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下半年起,我从在线部门交流到教务部,成了一名"培训新兵"。回望自己这两年来的成长历程,结合各位前辈不断分享的心路历程、实战经验,我收获颇多,在此记录下几点成长的心得与体会。 熟读经典 积累知识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培训工作者,入门基础是阅读经典的理论知识。教务部负责集团师资、课程体系及企业大学自身核心能力建设等统筹和服务工作,所以我反复研读《企业大学密码》《培训革命:世界著名公司企业大学的最佳实践》《企业大学手册:设计、管理并推动成功的学习项目》《管理的实践》等专业图书,还有《王阳明全集》《毛泽东传》等个人喜爱的书籍。 阅读,让我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感受不断充电的快乐,同时也为找到精神食粮不再"蹉跎岁月"而欣喜。记得一次赴美休假途中,全程14个小时我都不舍得睡一眼,抵达后时差也不倒,不分昼夜不倦阅读,回味无穷。 阅读企业大学相关书籍,让我进一步明白什么是培训,什么是人才发展。理解了承接集团战略重点、服务基层一线,是企业大学的根本使命和责任;理解了唯有大胆创新、积极探索,企业大学方能在转型过程中助力企业发展,并不断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这种"顶层设计"式的战略性定位,让我有了打通任督二脉的感觉,对自己这颗"螺丝钉"该如何运转更加了然。 读史使人明智,书中无处不透着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精华的沉淀。《王阳明全集》打开了我曾经黯淡的心扉;《毛泽东传》让我更加敬仰伟大主席的政治智慧和决断艺术;《苏东坡传》让我进一步了解人性,感悟职场艺术。互联网时代更要懂"人"的需求,尤其处于统筹服务的管控部门,更要扮演"上传下达"的"润滑剂"角色。历史传记让我关注"事"的同时也开始关注"人",这一点对我的工作和生活将是关键的,并一直助益。 勇于实践 掌握真知 只停留在理论学习阶段,即使优秀,若过不了"实战"这一关,那么就将被授予"光荣"称号"纸上谈兵"。若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培训工作者,必须要不断实践,犹如只有战场才能造就真正的名将。 去年,我和几位同事搭建了切磋分享平台——"切磋堂"(189TALK),组织大家利用午餐时间开展"18分钟精彩分享,9分钟互动切磋"活动,萃取专家多年的优秀实践经验,打造"分享干货、切磋心法"的平台。这项活动受到了同事们的热烈欢迎,大家积极参与。我在实践的过程中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资源组织协调的能力有待提高。开展切磋分享工作需要得到众多部门同事的支持和参与,从场景的背景板设计制作到舞台搭建,从主题选择到专家邀请,从宣传预热到现场主持,每个环节都需要资源协调。优化资源配置形成整体最优需有进退取舍,我开始却没有参透,既腼腆,又缺乏资源整合的系统思维,总想着自己独立完成,而没有考虑大家"参与感"的诉求。这一点不足的发现,对我个人的触动很大,心情低落了好几周。 认识到上述不足后,我更加体会到勇于实践才是掌握真知的不二法则。"干中学""学中干",从组织"春回燕归"内训师年会,到顺利开展多期切磋分享活动,我在各项任务中不断吸取教训、积累经验,和同事们的相处也渐渐变得幽默开朗起来。事情做得越多,我越感觉充实,终于逐渐重拾了久违的信心。 前行路上 珍视同路人 独行,或许走得会快;同行,注定走得更远——找到志趣相投、共同前进的伙伴是一件幸福的事。 遇到一位带领你、提升你、有信仰,并知行合一的直线领导,需感恩。我的两位直线经理都酷爱阅读,用"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来形容也不为过。我在想,他们之所以能成为领导,与好书的打磨雕琢是分不开的,我的阅读习惯也是耳濡目染所致吧。 遇到一帮志趣相投,共享育人和成长快乐的伙伴们,需珍惜。我到教务部后,通过各项具体工作,和伙伴们很快就从陌生到熟识、配合、信任。累了的时候,一句暖暖的问候,一次促膝长谈;工作中有困难的时候,一次头脑风暴,一个工作坊,一"杯"世界咖啡,都会让我重塑精神、满血复活。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谈到,在人的心灵深处,没有比渴望理解更强烈的需要了。彼此聆听、彼此尊重,相互碰撞、相互影响,前行路上,珍视同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