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未经反思的人生不值一过


  本文摘自《哪有没时间这回事》
  由博雅广华授权壹心理发布
  站在天上看自己
  最近一段时间,"手账"开始悄悄流行。"手账"这个词源自日本,其实就是随身的笔记本,只是不像以前那样只有单调的横格纸、日程、日历、计划,各式各样的记录模板排列组合包含于其中,再加上精美的封皮,适合的大小,这让很多年轻人尤其是女性着迷。
  用手账的人主要做两件事,一种是做计划安排,另一种是做记录回顾。尤其是后者,很多人一年一个厚厚的本子,记了好几个本子很有成就感,对于那些喜欢把自己的生活详细记录下来的人而言,这无疑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
  手账的流行是件好事,说明人们开始认识到记录的重要性。碎片化吞噬了人的大部分精力,天天被逼迫小处着手,根本没时间大处着眼了,浑浑噩噩,就是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过来的。做记录给了你这个机会,这里说的记录不再是简单的打卡,而是写日志,记下那些值得你记忆和纪念的事情,记录下你的想法和感受,记录下你的思考,记录下你的进步和你得到的教训。
  有位智者答应每天和你谈心一次,站在另一个高度帮你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且随着你能力的提高这位智者的能力也在提高。这位智者就是你的反思,召唤它出来的法宝就是写日志。
  晨间日记就是碎片化日志
  肯定有人和你说过写日记的好处吧?也许你真的尝试过,大部分人可能也都尝试过,但能坚持下来的没几个。一开始很容易写成流水账,要不就是发泄情绪诉苦水儿。写东西的冲动不是总有的,这么浮躁的时代有多少人能踏实下来干这么苦的活儿呢,而且又看不到什么短期利益。
  日记这事儿最开始时是在不那么爱写日记的人中流行起来的,也是受了日本影响,一本叫作《晨间日记的奇迹》的书火了一把。它把日记的功利性切实地体现出来了,而且付出的时间还少。"晨间日记"强调早起写日记,但这不是重点,它的优点在于碎片化。把你所关心的各个方面整理出来,然后分别做记录。比如,书中的一个例子按照"愿望、人际、锻炼身体、创意、当天、快乐的事、情报、工作、今日惊喜"九个方面来记录,每方面只需要把当天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用一两句话记录即可,无须记那些你不关心也不打算回首的事情,只需要记那些真正对你有价值的事情即可。这使得日记可以碎片化地记,但坚持下来就会在某个领域有持续的积累。有了这个方法,才真正让日记这种东西变得吸引人。
  积累碎片,积累成就感
  碎片化日志重在坚持,所以最开始你可以只选择眼前最关心的一个方面持续记录,慢慢再拓展到更多的领域,这会给你带来持久的重大改变。
  一位讲师朋友从六年前开始记录"与人会面",他会记下来和同事、客户、友人之间的会谈,写的内容很简单——谈话的要点,对方给自己的承诺,自己给对方的承诺。后来手机拍照普及了,他还会顺带记录发生的地点,甚至记下他们吃的什么。这位朋友有意识地在人际方面做积累,现在已经是一位知名的培训师了。每次与人会面,他都可以说出两个人见过几次面,在哪里,说了些什么……
  一位IT工程师,以前一直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很少与别人来往。学习了积极心理学之后,他意识到自己必须努力走出自己的世界,敞开心扉与别人交流。为了能够更快地给别人留下好感,他开始每天记录"感恩时刻",写下别人对他的点滴帮助,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个鼓励的微笑,他也没放过。记下来之后,他就会在第二天当面或发信息表达感谢。这方法拉近了他和别人的距离,而且大大增加了他的幸福感。
  一位互联网公司的联合创始人被员工评价"太刻薄",他自己也意识到他总是爱挑别人的毛病。于是,他开始努力发现员工的优点,肯定他们的成绩并记录下来。在每周的例会上,他都会翻开自己的日志,对员工的成绩赞许一番,这让大家对他的态度大为改观。
  还有一些学员用碎片化日志的方式记录自己每天的成就,做大事记,便于以后翻阅,看看历史上的今天自己是怎么过的。也有学员为了聚焦自己的梦想,专门记录自己每天为梦想做了些什么。还有记录自己学习笔记的、记录和家人关系的、记录宝宝成长的,不一而足。
  如何记碎片化日志呢?这要基于你的目的进行思考,总结下来有以下五种。
  对于事件的记录:记录你见过的人、做过的事、说过的话,它补充的是你的大脑记忆。同时,也可以记录那些有纪念意义的日子,贴些照片。
  对于思考与感受的记录:更进一步,你可能需要对基于事件的所思所想进行记录,这些都是你宝贵的智力财富。对于这件事,你的感受是什么?你想到了哪些?今后碰到这类问题怎么处理?你的下一步行动是什么?你如何进行改变?
  基于特定领域的记录:如理财、学习、锻炼,这些都是你要关注的具体方面,帮助你唤起自己对该领域的思考与情绪,促使你坚持。
  成长与成就:你可以记录自己的进步,值得自己骄傲的事情,它们可能没有什么直接的功用,但是会增加你的积极体验,促使你变得更自信,对生活更满意。
  对于日程安排的记录:这部分和我们前面讲的碎片清单及每日任务清单的作用一样。
  一次沉思,一种准备
  苏格拉底说过"认识你自己",可是如何认识自己?
  如果你和一个从未谋面的人约定见面,你是否想了解TA?你会怎么了解呢?现在,你有了便捷的工具,直接上微博和微信,浏览TA过去发出来的内容,就可以大概知道这个人。秀出来的毕竟只是想秀的,其实你有机会了解更真实的自己,就是去回顾自己的过去。
  打卡、写日志都是为了更加客观真实地反映自己的过去,更为根本的目的是了解自己。为此,你需要频繁地回顾,这是一种更为深邃的思考方式,在总结过去的同时为将来做准备。
  你的时间段清单、碎片清单、每日任务清单都需要你每天频繁地回顾,这让大脑无牵挂,还能不断优化;你的打卡记录、碎片化日志则需要至少每周回顾,这会让你发现问题,不遗漏丝毫信息。
  最容易坚持下去的效率管理方法。适应各类拖延症、选择综合征、加班熬夜综合征的职场"苦干派"人群。
  战拖会会长高地清风、知乎大V战隼、幸福行动家永锡 时间管理圈的Top10顶级大V推荐。
  做一个高效的人是怎样的体验?
  优化过25000张时间表的时间管理专家
  为你每周增加13.7小时
  图书《哪有没时间这回事》
  别再告诉我你没时间了!90%的人都败在"有梦想,没时间;想得多,做不到"。
  碎片化时代,你以为自己被微信打断、被微博绑架,被杂务缠身,被碎片信息撕得稀碎。其实,是你没懂碎片化时代的正确打开方式。
  时间碎了,你该跟着"碎"。告别时间管理,你要多线程处理任务;扔掉日程表,规划最符合你身心舒适度的时间段;放弃优先级,你要的是用最短的时间搞定最难的问题……来自25000张时间表的优化方案,找到最适合你的碎片化时间日志,让你明白做一个高效的人是怎样的体验。至于每周多出来的那13.7小时,就去做爱做的事,成为你想成为的人。
  【作者】
  纪元
  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早起的鸟儿社群发起人,水果捞学习会创始人,享学社创始人
  9年教育培训,8年时间管理实践
  优化过超过25000张时间表
  平均为每人每周节省了13.7小时
网站目录投稿:曼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