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二十日晚,青峰心中不但焦急而且沉重,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游目四顾,只觉索然无味,墙头上贴满了报纸。他心里忽地涌出一股悲壮:倘若实在是天绝生路,不如真索性做个最后了断。遗憾的是父母十几年的养育之恩,丝毫未报,而且还一份真挚的爱,虽地山盟海誓,而我却认定那是一生的归宿,怎么恨得下心肠?梦晴的一切,对我来说,都非同寻常。何况,还有自己的两部武侠小说手稿,尚未问世,就要夭折,实在心痛,但一切又能怎样?青峰有这种想法,不足为怪,要知道,我们的青峰那时涉世未深,又屡遭挫折,身边连个朋友都没有,那种情况下,这么想也就没什么奇怪了。 偶然的一瞥间,他忽然发现了一个电话号码,那个电话号码就在墙上,应该说是在墙上贴的报纸上,那是《信报》的新闻热线电话,青峰思维的神经动了一下:反正也是走投无路了,为什么不……他思索了一阵子,决定孤注一掷,来个投石问路,就当碰碰运气。 或许是这位农家少年的执着感动了上苍,第二天一早,当他用颤抖的手拨通报社新闻热线的那一刻,他的心情居然出奇的平静,静如止水,他认为,这是上苍给予他的特殊照顾。 "喂,你好。"电话的那头传来一个甜甜的声音。 "喂,你好,信报新闻热线吗?" 七分钟的交谈,青峰用缓慢而低沉的语调讲述了他家境的贫寒,求学的艰辛,创作的执着,情感的困惑。电话那头没有插一句话,只是静静地听着,待青峰说完,觉得心情格外的舒畅,是啊,多日的郁闷一吐而出,当然轻松多了,最后,青峰寻问了对方的姓氏,得知姓秦,便称其为秦姐。 "你是说你写了两部武侠小说?" "是的,两部章回体长篇武侠小说。" "一部是多少字?" "每部十五六万能字左右,两部合起不,共有三十不万。"青峰感觉有点什么了。 这一天是十月二十一日,最后青峰留下了二婶的手机号作为联系方式。吃过饭后,心中还是不安,于是用二婶的手机再次拨通了那个电话,接电话的已经换人了,青峰告诉她找一位姓秦的小姐接电话,对方应了一声。 "你别着急。"青峰听出是秦姐的声音,她说:"这亲吧,我把电话给你接到机动部,你的情况我已大致告诉了他们。你还是跟他们好好谈谈吧,相信你会得到帮助的。" "谢谢你,秦姐。"青峰已认识到这是一次机会,他决定抓住。 机动部记者丁峰表示很同情,很关心,他说:"你明天把稿子带来让我看看吧!"接着又告诉青峰具体路线,青峰一一记下了,挂了电话,青峰心中好不激动。不一会儿,二婶回来了,青峰便把此事告诉了她,她也很高兴,决定第二天带青峰去报社,因为青峰不曾来过北京,根本找不着路。 二十二日上午,青峰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带着手稿,跟着二婶乘车去了市内。或许是青峰穿得的确太寒酸,王虎妈让青峰在外套了一件王虎爸的蓝色外罩,另外还借他一双皮鞋穿。青峰晕车,车每停一站,他都想呕吐,没办法,只好蹲下身子,似乎只有这样才好受一点。 找到报社不算难,只稍事打听而已,记者丁峰十分热情地接待了他们。顺的翻了翻青峰的小说手稿。询问了一些相关问题,青峰一一作答,最后,书稿留下,青峰和二婶先回去等消息。快到西红门时,二婶的手机突然响了,原来是丁峰打来的,还是关于询问书稿内容的事,或许只是为了印证是不是抄袭之作,询问完毕,他让青峰马上返回报社拍照。 由于晕车,他头晕得厉害,再往返奔波,真有些吃不消,但青峰明白,他不能失去这个机会。下车后,二婶给他买了瓶晕车药,但自己先回去了,青峰赶紧服下,他不敢耽搁,又搭车依原线返回,很快,又回到报社。丁峰替他摆好姿势,一张青峰报书的照片被定格了。 拍完照后,丁峰说:"你把书稿拿到楼下对面的《北京文学》编辑部,找编辑主任朱吉余老师,让他给你看看,我已经给你联系过了。"丁峰站在窗边一边说一边给他指了指位置。 青峰辞别记者丁峰,下楼后,径直到了《北京文学》编辑部,朱老师十分热情地接待了他,问了他一些相关问题,青央一一作答,最后,朱老师说:"行了,小伙子,你回去看明天的报纸吧,书稿先放下,我抽空给你看看,你先回去吧。"