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坊众学校建校40周年时,举办了一次大型文艺晚会,参演者都是学校的校友和在校的学生。与内地的很多学校相比,澳门坊众学校只能是算是一所微型学校;在澳门特区,学校的规模也只能排在中等,但这场演出的节目之多、品类之盛以及达到的专业水准之高,都足以让我们惊叹。 这一年在澳门多所学校交流参访发现,几乎每一所学校都特别重视学生文体艺术方面的教育熏染。在门厅或学校里最显眼的位置,都建有特制的橱窗,里面摆满了造型各异、大小不同的奖杯与奖牌。能够看出,参与活动的人数很多,活动举办非常频繁,获奖的种类极为丰富,歌咏、舞蹈、吟诵、征文、书画、摄影、竞技等。这些荣誉的取得,与教师们的精心培育和历届学子的努力分不开,学生的种种能力和情趣也就在这个过程中一步一步逐渐养成。 内地很多学校也喜欢在学校门厅里悬挂各种荣誉,诸如"文明单位""绿色学校""先进集体""示范学校"等,这些荣誉固然重要,但荣誉本身是集体的、笼统的、抽象的,绝不像那些奖牌、奖杯指向小众,甚至个人。这样的学生在校时,他们有足够的理由为自己自豪,因为他们为学校争取了荣誉;他们走出学校,对学校充满感恩心,因为在争取荣誉的过程中也提升了自己的种种能力。在交流中,一位副校长非常自豪地告诉我:澳门的学生文化成绩可能不比内地,但学生多方面的综合素养、师生之间的深挚感情恐怕是很多内地学校无法企及的。 当下的内地学校,学校的社团活动、节假庆典、文体娱乐都删繁就简。有学生笑称,中学三年参与的学校活动就是每个周一早晨在国旗下的训话。这样的情景下,怎敢期望学子们对自己曾经生活多年的母校怀有感恩,想来回报?又有多少人能把自己的得失荣辱与母校的教诲扯上关系? 和欧美的学校一样,私立学校是澳门学校的主体,在私立学校的资金来源中,校友捐助占了很大的比例。要想校友回学校参加活动、捐赠资金,除掉加深学校与校友的感情之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就是校友对学校怀有感情,心存感激。如果学校培养的学生越优秀,学校对学生成功的影响越大,他们与母校的感情就会越深,校友的捐赠也就越多。内地的学校固然是国家出资,政府办学,但让学生在学校充分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培养多方面综合素养,让他们走出学校心怀感恩也应该是教育的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