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方的乡村,尤其是陇右河东的会宁、靖远一带,三月是比较忙碌的播种时期,许多夏秋作物都要下种或者做好前期的准备。而大秋作物一般要等到四月半间才下种,所以四月头上对庄农人来说相对清闲。三月里春风漫天吹着,土地上只有浅淡的绿色,树叶子小小的,野草也没有长高,满天满地都是土黄色。在风尘里出没的老百姓,一个冬天腊月、正月空闲时间颐养下的一点风光、滋润,都被风沙剥夺得干干净净,整个地灰头土脸。庄稼种上了,就盼望着老天爷赶快下一场春雨。他们知道光靠上年秋后的雨水和冬天积雪留在地里的那点底墒,夏天得苗还可以,要想庄稼生长得旺盛那还不中用。俗话说"春雨贵如油",大概就是这个理。好容易四月到了,地里的麦苗、豆苗都欣欣向荣地长着。天气也晴朗了许多,沙尘天气随着树木上叶片的长大,浓绿深黛颜色的深厚,也就渐渐少了。这时候暖暖的春风吹拂着,到处绿意洋溢着。要是来上一场"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毛毛细雨那就最好不过。有些年月这雨果然还就遂了人的心意,按时按节地下起来。那么庄农人可就开心了。老汉们走起路来也都很精神。婆娘们的笑声更像山鸡滚蛋呱嗒嗒地管不住。乡里的娃娃们一放学就丢下书包在明净的天底下找一块场地游戏起来;女娃娃不是跳皮筋就是跳方子,男孩子就是调皮,上墙揭瓦,追鸟弄狗。老婆婆们出了门看看绿油油的麦苗,就念叨开:"四月四,四颗梅子四颗字;四月八,麦子苫老鸹。今年麦子真的能苫住老鸹了。秋后娃娃们不愁吃喝,家家娃娃都能吃个肚肚圆。"老人一念叨,娃娃们就围上去,要老人把随口念叨的顺口溜教给他们。于是有些老人们也就认真地把心里装的老古今倒了出来。 然而并不是每一年都风调雨顺,有时候一个三月旱出头,四月过去好些天,天空还不见一点云丝丝,那庄农人就心焦起来。有些好请神降香桌的老人就相约到村庙里去向泥神磕头,上香求雨。也好四月八到了,据说这一天是佛祖诞辰日,凡供奉了佛爷菩萨的寺庙,这时候大都要开道场,念佛经,乡里人叫念山。有些供奉三大古佛的寺庙,每年四月八这天也就是约定俗成的过会日,那样远近香客云集,一时拜佛求雨的,走亲串友的,做买卖做生意的都有。四月八也就成了一个盛大的集会日。 凡是四月八过会的寺庙大都提前请好了阴阳先生,提前几日开经念山。也许真的是那些道行深厚的阴阳先生们卖力地念动三昧真言,施行法力有了效果,也许也是那些虔诚的老人们连续多日跪香感动了上苍,恰好四月八前后一场酣畅淋漓的春雨就浇淋在陇右大地上。乡里农民好不痛快,都叫这是老佛爷的洗山雨,是普度众生,化育生灵万物的。为了感谢及时雨,村民们都要为山场佛殿献上盘馍馍。有些乡村还特意请来县上或者外地的秦剧团,搭起戏台唱几天大戏。乡民们说这戏就是给佛爷还愿的,地方部门只说是为了发展文化事业,不多明言。当然有些年份,乡民们香也进了,跪也跪了,盘馍馍、鲜花、香果都进献了,道士阴阳的经卷也念了六七天,大戏也唱过了,可这神灵佛祖老天爷就是不显感应,四月八前后还是没有一点雨星星。于是乡里老人们无奈地说: "今年天堂里没有雨呀,老佛爷、老天爷也不怜念咱庄农人了。" 不论天旱还是风调雨顺,四月八这个节日,年年要过。乡村民间也有些过四月八的风俗。这时候早晨草木上已经开始有露水了,特别是雨水多的一年。 就像通渭、陇西等地就有四月八早起捋露水珠子洗脸的说法。据说这天早上的清露有奇效,捋上些洗洗脸,把眼睛也洗一下,这一年就心清目明,干什么心里亮堂,不会被人蒙骗,也不生眼疾。 四月八日,这时候天气渐暖,会宁有些乡村人家已经开始做消暑清凉的食物,比如煮甜醅子、搓凉粉等。一般的农家这时候上年秋后腌制的老酸菜也吃完了,即便有也不能吃了。这时候农家人在田里锄地,见了苦苣菜芽儿也就捡回来,如果捡得多也就水煮之后窝酸菜吃;如果捡拾得少,开水锅里一煮,用香油醋拌上,是绝对的美味佳肴。 四月八前后对庄农人来说相对清闲些。四月半间一过,按老节令,谷雨前后就要开始种大秋作物——荞麦、糜子、谷子、洋芋这些。庄农人忙活着,实际上没有消停一天,眼看着麦苗拔节,豆秧扯蔓,"花褪残红青杏小"的时候,四月天也就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