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浅析秋菊打官司的精神内涵


  (西藏民族大学文学院,陕西 咸阳 712082)
  【摘 要】《秋菊打官司》是张艺谋有意避开大的人文背景,注重关注一个人或一个家庭的命运之作。讲述了山村妇女为讨要说法,不断上告的故事,富有深刻的精神内涵,表现了秋菊面对人情与法治、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剧烈冲突。
  【关键词】《秋菊打官司》;寻根意识;现代意识
  《秋菊打官司》由陈源斌的中篇小说《万家诉讼》改编而成。故事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陕西省的一个小山村里,万庆来要在地里搭个棚子,村长王善堂不同意,两人发生了口角,村长踢了万庆来的要害处,庆来媳妇为讨个说法,走上了"上告"之路。二审期间,秋菊难产,村长带领村民把她送到了医院,保住他们母子,等到秋菊孩子满月的时候,请村长来喝酒,而村长却被警察带走,拘留15天。秋菊看着村长被带走,仍不明白,我就是讨个说法,怎么就把人带走了呢?这部影片所表现的精神内涵主要包括寻根意识和现代意识两点。
  一、寻根意识
  第一,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国,在中国的农村,人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给自足的生活,千百年来的农业文明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中国人民重要的精神支柱。电影《秋菊打官司》是张艺谋导演的一次尝试,他首次脱离了在大的人文背景下,对文化反思和文化意识的觉醒,采用纯纪实的手法和大量的偷拍镜头,极大的还原了农村最本真的生活风貌,追求真实自然的表演风格,完成了一幅山村风俗画,这也是张艺谋导演在这部影片中表现农业文明的重要方式。
  首先,影片中运用了大量的富有原生态的民间色彩,如:红辣子、黄玉米、黄土地、鲜红的女性服饰等等。民间色彩的运用既简洁明快又夸张浓烈,秋菊每次进城都要拉一车红辣子,红色在中国是带有深远寓意的,在影片中,它代表了山民秋菊坚忍不拔的性格和顽强不息的生命。除了红辣子外还有大片大片的黄土地,土地是生养一方百姓的根本,影片中秋菊进城定会有大片的黄土地为背景,是这方土地养育了这样的纯真质朴的人,从这方土地走进城市,形成了农村与城市的鲜明对比。影片中村长家的玉米棒子出现多次,秋菊与村长每次发生争执的背后,都有玉米棒子做背景。争执和纠纷本应是灰色的,而影片却用鲜亮而自然的黄色为背景,不仅调节了局促的氛围,而且隐喻了秋菊和村长之间犹存的人情味,秋菊难产时,村长还是动员村里人送她去医院,并没有见死不救,而秋菊虽不断的上告,但仅仅是想要个说法,想要村长的一声道歉,并不想通过法治解决纠纷,在村长不计前嫌救了她时,便淡忘了与村长的恩怨,并邀请村长喝孩子的满月酒,由此可见,即使在秋菊这样一个倔强的农村妇女眼中,人情也是大于法治的。
  其次,影片中加入了大量的原声因素,如碗碗腔、方言。碗碗腔是陕西省汉族戏曲剧种之一,影片将碗碗腔作为秋菊进城的背景音乐,使音乐与人物形象融合统一,音乐一响起,观众便知道秋菊又要进城了。音乐不仅仅作为背景出现,而是故事发生的先导,所谓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同时,影片完全采用了方言对白,方言的运用,实现了导演追求的自然真实的表演风格,拉近了观众欣赏艺术与体会生活的距离。碗碗腔和方言的运用,呈现出了凝滞、内敛、含蓄的文化精神,留下了一种固守家园、朴实勤劳的生活的状态,深深的留下了农业文明的烙印。当秋菊进城后,通过她的眼睛看到城市中的人群——自私、贪婪、怯懦、滑头,表现了在社会主义的崭新语境中,农民仍然是勤劳、质朴、刚强的代表。
  第二,通过秋菊的言行,表现了社会主义的农民,对宗法制和家长制的认同,是中国封建思想的残余。"是村长,打几下也没啥"、"我大小也是干部",无论是村长还是秋菊,都具有浓厚的官本位意识,而官本位意识也正是宗法社会的重要特征。
