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证明,孙权联刘抗曹和借荆州给刘备是对的。这样就为曹操多树了一个劲敌,为自己减轻了压力,争取了巩固和发展自己势力的时间。 从赤壁战后到袭荆州杀关羽前这十余年时间,孙权主要是在淮南一带同曹操作争夺战。赤壁之战尚未完全结束,孙权就亲率大军围合肥,攻城月余,因曹军救兵至而退。 三年后,孙权把都城由京口(今江苏镇江)向西迁往秣陵(今南京)。接着又在今安徽无为县的濡须口夹水作坞,以抗曹军来犯。 建安十八年(公二一三年)正月,曹操攻濡须,兵马号称四十万,孙权率众七万抵抗之,曹军受挫。孙权多次挑战,曹操坚守不出。于是孙权亲自带人乘轻舟由濡须口进入曹军阵地。曹军诸将以为是挑战者,打算出击。曹操说:"这一定是孙权想亲自察看我军部署情况。"下令军中严密戒备,不得随意发射弓箭。孙权巡行了五、六里,往回走时奏起了吹鼓乐。曹操看到孙权的舟船兵器人员整齐肃然,不禁感叹道:"生儿子就应该生孙权这样的;那刘表的儿子,简直就像猪狗一样!"(《三国志·吴主传》注引《吴历》) 双方相持了一个多月,孙权写信给曹操说:"春水马上就要来了,您最好还是尽快离去。"又在另一张纸上写道:"您一天不死,我就一天不得安宁。"曹操对诸将说:"孙权说的是实话,不是骗我。"于是撤军而还。(同上) 第二年五月孙权亲攻皖城,俘获曹操派遣的庐江太守朱光及男女数万人。 后来乘曹操攻汉中、合肥守军不多之机,孙权率众十万围合肥。但这一次东吴军进攻不利,撤军时,孙权在逍遥津北遇险,差点丧命。 此后曹操还对濡须作过进攻,在孙权的有效抵抗下,都没有什么结果。 以上是主战场的情况。 与此同时,孙、刘之间逐渐滋生出分裂和对抗的因素。 孙权原先借荆州给刘备,是希望有个同盟者,以减轻曹操对自己的压力,使自己能有时间和机会巩固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他达到了这个目的。没有刘备在汉中一带和关羽在荆州一带牵制住曹军,他也不可能在淮南同曹操周旋这么长时间。 但是,这个同盟者同时又对自己造成威胁,阻碍甚至破坏自己的发展。 孙权借荆州给刘备后,曾约刘备共取益州。刘备欲独取,反而假说他和刘璋是宗室,不忍相夺,并且也不让孙权取蜀,否则他就放发归于山林。(《三国志·鲁肃传》)孙权派孙瑜率水军住夏口拟独自攻蜀,刘备却派关羽屯江陵,张飞屯秭归,诸葛亮据南郡,他自己住孱陵,把住路口不让孙瑜的人马过。(《三国志·先主传》注引《献帝春秋》)而他们占据的战略要地,恰恰是孙权借给他们的。孙刘联合从一开始就隐藏着危机。后来刘备独自取了益州,孙权十分恼火。 平心而论,赤壁抗曹及借荆州,刘备的确是欠孙权一个人情。既得益州,就该把所借之地还给孙权。刘备说取了凉州再还,这是迹近市井无赖的行为,怎么不让孙权气愤?孙刘联盟的破裂也由此而起。 这里有一个关键问题是:孙权借荆州的史实到底是怎样的?众说纷纭。 有一种说法是:孙权其实并没有借荆州给刘备。如清代学者赵翼就认为,借荆州完全是吴国君臣捏造出来的假话。(《廿二史札记校证》)今人也有持这种说法的。我认为,这种说法恐怕可以排除。《三国志》中数传都提到借荆州一事,刘备这一方,如刘备、关羽等都没有否认借荆州的事实;如果根本就没有借,那他们不都成了冤大头了? 《三国志·先主传》注引《江表传》说,刘备从孙权那里借了荆州数郡。但是哪数郡?却没有说明。从所查阅的资料看,史实应该是这样的:赤壁战后,刘备占有荆州的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孙权占有南郡和江夏郡,曹操占有南阳郡。但刘备占有的这四郡,是比较未开化之地,不是荆州的战略要地,所以他自带人马屯住在油江口(后改名为公安),并以刘表旧部所附渐多、地少不足以安民为由向孙权借地。后来孙权就把南郡借给刘备了。孙权的考虑是,南郡直接面对曹军,可以让刘备为他分担一部分压力,他可以专心从淮南对抗和攻击曹操。 还有一个佐证是,据《三国志·程普传》载:周瑜死后,程普代领南郡太守。由于孙权分南郡给刘备,程普重新担任江夏太守。 既然不能确信刘备是可靠的盟友,那就得把南郡江陵等战略要地夺回到自己的手中。因此,在对付曹操方面,应该有适当的妥协。 基于这种考虑,孙权在建安二十二年(公元二一七年)春派人向曹操请降。曹操也派人修好,答应再次同孙氏通婚。 这预示着鼎立的三方之间的关系将有一场大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