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论明清时期湘西土家土司的办学和教育


  (湖南永顺二中,湖南 永顺 416700)
  【摘 要】本文对改土归流前明清时期土家族土司办学情况进行了探讨,认为土家族土司办学具有办学起步晚,仿照汉区办学,办学目的明确,办学水平低下等特点。土司办学在土家族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能为我们今天土家族的教育提供一定的经验和启示。
  【关键词】明清时期;土家族;土司;办学;教育
  引言:
  本文拟就从土家族土司办学的特点,以及土家族土司办学意义与留下的经验教训等方面进行详细而深入的探讨。
  一、办学起步较晚仿照汉人办学
  明清时期土家族土司办学起步较晚,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土家族"土司"在时间上远远早于明代。土司制度是元明清王朝统治者对西南地区实行的通过世袭贵族管理当地人民的特殊形式,其形成于元代,成熟于明代,基本结束于清代。土家族地区分布在偏远的中国西南地区,在地理上十分闭塞,客观上也阻碍了它与中原地区的文化交流。在这种情形下,土家族地区的土司办学状况可想而知,父传子教的家庭教育是这一阶段的主要教育形式,唯有极少数酋长子弟方能进入附近州、县学接受教育。元代,由于土司制度处于草创阶段,元政府对土家族地区的有效统治也很有限,这时期土家族地区土司办学仍然没有出现。到了明及清初,随着土司制度的健全,中央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影响力空前强大,对它们的管理也更为有效,加上土司们的努力,土家族土司办学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在发展时间上,远远落后于"土司"的出现。
  在办学时间上,土家族土司办学起步于明代。明太祖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朝廷下令:"诸土司皆立县学",也足以说明土家族土司办学确立于明代。在明代,部分土司认识到办学的重要性,"治以富为本,以教为基,而教尤要焉"。九溪土洞长(今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境内)建有九溪儒学,旧在卫署左,正统甲子年(1444),指挥乐睿督修初建。如明正德初年,永顺土司彭明辅就读与辰州,万历年间,彭元锦和彭向乾就学于酉阳,"儒学有才名"。
  明清时期土司办学多仿照汉族地区。自三代之时起,经秦之置吏、汉之建郡、自元以下历经元、明、清三朝的土司制度,再到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始乾隆二十七年(1726)止的改土归流,可以说土家族与中央王朝联系日益甚密。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土家族土司仿照汉区办学也理所当然。土司仿照汉区办学主要表现如下:土家族由于有语言无文字,历代统治者推行强迫同化的政策以及土家族人民在繁衍生息过程中和汉族的频繁交往,土家族和汉族之间已经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融合。另外,土家族的宗教信仰表现为万物有灵、图腾信仰,及其后来的多神崇拜、信鬼信巫、敬奉祖先等。不存在全民信仰同一种宗教的情况,没有产生寺院教育形式,学校教育的推行不存在宗教文化因素而不予以认同的困难。其学校教育模式多是从汉族地区移植过来的,更多的带有汉族文化的烙印,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科举制度,汉族知识分子在土家族土司办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据口述史资料表明,永顺土司彭明辅就曾聘请周道凤来讲学,而且影响深远。
  二、办学目的明确,办学水平低下
  中央政府把学习汉文化作为土司承袭土职的重要标准,是土家族土司加强土司子弟受学校教育能力的重要原因。土司办学目的十分明确,那就是为土司子弟办学。现代教育学界,虽然关于教育的本质问题意见不一,但都承认一点,即教育是与培养人相關的活动。在这里,大家都不约而同的强调个体在受教育过程中的变化。笔者根据现代教育学的观点,从以下材料分析土司办学目的明确的表现。如前所述,在中央政策的指导下,各土司相继设学。在此需强调的是,土司办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土司及其子弟。如万历年间(1573年—1620年),保靖州宣慰司所辖凤凰五寨长官司亦设立了土司司学,专门课教土司子弟,同时期,永顺土司彭元锦从酉阳学习回来后,在老司城创建若云书院,专为永顺土司、土官及其子弟学习汉文化。土司办学水平低下,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区域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为人才数量地区分配不均。另一方面,整体发展滞后。根据比较教育学的原理,学校的普及是评价教育发展水平的主要依据。如前所述,土家族学校教育发展较迟,且普及不高,多局限于上层领域,一般土民没有多少机会接受教育,直到改土归流后,这种情况才有所改观。
  三、土家教育的困难
  土家族土司区"地属僻壤",土家族居住的武陵山地区,境内沟壑纵横,交通不便,不利于对外的经济交流,从而妨碍了本地的经济发展,土家族地区相对落后的经济状况最终阻碍了土司办学的发展。改土归流前,农业生产技术落后,主要生产方式为"刀耕火种",家庭手工业有一定基础,但多为自产自用,极少用于交换,从而导致经济远远落后于内地。加之土司政府是一个自筹经费的政府,土家族土司衙署及土司学校的建造,全靠经费自筹,所请教育土司子弟先生的薪资完全依赖于土司衙门的发放,因而土家族土司衙署办学经费承受能力极为有限。经济无力,导致办学经费难筹。而土家族土司区对于一般土民来说,终年忙于温饱,果腹尚且困难,无暇去考虑子女的读书问题,那么在教育方面的需要就很有限,这也是土家族土司区学校教育发展整体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土家族土司办学思想偏激。首先,多数土司的顽固抵制。土司抵制办学的行动,严重妨碍了中央政策在地方的实施,从而阻碍了土司办学的起步,因为土司地区的办学,最终需要土司的鼎立支持。其次,推行土司"贵族教育"。土司创办的学校,主要是为土司群体服务的。进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由于明清时期土家族土司地区的教育,只重视对土司群体这个少数族群的培养,从而决定了它的本质是一种"贵族教育"。再次,土司对土民实行愚民政策。土司不准土民识字读书,有违反的会"罪至族"的规定,这样的规定无疑限制了受教育的对象,故下层人民没有多少受教育文化的权利,很大程度上造成民间文化的流失。明清时期土家族土司地区注重的是对土司子弟的教育,而对广大土民实行愚民政策,致使广大土民基本是不识字的,土民流传于民间的文化教育,主要是口传的诗歌(民歌)、舞蹈、传说、故事、童话、谚语等等。土家族的民歌,本来是很丰富的,有情歌、酒歌、古歌、哭嫁歌、跳丧歌等等。最流行的舞有摆手舞。自唐、宋以来,一直流行于土家族民间。
  四、土家族土司办学意义与留下的经验教训
  历史证明,在办学的时候,积极的吸取外来的先进经验对本地办学大有裨益。再次,应该普及初等教育。明清时期土家族土司办学目的明确,只为土司群体办学,大多土民没有受教育的权利,无疑限制了教育的普及,影响到整个土家族土司区文化素质的提高,对本地文化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办学一定要普及教育,特别是初等教育,使每个有能力接受教育的个体都享受到被教育的权利。最后,积极优化教育环境。明清时期土家族土司区办学水平低下,交通不便,经济欠发达是其重要的制约因素。因而在办学的时候,应积极优化教育环境,大力发展地方经济和交通事业,为办学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和交通的便利。
  五、结语
  明清时期土家族土司,办学目的明确,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土司办学的本质决定了它无法得到普及,加上其地处于偏远的武陵山区,交通不便和经济欠发达或多或少制约了土司办学的发展,最终导致了土司办学水平的低下。明清时期土家族土司办学对土家族地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也为今天土家族地区的办学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网站目录投稿:绿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