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沿着时间顺序浏览了孙权的一生。现在可以总起来评说一下。 孙权十八岁为江东领袖,至去世,在位长达半个多世纪。他的一生是一个政治家、军事家的一生。戎马倥偬,运筹帏幄,计议决策,任免奖惩,是他日常事务和生活的基本内容。而他的优点和缺点、成功和失败、美德和恶行,也主要体现在这些事件之中。 孙权年轻时就有纵横天下、与群雄争衡的志向,以成就帝王之业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他终其一生都在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奋进,不知停息,没有满足。 史家通常认为孙权君臣偏安于江东,不思进取,以保守为目的。这是不正确的,恐怕是只见其现象而未识其本质。孙权未能一统天下,最终偏守一隅,这是条件使然,不是他无此志。恰恰相反,他这方面的追求有时似乎太过分了,从而造成一些失误。如受骗于公孙渊,就是他的好大喜功的心理所至。 孙权在大事上很有主见,明于决断。在关键性的时刻他能够不为众多错误的意见所动,断然坚持自己正确的主张,如赤壁抗曹。有时真理在他一个人手上时,他也敢于坚持。吴赤乌七年(公元二四五年),诸将报告说蜀国背盟要勾结魏国攻吴,说得有根有据的。孙权仔细分析了情况后认为不可能有这回事,于是拒绝了诸将防御蜀国来犯的建议,并以自毁全家担保。后来事实证明他的判断是正确的。 有主见、不为众议所动,本是雄略之主应有的素质,但缺点往往同优点纠缠在一起。孙权也有因固执己见、不听劝谏而昧于决断的时候,如误信公孙渊,又如立嗣问题。 善于用人,是史家一致肯定的孙权的一大特长。孙权善于识别人才、培养人才,把他们放到重要职位上大胆使用。他用人不疑,对部下不求全责备,能容人之过同时又赏罚分明。他能虚心接受臣下的意见,善于采纳众议之长,不因人而废言,也不因言而废人。一旦认识到自己是错的,他就敢于在臣下面前承认并改正。他那坦率认错的态度在帝王中是不可多得的。 孙权也有用人不当的时候,如误用吕壹这样的奸佞之人,几乎坏了吴国的大局;又如对于张温这样的难得之才,他因偏信众人诽谤而终身不用。由此看来。一个人的任何一种优点都不是绝对的。 孙权富于冒险精神,尚勇好武。他喜欢骑马射虎,史书上有他刺伤并生擒老虎的记载。他也喜欢亲率士卒,冲锋陷阵;或到前线亲探敌情。他的冒险精神尤其体现在他的重大决策上。赤壁抗曹、袭取荆州、降魏拒刘,都是要冒很大风险和需要很大勇气才能作出的抉择。 史家或者未注意到这一特点;或者虽注意到了,却把它看成缺点的,如说孙权同他的父兄一样,脱不掉果佻轻率的性质,而其父兄均因此而陨命。 实际上,冒险、开拓、尚勇、好武,是一个开国君主必备的品质。缺乏这一方面的精神,就难以打开局面,同天下群雄争衡。当然,无谓的冒险应该尽量避免。孙权在这一方面虽然也有过分之举,但并不完全是逞匹夫之勇。 孙权的另一个特点是能够忍辱负重。《三国志》作者把他比作卧薪尝胆的勾践。这特别表现在他为了对付刘备的进攻而屈身事魏的那一时期,能够忍受常人所不能忍受的东西。另外,孙权对于臣下对他的不敬和犯颜直谏,也大都持宽容和原谅的态度。同时他在对待盟国的态度上,也是尽可能地求同存异,宽容待人。这些都体现了一个成熟的大政治家应有的风度和气量。 与此形成对照的是他性格的另一方面:他有时也会大怒而失去对情绪的控制。这时候往往会造成决策或决定的失误。晚年在立嗣问题上的一些决断就是在大怒的情况下作出的,带来的后果是严重的甚至是无法弥补的。人的性格的两面性在这里生动地表现出来。 孙权同他的臣下之间有一条深厚的感情纽带维系着。这是他能够同势力强大的魏和以正统号召的蜀相抗衡的主要力量。在这一方面,不但曹操无法同他相比,就是刘备也显得十分逊色。孙权对待臣下不只是利用的关系,是有一种真情的,一种类似骨肉至亲的感情。在这一方面体现了他对人的尊重和平等精神。 但这种感情又是政治化的。这使得孙权在富有人情味的同时,又有着某种人性的扭曲。这特别表现在他对待自己的儿子的态度上:他废了一个儿子的太子位,又赐了一个儿子死。他在待臣下如骨肉的同时,又把自己的骨肉首先当臣下看。其中的恩恩怨怨,正构造出一个复杂立体的孙权。 三国的几个开国君主都很节俭,而孙权尤甚。他在衣食住行几方面都十分自我约束。他的主导思想是君非民不立;作君王的应该以民为本,爱惜民力,体恤百姓,让他们安居乐业;这样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戴,国家才能久长。吴国在三国中立国的时间最为长久,应该与孙权具有这种思想分不开。 但孙权为了备战,为了在可能的情况下向外扩张,对百姓的赋税徭役并不是很轻。他常说,劳烦百姓,实不得已。虽不得已,这还是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此外,他在刑法的制定上也是比较严厉的。爱民和劳民这一对矛盾,在孙权身上有鲜明的体现。 孙权能够成为一代雄略之主,跟他勤奋好学分不开。他喜好读书,勤于思考,并能够运用所学的东西在自己的事业上。在他同臣下的谈话中,在他的诏书里,可以找到许多引经据典的地方。他不但自己好学不倦,还劝勉部下学习。吕蒙就是在他的教诲和培养下成长起来的杰出人才。 以上我们提要地对孙权的一生作了总结,也算是盖棺论定吧。但定犹未定。要深入了解一个历史人物,特别是像孙权这样个性复杂而又拥有众多史料的人物,就如同开采一个富矿,我们越是深入挖掘,就越会感到其内涵之丰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但作为一本书中篇幅有限的一章,"雄略人生"也只有在这里打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