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正确方向,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既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自从中央在"十八大"后将首次调研的重点放在广东省,并作出以上阐述,外界已经从中读取到中国未来改革的方向。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指导思想部分强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这是一个崭新的提法。 用市场的手段解决市场中出现的问题,正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流思路以及市场化改革的目标所在,同时也不能忽视政府的作用,即"市场的归市场,政府的归政府"。 此次三中全会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成为未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积极稳妥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为了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已经先期成为转变政府职能的突破口。 这份被评价为"句句是改革、字字有力度"的《决定》涵盖15个领域,60个具体任务。本期专题关注了农村土地制度、国企改革、房地产等方面,这些都是在深化经济领域市场化改革进程中需要继续发力冲破制度藩篱的领域。 然而,收放之间,市场和管制的边界在哪里?在说到对国企改革的期待时,有业内人士认为此次全会涉及到的国企改革依然不温不火,市场化程度还没达到预期。一位民营企业家希望"未来不管是外资企业、民营企业还是国有企业的兼并收购完全按照市场规则去做,这是最好的。" 与此同时,在《决定》公布后,一些地方摩拳擦掌,认为农村土地市场化未来将大有作为,并跃跃欲试要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上取得突破,却引发了对"农村集体土地入市"的误读,有关部门和相关人士紧急出面澄清,并划定不可突破的底线。 过去10年,70余项针对中国房地产调控的宏观政策先后出台,面对居高不下的房价,民众已经不知道该寄希望于市场还是调控。 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未来市场化改革既要有广度和深度,又要积极稳妥。如何防止政府"看得见的脚"踩住市场"看不见的手",政府与市场的收与放,似乎很微妙。于是,业内人士纷纷表示,"这次的《决定》好像看明白了,又好像看不太明白,希望有更明确的细则,接下来就是怎么做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