  影片中村长即使是意识到自己的錯误,宁可赔钱也不肯认错,正是碍于自己是村长的身份;而作为受害人的秋菊及万庆来也认为村长有教育和管理村民的权利,"打两下也没啥,就是不能随便往人要命的地方踢。"也就是说秋菊并不反对村长的家长制作风,她在意的是村长的做法可能会影响她男人的传宗接代,担心自己这胎是个女娃,不能让自己家绝后,而村长随意可能会让人绝后的行为是对祖宗法制的蔑视和践踏,更是对他们一家人的不公,可以说在秋菊一家看来,生殖的意义大于尊严,所以似乎伴随儿子的出生,与村长的矛盾也自然就化解了。影片结局,秋菊面对村长被警察带走,还是想不明白,她只想讨要一个说法,没想让警察把村长带走,构成了一个秋菊式悲剧的结局,造成这一结局的原因是多重的。
  首先,相对闭塞的地理环境,"你们是从山村里来的?"山村与外界的交流较少,一条尘土飞扬的土路是沟通城市与农村的途径,改革开放的浪潮对其冲击较小,自然的环境使得村民们很少有机会走出去,闭塞的地理环境是秋菊们封建思想得以保存的根源。
  其次,传统文化对秋菊们的思想渗透,秋菊深受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中中庸思想的影响,即使与村长调解不成,也不会与村长的家人撕破脸皮,依然可以坐在炕上与村长的母亲说话,村长的媳妇仍可以叫秋菊来家烤火;秋菊在找人写诉状时,选择"活告"而非"死告",一再强调只是想要个说法,并没有想通过法律的途径惩罚村长。万庆来后来阻止秋菊继续上告,也是担心没法再跟村长相处,在村里抹不开面。"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归根结带还是一种家庭式的伦理关系。" i
  二、现代意识
  这部影片主要就是塑造"秋菊"善良、朴实又倔强的山村妇女的形象。张艺谋曾这样评价秋菊:"我认为秋菊这样性格的女性,在中国并不多见。……作为一个山里的女人,没有多少文化,却非常固执的寻找自己的价值和尊严,要那么点自我意识,这很难得。像秋菊这样的女人,在很多人看来不再做下去的事情,她却锲而不舍的往下做,那么倔强地要求个说法,那么倔强的要求有个说法,这实际就是她那种自尊、自重、自强精神的表现。"
  首先,维权意识的增强。《秋菊打官司》这部影片与以往此类农村题材影片最大的不同之处,便是不再塑造逆来顺受的传统妇女形象,秋菊具有一定的维权意识,代表了新时期妇女主体意识的增强,自我意识不断觉醒的新一代的农民形象,只不过在她们不断走向成熟的道路上还存在很多问题。这样一个新旧交替的妇女形象值得引发人们的思考和共鸣。秋菊不断的"我就是要个说法"正是新一代农村妇女主题意识开始觉醒的发声。但是,秋菊的维权还停留在人情的层面上,她内心并不想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法律给她的"说法",她并不认同。其次,主体意识的觉醒。在影片中,秋菊与丈夫的性格形成鲜明的对比,丈夫从开始病怏怏的躺在床上,到后来"蜗居"在家,始终没有走出自己的小家庭。反而秋菊是作为这个家与外界沟通的纽带,不断往返与大山与城市之间。所以万庆来一直出于一种失语状态。虽然一再阻止秋菊进城上告,但始终不能阻止,或者说无力阻止。
  《秋菊打官司》既表达了中国农民朴实、真诚、执着的民族精神,又表现了中国农民精神弱点的反思,也是张艺谋导演具有革命意义的转折,他对于中国农民的生存现状的反思,最终化成一声叹息,秋菊不死不休地讨要的"说法",也只能化作茫然的远望。
  作者简介:盛晓(1992—),女,山东淄博人,现为西藏民族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项目简介:系西藏民族大学研究生高水平人才项目成果。
  注释:
  i李尔葳:《张艺谋说》,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第44页。
  【参考文献】
  [1]李刚:《论中国第五代导演的文化精神》[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2]陈墨:《中国电影十导演:浪漫与忧患》[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3]张颐武:《全球化与中国电影的转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4]周斌、王军君主编:《新中国少数民族影视文学创作回顾与展望》[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6.
  [4]王军君:《中国西部电影反思:理论建构与创作实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网站目录投稿:碧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