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只知道抱怨不公平是一种心理病


  01
  比尔·盖茨给年轻人提出过11条忠告。盖茨是一个比较现实的人,甚至被很多人认为是一个非常乏味的有钱人。   他的乏味其实就是骨子里的现实主义,他有自己的逻辑,因为无趣的人一定有他的理由。   盖茨的第一个忠告是,世界充满不公平,你不要想着去改造它,而是要去适应它。   他还有一个忠告:世界不会在意你的自尊,人们看到的只是你的成就;在你没有取得成就之前,切勿过分强调自己的尊严,因为尊严来自于实力。   盖茨的第一句话很值得玩味。一上来就告诉你,这个世界是不公平的,你千万不要整天去抱怨它,而要去适应它。   公平不是相等、相同,这个"平"也是有差异的,是一种平衡状态。如果一个人的眼里只有不公平、不公正、谁不遵守规则,他所看到的就是不公平和不公正,好像整个世界都是不公正的。而且,当人的念头总被那些不公平、不公正的事情所纠缠的时候,他的状态就会非常糟糕,因为寻求公正是一种心理病。   02
  一个人心有不平,他就会抱怨、评判,就会以一个完美的准则来评判周围的事务,尤其是评判周围与他相关的一些事情,这样他满目所及可能都是不公平。   这不是说真有那么多不公平现象,而是因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意识雷达",一旦产生了"这对我不公平"的念头,他就只能看到不公平的事情,而不会注意那些公平、美好的事情。   这就像说一个人的老婆怀孕了,他就会看到街上的孕妇多起来了。其实并不是这段时间里增加了很多孕妇,只是他以前没有注意到而已。   一个人的"意识雷达"里如果有不公平、不公正的念头,就往往什么都不做,他并没有去改变现状,而只是在抱怨。   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他把抱怨当成了改变现实的一种手段。在生活中有些人就是这样,一见面就开始抱怨,老板、同事、配偶甚至天气都是他抱怨的对象,但他从没想过怎么去改变它。   一个月之后再见面,他又在抱怨类似的东西。   03
  所谓抱怨,就是对当下现实的不接受和抵触,不愿意直面现实,不愿意想积极的办法去改变它,所以抱怨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惰性。   我们说寻求公正是一种心理病,实际上它就是一种持续的心理惰性。通过发泄不满,找到不公平,为自己的不努力、不作为而寻找各种借口和托词——这事儿怨不得我,怨谁呢?怨别人。   一个人陷入这种状态以后,他就会既不满又等待,但等到什么时候、等什么东西他又不知道,也没有真的想过,就像《等待戈多》的主人公一样。他的批评和抱怨并不意味着他有实质性的见解,也没有表明他有一种要改变现状的意向。   不抱怨并不是闭上嘴不说话,不是逆来顺受,更不是要容忍不公正、丑恶的现象和坏人坏事,甚至去为虎作伥。   关键是要直面现实,要想着怎么去解决问题,对于要做些什么,心理要有数,这叫作管理。抱怨不是管理,它只是抱怨而已,所以批评家和评论家往往是不受欢迎的。   在一个组织乃至一个社会里,批评家往往也是不受欢迎的。比如,影评家挣的钱远不如导演挣的钱多,股评家挣的钱远不如基金经理挣得多。因为在这些领域里,前者不如后者对社会的贡献大。   《快公司》杂志的一篇题为"如何面对公司里的批评家"的文章说,英国著名的威斯敏斯特教堂埋葬的诸多英国历史名人中,没有一个是评论家。   04
  当然,评论和议论是不一样的。评论是中性的,正面的和反面的都可以。抱怨是种非议,这种状态是有损人心智的,不光是非议别人,关键是会暗伤到自己。非议了别人之后,还会损害自己的心智健康。   晋代"愤青"辈出,因为当时的门阀制度阻碍了寒门学子的上升之路。怀才不遇的左思写了一首诗表达了他对制度的不满,诗中写道:"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意思是说有一棵松树,虽然长得非常高,但它长在了山涧里,而矮草因为生在山上,结果比松树还高,盖过了松树。这首诗表达了他的不满、哀怨和愤怒,堪为愤青的代表作。它抗议了一种不公平,对一个人来说奋斗了一辈子而不得的事情,对另外一个人来说却是与生俱来的。   人的青年时期总是充满激情,容易激动,"愤怒"和"青年"是联系在一起的。周作人曾经说过:"一个人二十岁不恃才傲物,必无用;三十岁还恃才傲物,准无用。"   愤怒、对不公正和丑恶事物的敏感,是一个人有生命活力的标志之一。如果一个人处处逆来顺受,证明他的生命活力是比较低的。前面说到抱怨是一种心理病,与这个并不矛盾。许多疾病的发生其实是正常现象,只是因为它积累得过量了。   05
  从某种角度来说,"发烧"是年轻人的专利,人长大了以后就不怎么发烧了,如果到了三四十岁还动辄发烧那就不正常了。   英国哲学家培根曾经说过,无论是社会还是个人都会经历两种状态,一种是发烧的状态,另一种是发热的状态。发热是指运动以后,整个身体的血液循环加快,冒汗、体温升高。而发烧时内在的一种病,是由于身体的内耗造成的发热。   过于关注不公正是一种心理病,它就是一种内耗,是一种自我折磨。总是盯着不公平,又不采取任何实际的行动,就会总是处于憋闷,郁郁寡欢的状态,最后就会生出病来,这就是发烧了。   但是,如果面对不公平的时候能够站出来,哪怕只是做一点点事情,也能产生机体上的运动,那就是发热。   发烧可能是因为内在的经脉和关节不通,造成温度升高;发热恰恰是关节非常通畅,运动速度加快,导致活力增加,出现了发热的反应。   06
