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接到客户HRD Y的抱怨,我们猎头顾问向客户推荐了一位候选人A。但候选人A在多轮面试后不愿意再继续谈Offer,放弃了他们的机会还向客户索要异地来总部面试的差旅费,Y认为A不讲诚信,猎头顾问也没有控制好候选人。 客户和我们长期合作,Y和我们团队也一直合作良好,猎头顾问也是老顾问,职业能力上佳。 我非常吃惊,一般来说,被挖的候选人确实大多会存在意向不强的现象,会和客户讲清楚,如果客户非常在意,一般不会推荐这样的人选给客户,免得浪费双方时间,但如果答应去面谈,猎头应该是有能力控制候选人的面试意向的,如果答应了面试却不去,这样的人才多半诚信度有问题,或者猎头判断力不佳。 意向不强,又被推荐了,一定是客户、候选人都有预期而且都有兴趣的,优秀的猎头应该做好功课,沟通过双方的预期,在面试中再看能否提高双方的兴趣度,提升双方的意向。 一位老猎头难道有意推荐没有意向的候选人给客户吗?客户完全不知道候选人意向?难道候选人没去?难道猎头受到候选人反控制? 猎头顾问告诉我,客户最近拟扩展新业务,投入精力很大,A正是竞争对手公司成功做过此种项目的人才,但是接触A时,A跳槽意向就不是很强,新业务在寻找市场成熟人才大多会面临这样的人才状况:对市场非常熟悉的绩优人才很抢手,现在的工作做得不错,外面的行情很清楚,机会也不少,候选人的态度一般就会是:可看可不看。 经过多次说服,Y亲自出面描述项目前景,A愿意谈谈,看具体项目情况再定。 于是Y费了很多功夫请总裁来面试,非常有诚意,但A在和总裁面谈后,认为该客户的此项目成功概率不高,难度较大,决定不再继续下去。 同时,由于候选人在外地,往返总部面试时还产生了较高的差旅费,候选人按照自己通常理解的规则要求客户报销机票等差旅费。 Y做了这么多努力还白费了。没有成功本来就很失望,还要向上级申请特殊的差旅支出(这个企业一般不承担未经过事先申请的差旅费用),不好交待,有些情绪也可以理解了。 如果一直是猎头跟进,猎头一般事先会沟通候选人和客户双方对于差旅费的理解,事先约定好操作流程,但因为这个人才极为难得,Y直接和候选人联系从外地来总部面试时并没有意识到会有这个问题(公司约定俗成不报销,除非特殊申请),候选人A也没有问(A认为职场上这是约定俗成的报销,觉得这是Common Sense(共识)啊)。 A和X之间对于共识(Common Sense)不同频,猎头其实没有意识到。 一、在未交流的情况下,不要默认对方和你有共识(Common Sense) 职场上的"常识"是有情境的,每个人认为的"共识"其实都有环境边界。 很多有自己熟悉的环境中的常识其实在另外的环境中并没有认知。 我经常会听到新入行的猎头顾问,在和候选人沟通时被候选人Diss, 因为初入行常常会听不懂行业内的行话,一般我们会称为"黑话",或者是黑话连篇,被人认为是卖弄专业。 我记得多年前我也有次教训。曾经我给一家内地快销上市公司的管理团队做了场演讲,到最后交流中,有位总监问我,我在演讲里多次讲FMCG,什么是FMCG——天啦,这家公司也算是业内小有名气的,居然不知道自己行业的缩写吗,我有些震惊,FMCG就是快速消费品啊,不就是你们这个行业吗?所有人都恍然大悟,原来是快消啊,你不说快消,说什么FMCG,难怪好象听说过,我们不懂英文呀。 每次想起这件事我都羞愧不已。我无意间讲了听众不懂的"黑话"。 原来我认为的Common Sense,基本常识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的。 后来,在所有场合,我都尽量注意我说的话里是不是有可能有双方知识或信息不对等而出现理解歧义的"黑话"。 二、在情境改变时要有校验自己对Common Sense的标准 在职场上,不同的行业或不同情境下大家会有一些统一的语言,尤其是外企,因为训练有素,规则明确,共识就容易达成,Common Sense在外企很常用。 所以我经常听从外企到民企或者国企的人为遇到一些和认知很不一样的操作惊叹,这不是Common Sense吗,为什么这些人不知道。 我有位朋友一直在海外工作,回国到了著名国企一段时间后非常不适应,哪怕简单的外出就餐,这个公司出去吃饭算得很糊涂,有地位高的人地位高的自觉买单,而他以前都是AA,他将自己那份算好发给领导,领导觉得他太见外了,不亲近。他非常困惑,问我,这不是Common Sense吗?是的,在一定情境下确实是Common Sense。 但是每个人的环境不同,Common Sense也不一样。 其实涉及金钱往来的都是敏感问题,虽然A默认为一般由企业方支付交通费,但大部分人的理解也是"在双方同意后,企业方支付"。所以在这种问题上,Common Sense是需要校准才能提前取得共识。 三、不要忽视对自己的约束 我们都在一定的约束下行事,自己的权力有边界,信息有边界。 有时候我们为了达成目的,会有意无意的运用春秋笔法(隐藏掉有些不利信息)。 但是实际上职场上,每个人都有约束,很多善意的意图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X对于候选人,无疑是用了最大的诚意请出了大Boss,猎头顾问无疑认为已经将候选人沟通好了,候选人无疑认为自己并没有什么错误:工作机会是猎头推荐的,面试是HRD推动的,自己看了不想去,得到差旅费补偿当然是应该的....... 最后得到的结果其实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 但在这过程中,我们也能看到,如果每一方都能理性对待可能的风险,对模糊的信息不是以后再说,而是事先说好,可能就会心态平和很多。 比如候选人A如果能事先得到企业的报销许可,再订合适的机票,后期就不会让企业意外。 对于有多方参与,或者容易引起不同理解的事,控制预期,事先将重要事项沟通清楚,其实也是给双方留有余地。 职场上,我们总是要做最好的期望,但如果接受约束,在边界内就能接受最坏的结果。 四、不轻易假设 职场上,不要轻易假设他人的行为,也不要轻易许诺。 做出假设有利于自己的承诺更不可取。 X做为成熟的职业经理人,我相信遇到过很多候选人拒Offer,面试失败等各类招聘中出现的状况,仍然为此事情绪波动是因为候选人当时远程沟通给他的感觉是很有意向的,于是假设再加上大Boss加把力,一定能拿下。所以他才催促候选人从外地飞到总部,也将总裁这样的大忙人请回来,最后候选人选择拒绝Offer,和他的预期非常不符,失落感强烈。 候选人A假设对方大Boss和他这样的同行聊一聊,应该也很有启发,根本没想过对于对方来说,这个项目招聘目的是最强的,交流中的建议并不重要。 猎头顾问假设客户HRD和候选人都很资深,一定能自行搞定,但根本没想过双方并不熟悉对方对于差旅费的标准...... 交流效果的决定权不在你,而在对方。 我们交流不是让自己爽,而是让对方懂。 我们一般认为,自己说什么,决定权在自己,对方接受到什么,选择权在对方。 如果我们交换下思路,"选择权交给自己,决定权交给对方",就会好很多,我们自己有意识选择控制好自己的语言和信息,再交由对方决定时,更有利于达到自己的目的。 交流不是让自己显得内行,而是让对方认同,不应该假设结果,而是多做澄清,做最大的努力体现诚意,而不是假设对方认同自己的立场,预期会达成结果。不要把自己的认识和假设当成共识和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