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与社会意识形态建设辩证关系


  摘 要:本文以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与社会意识形态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为研究视角,分析了经济转型为意识形态建设提供物质保障,意识形态建设为经济转型提供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经济;社会意识形态;辩证关系
  辩证唯物论指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资源型城市转型作为物质基础,其决定意识形态建设,同时也受到意识形态的指导,所以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与社会意识形态建设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一、经济转型对意识形态建设的作用
  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与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过程中必须要走上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在城市经济发展实践中要将工业的发展作为龙头,将设备的更新换代作为导向,将新技术的引进与创新实现产业链的进一步拓展,实现产业的特色化发展,最终达到提高城市竞争力的目标。通过对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科学发展观的深化贯彻落实,去合理科学地开展经济建设,实现经济建设的转型发展,提高区域内部的经济实力。虽然现阶段资源型城市的资源面临枯竭的危机,但是在以往的发展实践中所打造的市场、建设起来的基础设施实质上已为经济转型奠定了物质基础。
  在资源型城市实现经济转型之后,社会整体观念必将发生本质性的改变,广大人民群众对城市利益的考量以及个人利益的追求都会发生本质上的转变。通过经济转型,可以使得城市规划建设的理念、教育事业、医疗卫生事业、电力事业、旅游产业、交通事业、生态环境建设等发生质的变化。城市经济转型之后,使得资源型城市的财政收入与居民收入得到了改善,在调整产业结构和推动产业升级转型的过程中,通过对资本、技术的利用与优化配置,将会增加市场机会,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就目前发展实际情况来看,资源型城市的财富与资源如今已经不再充裕,在未来的发展实践中对生产条件以及资源、能源的竞争将会是长期存在的,而在激烈日趋激烈化的背景下,将会滋生多样化的矛盾,为了化解这些矛盾,就必要构建起强有力的党政组织,实现对经济发展的指导与引导。地方党政组织在推动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实践中,将会依托区域内部所具备的资源与市场优势,推动工业化进程,加大改革与开放的力度、拓宽改革与开放的广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将会使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于是资源型城市的文化氛围将会更为浓郁,社会服务体系将会更加完善,最终实现造福百姓的目的。
  由此可见,通过经济转型可以在最大限度上挖掘意识形态的潜力,推动意识形态建设发展活力的释放,也激发了意识形态建设的内部推动力。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城市文化将会呈现出繁荣发展的态势,资源型城市的整体精神面貌将会更加凝练,城市当中的党政组织将会更加主动地去肩负起教育事业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与使命,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将会不断完善,进而为市场主体的进一步开拓打造起平等竞争的制度保障,于是也就推动了区域经济转型发展。基于此,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发展实践中,要将激发区域内部意识形态建设内部驱动力作为出发点,将完善区域内部的政策制度体系作为归宿点,最终让经济转型与意识形态建设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二、意识形态建设对经济转型的指导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不仅仅是实现经济体制的转型以及经济建设运行方式的转变,实际上是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文化领域的深层次变革。从过程上来看,应该从经济转型开始,逐步渗透到意识形态领域。换言之,经济转型的总体发展方向是社会意识形态可以立足的基础,并且资源型城市经济建设的成果必将是区域内部人民群众所共有的,也就是说转型与升级发展将会是人民群众所共同拥有的认知体系。经济转型将会使得资源型城市的人民群众在知行上达到辩证统一。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城市党政机所具备达的意识形态对区域内部的经济制度、政策体系等具有指导性作用,而指导与引导的根本目的就是继续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与转型升级。
  与此同时,意识形态建设可以推动经济转型实践中的制度解释,为制度深化落实的价值释义提供理念上的支撑,使得最广大人民群众在内心深处可以深层次地认知经济转型过程中各方面的关系,理解关系与关系之间的合理性,懂得礼仪分配之间的正当性,强化对各项制度的认同感,减少经济转型过程中的摩擦。从这一点上来看,意识形态建设必将推动经济建设又快又好的发展。
  意识形态是一种理念上的认同,在一定程度上来讲,意识形态可以是一种约束机制,一种节约机制,这种机制的内容是由意识形态来决定的。通过节约机制的作用可以有效地约束城市经济转型升级中的不良行为,进而可以提高经济发展实践中的市场效率。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将会呈现出自发性、趋利性等特点,无整顿性也将会不断显露出来,这种特点将会在各类型市场主体的行为中表现出来,集中表现为其参与经济活动中的行为失范,这在一定程度上将会使得经济转型的效率无法保证。
  社会意识形态的指导作用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市场自身所存在的缺陷,而且其中所包含的思想理念、道德标准等方面的内容,可以发挥约束个人行为、组织行为、政府行为的作用,进而也就可以为进一步提高市场效率提供思想理念方面的保障,为经济转型发展构建起社会环境,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意识层面上的保障。
  结束语:
  综上所述,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与意识形态之间是辯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经济转型为意识形态建设提供物质基础,另一方面意识形态建设为经济转型提供有效指导与文化氛围。希望通过文章的阐述可以使得资源型城市党政组织正确认知二者之间的密切关系,在推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重视意识形态建设,在意识形态的引导下推动经济转型,实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参考文献:
  [1] 纪占武.浅议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与社会意识形态建设辩证关系[J].科技视界,2011,(08):57-58.
  [2] 纪占武.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与社会意识形态建设内在关联分析[J].科技视界,2011,(07):52-53.
网站目录投稿:友青