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心目中,母亲是最早的启蒙老师。孩子的心灵是纯净的,母亲传递给孩子什么样的信息,孩子就会收获什么样的效果。他们的第一需要是在母亲那里得到爱。所以,温暖的家庭气氛对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阳光明媚,微风和煦,徜徉在繁花似锦的公园里,赏花观鱼聆听鸟鸣,追逐嬉戏说说笑笑,好不畅快。好心情能够给人以活力。家长和孩子在这样的环境里,心情格外清爽。对孩子来说,回到家里和母亲相处时,如果母亲能够给孩子创造一个温馨的氛围,让孩子心灵有一种愉悦的感觉,他的细胞就会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思维活跃、心灵手巧、动作灵敏。 要让孩子得到爱,恰当的赞美和鼓励是必不可少的。赞美有点像兴奋剂,孩子会觉得有使不完的劲,全身的聪明细胞都活了起来。有些家长怀疑用赞美的语言鼓励孩子的作用,这是不明智的。要知道,没有一句赞美的语言是无效的,除非你不知道怎样赞美孩子。赞美的次数和赞美的效果成正比,有时,甚至你对孩子漫不经心说了一句赞美的话,孩子依然会很在乎。孩子和同伴玩耍时,受了委屈,会说:"我回家告诉我妈妈。"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因为孩子觉得在妈妈那里才能找到爱。 美国公路长跑比赛,成人赛后有个儿童比赛,都是三四岁以下的孩子。每人胸前的号码都是1号,比赛结束后每个人都是第一。大点的孩子也大同小异,各种各样的比赛,只要参与,最后就得到一个奖杯。据说一个12岁的孩子,常常就拥有20个奖杯了。在美国人看来,孩子9岁之前,努力和能力分不出来,都应该得到奖杯。小小的奖杯就是对孩子比赛的承认。 有个讽刺官场用人规则的幽默段子: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行也不行。家长可以把这个段子改为:说他棒他就棒,不棒也棒;说他不棒,棒也不棒。说他笨他就笨,不笨也笨;说他不笨,笨也不笨。孩子的能力与家长的鼓励息息相关,这一点是不容质疑的。 有什么样的家长,就有什么样的孩子。家长是英雄,孩子是英雄;家长是狗熊,孩子也是狗熊。现实中这样的例子可以找出很多。 我们经常看到,城里的养宠物狗的男人女人们,很多都是训狗的高手。小狗被训练得通人性,不仅能听懂主人的简单口令,还能做出一些好玩的动作,让它打滚就打滚,喊它快走它就跑。按说狗的智商是没法跟人比的,为什么家长教育不好自己的孩子呢?用这个比喻,似乎有些不恰当,但是却能反映出一定的道理,并且很值得每一位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进行思考。 如果问家长"你了解自己的孩子吗?"家长也许不服气:我自己的孩子能不了解吗?其实,家长真的不是很了解。现在孩子课程多,学习压力大,从客观上讲家长根本没有时间与孩子沟通。至多能满足孩子的吃饭和穿衣罢了,仅有的一点关怀就是:最近考试了吗?得了第几名?假如孩子正面临高考,得到家长这样的"关怀",他们心里会怎么想?不幸的是,这样的格式化了的"关怀"方式,在家长当中具有普遍性。孩子在家长那里得不到应有的承认,叛逆性格就会日渐凸现出来。许多家长经常会为"我的孩子怎么越来越不听话了呢"而苦恼,始终找不出原因在哪,那么,很可能在"关怀"方式上存在问题。 不要只对孩子说这不行那不行,关键是要告诉孩子怎样做才行;不要只对孩子说这不对那不对,重要的是让孩子知道为什么不对,怎样做才对。要让孩子在家里能够感受到家长的承认,在学校里能够得到老师的承认,那就多给孩子些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