青峰心中十分激动,他说:"谢谢您了,朱老师。"转身欲走,朱老师叫住他,说:"等等,我给你留个联系电话。"于是在一张小黄纸片写下了电话号码,递给了青峰。 二十三日,青峰去买报纸,卖报人不在,守摊人不知什么价,青峰翻了翻,见第十三版上果然有一则题为《河南青年想出武侠书》,副标题为"自幼喜爱文学创作,家庭贫困无力上学",另一副标题为"《北京文学》编辑部主任朱吉余要出面当‘裁判’"的报道,并配有青峰换书的半身照,占了大半个版面。青峰心中高兴得没法形容,他等不及买报人,觉得一份报纸顶多一块钱,扔下一块钱,拿起报纸就走。 青峰快乐得像个孩子,几乎是一溜小跑,回到了王家,抑制不住心中的高兴,把报纸从头到尾他细地看了几遍。王虎妈看后,不一会儿,整个小院里的人都知道了。这会儿,谁也没想这样一个问题:它能解决问题吗?青峰也没想,因为他太兴奋了。然后他快步去了二婶家,不巧的是,二婶出去了,家中没人,青峰心中微感失望。 中午,青峰再去了时候,二婶回来了,手中拿着同样的一张的纸,她也替青峰高兴。不经意地一问,青峰才知道自己买报多掏了五角钱,但他已完全不在乎这些了,他根本不愿任何事,任何人破坏他心中的愉悦。 不一会儿,张磊放学回去家,看见报纸上青峰的照片,一把抓过了过去,青峰赶紧说:"小心点,别折坏了。"此时,在他心中,这张报纸无疑比一切都珍贵,都重要,仿佛它能主宰他的一切。 晚上,二婶隔壁买皮鞋的信阳老乡回来了,他说:"我在老板那儿看到那张报纸了,我说,报纸上的小伙子就住在我们院儿,是我的确良老乡,他们还不相信,这可不是真的吗!"正在这时,王虎妈也带着王虎来了,闹哄哄的,挤满了二婶的小屋,王虎妈说:"你们不知道,看到那张报纸上写的东西,我直掉泪,太感人了。"青峰觉得她言过其实了,大家知根知底。 信阳老乡打趣道:"张磊,也学学你大哥,好好学习。" "他?他可比不上他大哥,整天不好好学习,就知道玩。"二婶接过话说。 正说着,二婶的手机响了,原来是打听青峰情况的,是一家学校,让青峰免费去读高中,因为他从报上得知青峰高中辍学,心中甚觉惋惜。二婶接完电话,对青峰说:"下午,有一家什么公司打来电话,问是不是有时间,说有个叫星星的小作家想见你,你出去一并回个电话吧。" "星星,没听说过。"青峰说。 "我也记不太清了,好像就是叫星星,说是十六七岁的小作家。"二婶说着,站起身,她的手机话费快耗完了,必须到外面用公用电话,于是青峰记下号码。 青峰内心是想上学的,因为只有这样,他还有可能和梦晴同时跨进大学的校门,所以他拨通了那家学校的电话后,第一句话就是:"喂,您好,明园学校吗?你们那里是高中吗?" 对方回答:"我是高中部负责人,现在高中部只有高一,还没有高三。我们欢迎你来就读。"青峰心中微感失望,说了句谢谢,对方给他留正是了姓名和联系电话。 青峰又打另外一个电话,就是那个叫星星的少年作家,对方说希望第二天在深圳大厦见面。挂了电话,青峰又往家打了个电话,把这当喜讯告诉了父母,并说明自己并没找到工作,王建在一家茶馆干活。 重新回到二婶的小屋,信阳老乡的一家五口见他们跨进院门,便对青峰的二婶说:"刚才你的手机又响了,看来热心的人还真不少。" 信阳老乡越说越激动,越说越动情,说:"我没钱可以帮你,送你一双皮鞋吧。"说着,不待青峰回答,他已从他卖鞋的三轮车上拿下两双鞋,非要青峰挑选一双不行,青峰推辞不过,见他真心实意要送,却不过他的好意,只好挑了双,信阳老乡这才高兴。 众人又说了一会儿话,看看时间不早了,青峰这才跟着王虎妈回到她家睡觉。青峰哪里睡得着,他想了很多很多,这一夜,他失眠了。 第二天一早,青峰起得很早,草草收拾了一下,便跟着二婶向市内进发,准备与那家公司见面。一路打听着路线,不敢有丝毫耽搁,目的地终于在望了,二人才稍稍松了口气。二婶领着青峰寻了一处小饭馆,要了几根油条,两个茶鸡蛋,当作早餐吃了。 吃过饭,径直进了深圳大厦,青峰环视了一眼四周,有几个人在交谈着什么,青峰回头看了看二婶,二婶说:"等一会儿,他们可能还没到。"青峰只好在一张椅子上坐下,眼睛却盯着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