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支付宝宣布自断线下POS业务,一时之间关于支付宝和银联交恶升级、互联网金融渠道之争渐趋白热化的消息不断被舆论所热议。 可能很多人还没有忘记这样一组数据:2012年的"双11"光棍节当天,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淘宝和天猫实现了1亿笔交易,销售额达191亿元,打造出中国电商的一个新的里程碑。上述这1亿笔交易中使用传统网银支付的只占23.2%。这一数据让银行业颇为尴尬。 近几年,诸如支付宝这样的互联网第三方支付成为规模近万亿元的庞大产业,并呈现出高速发展态势,逐步弱化了传统银行业的支付中介功能,传统银行无疑面临着一场大考。时任招商银行行长的马蔚华早前曾发出"如果传统银行不改变的话,它们就是21世纪一群要灭亡的恐龙。"这样的忧虑之言。 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兴起,这种改变的确在发生着。以招商银行为例就已经前瞻性地在移动金融上加快布局,推出了移动支付产品—手机钱包。"现在主要是探索。探索的过程就是初级标准的完善,初级规律的形成,还有初级市场的扩大。"马蔚华称。 移动互联网金融先行者 2012年9月19日,招商银行联手HTC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推出"手机钱包"。同年11月26日,招商银行又携手中国联通在上海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推出名为"联通招行手机钱包"的信用卡手机支付产品。这是国内首款基于SWP-SIM卡模式的近场手机支付产品,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3G手机支付"。 何为手机钱包?具体来讲,就是把招商银行的银行卡内置在带有安全模块的NFC手机中,这样在消费的时候,消费者可以避免刷卡输密码或是携带现金消费等繁琐步骤,只需把手机轻轻靠近具有"闪付"标识的银联POS机上,付费小票就从POS机里"吐"出来。目前"手机钱包"的消费场所包括超市、快餐店、药店等等,在全国共有约100万台这样的POS机。 促成招商银行创新近场移动支付产品的便是马蔚华。他曾表示信用卡将在不久之后被淘汰,而招商银行将会成为第一家废掉那张卡片的银行,因为现在有了更好的充当信用卡的材料,那就是智能手机。因此,"手机钱包"业务也被认为是招商银行的"废除信用卡"战略中迈出的重要一步。 "手机钱包"尚不能严防风险 创新往往伴随着风险。广发证券计算机组分析师黄亚森指出,移动支付的风险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技术风险、法律风险和信誉风险。"技术层面来说,手机作为支付工具时,设备丢失、密码被攻破、病毒发作等问题都将造成重大损失。而大多数国家在移动支付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对交易各方权利和义务的规定也不明确。此外,操作上存在的风险使金融欺诈成为可能,或将引发信誉危机。" 目前在制度层面移动支付遵循的仅有中国人民银行在2012年12月发布的《中国金融移动支付系列技术标准》,据了解这项标准涵盖应用基础和安全保障等5大类35项具体标准。该《标准》规定了智能安全芯片技术是金融移动支付应用实现的基础,开启了将金融级安全芯片"植入"手机终端的序幕,既推动了线下银行卡应用由磁条向芯片介质的迁移,又实现了线上网络支付口令等安全手段从软件保护向硬件支撑的升级。 招商银行对手机钱包设计之初亦考虑在技术层面防范交易风险。招行曾对外宣称其含有手机钱包业务的手机均内置有安全芯片,不仅通过全球权威机构安全认证,还遵循PBOC2.0金融IC卡标准,其非对称密钥验证技术可防止银行卡犯罪、防范交易风险。 但是这也不表示使用手机钱包丝毫不存在风险。因为手机钱包在支付时不需要输入密码,这就意味着一旦具有"手机钱包"业务的手机遗失,如果账户里面仍然有金额的话,那么别人持有此手机也能成功完成支付。记者致电招商银行也得到了这样的答复。据招商银行的业务人员介绍称,目前"手机钱包"不能挂失,如果遗失的话使用者需要及时去柜台办理手机钱包的"销户圈提"业务,将"手机钱包"账户中的金额转移到与之绑定的招商银行一卡通上面。 鉴于上述潜在的风险,因此招商银行与用户约定账户金额不超过1000元人民币,同时可由用户自行设定充值限额,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手机丢失后的资金风险。 商业银行试水移动金融 其实看中移动支付市场的不仅仅是招商银行一家,早前浦发银行就与中国移动推出由标准磁条卡和手机卡组成的联名卡,它通过手机挂坠或者贴片的形式实现手机的近场支付。 2012年5月30日,农行与银联、中国电信合作推出"掌尚钱包",使用者通过简单的刷手机方式,就能在支持非接触读卡方式的各类POS机上进行支付。 此外,早在2011年9月,建行和银联宣布推出银联手机支付,客户通过在手机中装置符合银联标准的金融智能SD卡和绑定IC卡等简单程序用于近场支付。 招商银行零售金融总部常务副总裁刘建军认为,芯片贴片模式或者是将卡挂在手机上作为手机吊坠等模式,仅仅是一个物理的形式,只有通过在手机等电子设备上内置NFC芯片,真正让支付的信息和数据进入到手机当中,才是化学反应,才算真正的手机支付,代表近场移动支付的方向。 不同的银行之间或许有不同的移动支付模式衡量,但毫无疑问的是他们将共同面临一个广阔的移动支付市场。日前,花旗分析师在一份研究报告中列出了10项可能彻底改变世界的技术,覆盖能源、娱乐、IT、制造、运输等领域。其中之一便是"移动支付"。 而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统计,2011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已经达到4.3亿户,预计到2013年将突破7亿户;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480亿元,预计到2013年之后将突破2000亿元。 有人曾这样说,"电子支付是整个银行支付未来的发展方向"。交互式、开放式的互联网渠道以其良好的客户体验,正在使商业银行面临渠道重新定位和整合,并且开始思考如何藉以进行金融创新。银行进军移动支付的商业逻辑在于应对金融服务不断"泛化"的技术脱媒冲击,实现传统金融服务的网络化与增值化。 但是推进移动支付却非一件易事,因为它涵盖了运营商、手机终端厂商、银行、银联等等众多产业链,每一条支付产业链都有独揽移动支付大局的雄心,而一直以来商业银行在这条长利益链上的话语权并不算大,因此此项业务对于商业银行的整合竞争力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向公众推出一项移动近场支付新业务,商业银行经历了改造金融IC卡、确定金融移动支付标准、和制造商合作推出NFC标准手机、等待银联布局符合标准的POS机、协商运营商租用SIM卡空间等一系列整合工作。 而对于这项业务的前景,各商业银行大都抱持着积极看好的态度。招商银行透露称未来将会有更多型号的手机预装"手机钱包",以扩大客户对产品的选择面。另有研究机构预测,到2015年,全球近半数的手机都将支持近场支付业务。"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在市场上做先行者,除了收获品牌之外,还有一个是客户市场的重新切割,创新就是一次市场的重新分配。"有业内人士如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