力是自我学习、查阅资料、获取知识和提升的能力。可以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德育建设、社团活动、校园广播台、校园电视台等形式,开展技能周活动、技能展示、关于职业方面的演讲比赛、职业化方面的征文比赛等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事业心、主动性。
  校园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是学生内在素质提升的重要方面,采取各种形式,外强规范教育,内化德育渗透,利用各种活动如主题班会活动、班级文化建设、团队建设等教育,提升学生的精神素养及自我管理能力。开展能培养职业综合能力的社团活动,通过第二课堂丰富学生的精神素养。在社团活动中,也提高学生的计划和组织能力。
  四、改变评价模式、以评促提升
  评价能有力地促进教育教学。职业教育评价不能单一,要开展多维度的评价。结合职业教育特色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人才规格要求,建立以能力为本位,形成"四位一体、理实融合"的多维度的考核评价体系,主要包括:职业能力、专业能力、文化素养、实训实习能力。文化素养采用理论考试的方式进行评价,月考、期末考,过程与考核相结合。专业技能评价是学生评价的重要部分,也是专业教学、学生专业能力提高的关键,采用技能统测形式进行评价。综合能力采用德育考核和社团活动考核相结合,一般职业能力结合专业特点进行个性化的考核。通过评价模式的改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职业能力。
  学生的职业化教育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岗位能力提升的要求。所以我们要着力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从改变课程体系入手,深化校企合作,校企合力培养学生的一般职业能力,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应用能力,以评提升,以保证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
网站目录投稿: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