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季,有关陪读的话题又热了起来。某知名中学周边,陪读房已一房难求。一所优质中学旁边的房子,有人愿意一掷千金拿下,皆是为了陪读。从农村到县城,再从县城到大城市,陪读家庭如游牧般举家迁徙,不为追逐丰美的水草,只以心中优质的教育资源为目标,择校而居。(9月7日人民日报) 如今,有的父母俨然不顾家庭条件和子女自身实际,片面仿效"孟母三迁"的做法,不惜放弃自己的工作,出高价买房、租房去陪孩子读书。之前有媒体报道称,深圳的一位母亲为了培养上小学四年级的孩子的绘画天赋,十年间做出三次抉择,最后毅然放弃自己的工作,离开深圳来到成都,做起了专职的陪读妈妈。 "孟母三迁"的故事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可对于时下诸如那位深圳妈妈之类的"孟母三迁",我们不得不要思考,这样陪读值得吗?成就一个人,是否需要"牺牲"另一个人? 首先,这些陪读家长为了培养孩子而放弃自己的事业,于己可惜,于社会也不值。很多陪读的家长,正值年富力强、大展宏图的时候,为了孩子而放弃自己心爱的事业,实在可惜。而那些由年老的祖辈陪读的,其意义也值得思考。除了为孩子做饭、洗衣之外,爷爷奶奶也干不了什么。抽时间耗着,不仅让他们不能安享晚年,还常常因为他们总是溺爱孩子而起反教育作用。这种为培养一个人而"牺牲"另一个人甚至一个家庭的做法,几经考量都是不值的。 其次,从选择环境和适应环境角度说,我们更应该培养孩子适应社会的能力。环境选择固然重要,但引导教育孩子适应环境更重要。虽然我们提倡努力去改变环境,但改变的前提是先要适应,如果不能适应,怎能身处于环境之中,怎么去改变它呢?所以,家长应该多培养孩子适应社会的能力,这样才更有助于他们以后的人生大发展。 活到老,学到老,家长也需要成长,需要为孩子作长远打算。 一是从小就加强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叶圣陶说:"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家长要通过言传身教去教育引导,做孩子心目中的典范,让孩子从小就明白哪些是良好的行为,哪些是不好的习惯,知道自己应该养成什么样的行为习惯,明白自己的不足和努力改进的方向。同时,要用严格的管理措施规范和约束孩子的日常行为,促进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是注重培养孩子明辨是非和适应生活的能力。《诸葛忠武文集》中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生活虽然色彩斑斓,但各种是非善恶也总是交织其间。家长要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孩子从小敢于正视现实、敢于面对自己的缺点、敢于承担责任、独立自主的精神,最终让他们能在任何环境中独立生活,健康成长。 家长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迫切心情,我们可以理解,但相信孩子、学会放手也是眼下需要考虑的事情。如果不注重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不注重孩子独立适应能力的培养,始终牵着孩子的手不放,这样一日复一日地陪读下去,何时才是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