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非洲一直是中国的重要伙伴,对于中非的友好关系,从"被非洲兄弟送进联合国"这一出现在历史课本中的表述就可想而知。中非双方一直秉承着平等互利的外交原则,在新形势下如何继续更好地推动中非关系的发展成为重要课题。 关键词:医疗援助;中非关系;软实力 从上世纪50年代起,中国对于非洲的援助几乎不曾中断,主要以经济援助与战略援助为主,诸如直接性援助款与坦赞铁路的捐建都是中国民众所熟悉的援助项目。他们被媒体大规模报道宣传,因此每当我们提起对于非洲的援助,第一反应总是捐款等经济援助。不可否认经济的确是援助非洲的重要手段,也对中非关系做出了卓越贡献,但在我看来,一直被大众忽略的医疗援助似乎更值得研究与探索。 医疗援助本身虽只是中国对非洲援助的一小部分,但却是持续时间最长,最非洲民众影响力最大的一部分。医疗援助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是在非洲发展中国软实力的绝佳选择。 医疗援助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非洲对于改善医疗的迫切性。非洲大陆又被称为"疾病缠身的大陆",其公共卫生情况不容乐观。导致其高死亡率主因便是落后的医疗水平与恶劣的卫生环境,因此对于贫困无助的非洲国家与人民来说,医疗援助无疑是对其生命的一道保险。从中方角度而言,医疗援助是援助战略的一部分,是基于援助战略所开展的,已经持续了50多年。截至2009年底,中国累计对外派遣21000多名援外医疗队员,经中国医生诊治的受援国患者达2.6亿人次,有60支援外医疗队,共1324名医疗队员,分别在57个发展中国家的130个医疗机构提供医疗服务。①由此可见,中国对于非洲的医疗援助无论从时间、范围还是效果来看都是极为显著的。 不同于传统上援助国往往通过一系列政治经济措施将受援国归入其所奉行的治理模式中,中国对于非洲的医疗援助,一直都秉承着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的特点。这一做法也与中国坚持不干涉他国内政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相吻合。中国在自身仍是发展中国家的情况下,依旧无偿为非洲提供人力与物力上的医疗援助,然而随着时间推移,非洲对于医疗援助的要求也越来越多,如何更好地发挥医疗援助的效力亟待解决。 纵观中国对非洲的医疗援助,仅限于官方层面是其突出问题。这与中国的医疗体制相关,但同时也反映了在国际援助方面中国至今很难掌握话语权。中国非政府组织起步晚、发展慢,尽管借助官方平台可以注入大量的资金技术,但是却让中国越发脱离国际援助体系,导致尽管进行了大规模的无偿投入,但由于无法掌握话语权加之与国际体系缺乏沟通,往往无法在国际社会取得应有的正面效果,这也是导致中国的国际援助常受到指责与诟病的主要原因。当今社会,对外援助项目的成功与否,与非政府组织和公民参与度密切相连。中国传统的官本位思想极大的阻碍了非政府组织的发展,而诸如红十字会等组织又因为透明度等问题饱受诟病,导致在国内公民对援助参与度较低,在国外援助成果不理想。 不仅如此,医疗援助其本身在中国对非洲的援助政策中就是一个颇为尴尬的存在,中国民众对于非洲的印象主要在于经济援助是因为中国政府与媒体将重点放在经济领域,医疗援助不过是经济援助的附属产品,作为外交政策的手段之一,至今都没有完善的政策体系对于医疗援助进行规划与规定,缺少程序与政策上的承认,让参与医疗援助的有关人员也面临十分尴尬的处境。而从国际角度来看,中国不是唯一对非洲进行援助的国家,由于中国脱离于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援助体系中,中国的单方面援助虽得到非洲人民的感激,但在国际社会层面或者说非直接受益人层面都饱受非议,对于中非关系的发展贡献了了。 如同其他的援助队一样,中国的医疗救助团队也面临着文化冲突的难题。语言文化的不同与卫生治疗习惯的不同也给医疗救助的开展带来了诸多难题。由于很难融入当地社会,许多与当地风俗不符的善意援助常常遭到误解,甚至可能成为恶化中非关系的导火索。 面对以上的诸多问题,中国政府首先应加强自身对医疗援助的重视。中国对非洲的医疗援助长达50多年,却仍旧没有形成成熟的体系与影响力与中国政府自身对于其战略地位的忽视是分不开的,只有在政策上加强重视与支持才能推动医疗援助政策的稳步推进,增强中国在非洲的影响力,推动中非关系发展。与此同时,媒体的宣传与群众和非政府组织的积极参与也十分重要。媒体向来控制着舆论导向,只有多积极正面的宣传才能够让大众熟知医疗援助的成果与贡献,进而推动双边关系友好发展。从国际社会层面来看,中国应主动融入国际体系,推动非政府间组织发展,进而向非官方援助转型,创新援助形式,用更科学有效的方式将援助效用最大化。 医疗援助作为援助战略的一部分,是从软实力方面推进中非关系的重要突破口,利用好这一手段,有助于中非關系发展,同时也有利于中国国际形象的提升。 注释: ①《中国的对外援助(2014)白皮书》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中国的中东非洲研究[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2]黄立志,陆淼,宁艺晴,张小庆.十年一剑 霜刃小试——中国海外青年志愿者在行动[J].世界知识,2013(22). [3]张彩霞.全球卫生治理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策略[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2(07). [4]汤蓓.试析国际组织行政模式对其治理行为的影响[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07). [5]马丽蓉.伊盟、伊合与中国中东人文外交[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2(03). [6]赵可金.人文外交:全球化时代的新外交形态[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1(06). [7]张胜军,民间外交与大国崛起[M].凤凰出版社,2011. [8]张彩霞.国际非政府组织在全球卫生治理中的作用与职能[J].经济研究导刊,20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