  曾经有个经济家说不要把发烧当成是回暖,经济有时候是不健康的发烧,而不是回暖。   就个人而言,如果长期处于愤怒和抱怨的状态,以为这样能显示你的才气、智慧和与众不同,就接近于发烧的状态了。   比尔·盖茨说,世界不会在意你的自尊,人们看到的只是你的成就。有些人自尊心强到病态,这就有点像发烧,周围发生一点点变化,都会导致他剧烈的内心反应。这种反应只会危及自身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并不能变成外在的成就。   一个人在没有取得成就以前,切勿过分强调自尊。对公平的过分期待,其实是与病态的自尊联系在一起的。一个人总觉得四周的人在歧视他、无视他的存在,总在问为什么别人不如自己还比自己过得好,他就会获得某种代偿性的满足和解脱。   因为最终这些都要导向不作为,抱怨也好,过分强调自尊也好,他最后的结果都是不作为。   他想出各种各样的理由,认为自己之所以不行是因为这个游戏规则不对,是因为有坏人当道;有些事情不愿意做,不是因为自己不行,而是因为自己比别人更有自尊,这些实际上是自我欺骗和自我麻痹。让自己免于面对当下的艰苦劳作和努力,在一个相对没有危险的角落里自怨自艾,以获得心理上的暂时满足。   07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时候做事情不见得立马会有什么改变,但在做的过程中却没工夫去抱怨了。   就好比一个人在爬山,突然不小心下滑了,这是他必须面对当下,快速决定怎样才能攀住一块石头或是抓住一把草,从最危急的状态当中挽回局面。这个时候他不会想到谁对自己不好、老板怎么对他不公平、老婆怎么对他不好,因为在他面对生命危险时,这些东西全部被屏蔽掉了。   反过来说,若一个人的大部分心思都被抱怨、不公平和不公正的现象所占据,他实际上并没有真切的面对当下。   有一次我去赶火车,时间很紧张。我坐公共汽车的时候,有个人重重的踩了我一脚。如果是在平时,有人知道踩了我一脚却连声"对不起"也没说,那我即使不跟他吵起来,心里也会感到非常不舒服,会很生气,会抱怨和愤怒。   但是那个时候我一点感觉都没有,因为要赶火车,我整个心思都只关注能不能赶上火车,我没有时间去管别的事情。所以当一个人心里有很多不平之叹,或者觉得自己没有受到重视,怀才不遇的时候,他应该问一问自己有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是不是像许三多那样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无事生非"的意思就是无事生非议!   一个人如果处于闲散、无所事事或准无所事事的状态,就会产生非议或对周围的一切指指点点。   所以一个单位内如果有很多人在非议别人,说明这个公司冗员太多。如果一个公司忙到人手永远都不够,哪有时间去抱怨别人,去指责生活不公平?如果有一天你发现自己在抱怨世界的不公平,那你肯定是个闲人,起码在这个阶段比较闲,说明你还不够努力。   所以说,愿力、心法不是消极的避世主义,而是真真切切地改变人生。   08
  要学会积极地沉默、积极地等待,学会以正面的心态来面对周围的人和事,信任别人、理解别人、欣赏别人,而不是挑剔别人、抱怨别人、憎恨别人。   一个老是抱怨不公平的人,最终很可能要失败。一个人的心里存有什么念头,他就会看到什么东西;他所看到的那个东西,最后会变成他的现实。   经济学中有"马太效应"的说法,它指贫者愈贫、富者愈富的现象。这个词是从《圣经》里来的,出自《马太福音》第25章。它讲了一个故事:   一个有钱人要出门,他给了三个仆人数额不等的钱,一个给了五千银子,一个给了两千银子,一个给了一千银子,让他们都拿去经营。   后来,得到五千银子的仆人又赚了五千银子,主人说,这一万银子就归他所有。第二个仆人用两千银子赚了两千银子,主人说这四千银子也是他的。地三个仆人得到了一千银子,心里觉得很不公平,为什么给那两个人五千、两千,才给自己一千?   而且,他除了对主人怨恨外,还有一个偏见。他认为主人非常苛刻,付出少,要求多。他甚至怀疑这是主人设的圈套,所以他把这一千银子埋在地下,主人回来之后,他就对主人说:"这是一千银子,你是一个不播种却要求收获的人,你是一个不给予却要求得到的人,我知道你给我一千肯定最后还会要回去的,所以我把它埋在地下了,现在我还给你。"   主人听了以后说他是懒惰、心存怨恨的人,于是把这一千银子给了第一个仆人,就是那个已经挣了五千银子的人。   最后主人说了一句话:"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我们必须承认世界是不公平的,然后要去直面它。在面对不公平的时候,要想到自己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做什么。我们要多少改变一下自我,就算没有大的改变,至少在做事情的时候,也不会要花太多的时间去感受所谓的不公平。   我们都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若一个人抱怨世界不公平,这个不公平的力量也会反过来加给他。   所以,抱怨世界不公平或者努力寻找世界公平其实是一种心理病。
网站目录投稿:初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